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蕩漾在時光里的鄉情

大場鎮雹泉廟村位於大場鎮駐地東北,吉利河西岸。明末,泊裡紅石村的木匠陳輝和塔山店子村的鐵匠劉玉遷到這裡落戶,因在雹泉廟附近,立村名雹泉廟村。數百年來,村裡陳、劉兩姓族人一直幹木匠、打鐵,傳承至今。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村民說,雹泉廟村是先有廟,後立村,廟建於明代,最初是僧人管理。村中保留著道光九年(1829)雹泉廟的供桌,桌面底部有墨書“雹泉廟,道光九年六月十一日,僧人位漫連立,木匠陳存德”,陳存德便是當時村中的木匠。相傳廟中有亭,乾隆微服私訪時在亭中休息,當地百姓稱為“歇馬亭”。據最後一任看廟道士郭公祥老人講述,雹泉廟原有16畝廟產,後被管寺僧人賣給了臨近的張姓地主;從清末開始,諸城桃林鄉道士陳子平接管雹泉廟,是第一任道士;第二任道士是郭公祥的伯父郭元海,後來遷到了五蓮寨山;第三任是郭公祥的父親郭元治。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到清末,雹泉廟還剩下8間大殿和2棵銀杏樹。其中,雹泉廟和三官廟各3間,菩薩廟是2間。雹泉廟供奉著雹神李左車(ju),泥胎塑像,頭戴冕旒,端坐檯上。相傳李左車是安丘人,曾輔佐過劉邦,被封為陰靈侯,唐太宗改封其為靈沛侯。李左車主司降雹,冰雹落於溝渠而不傷莊稼,百姓感念,稱其為“雹泉爺爺”,古時多在四月初一祭祀雹神。村民說,三官廟中供奉著一塊“萬歲牌”,木頭雕刻、半米多高,上面寫著“皇帝萬歲萬萬歲”。解放戰爭時期,因年久失修和駐軍等原因,廟宇逐漸坍圮,現在所剩者僅有那2棵老銀杏樹了。一棵植於明嘉靖年間,或為立廟之初所種;一棵植於清順治年間。幾百年來,兩棵古銀杏樹兩兩相望,歷經風雨依舊枝繁葉茂,給村民以廕庇。古樹、古廟,在一代代雹泉廟村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雹泉廟的故事憑著村中老人的記憶口口相傳,時間的洗禮將古樹奉為神靈,一條條紅絲帶寄託著村民的祈福。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驀看銀杏樹參天,閱盡滄桑木計年。古老的銀杏樹,以頑強的生命見證著雹泉廟村發展。當年的鐵匠和木匠或許就是因為看好了這塊風水寶地,才舉家搬遷於此。鐵匠,這門古老的傳統職業,劉姓後人堅守如初,數百年如一日,選料、燒火、捶打、成型、淬火,再敲打,伴隨著鐵錘的起起落落,鐵塊在他們手中成了一件件農具,四里八鄉的農民籍此耕田犁地,養家餬口。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木鋸、木銼、錘子、長短刨、曲尺、墨斗……琳琅滿目的工具在這裡連成一條旖旎多姿的風景線。拉出墨盒裡的墨斗線,定好位置,輕輕地拉起、一彈,一條墨際線就彈出了下鋸子的軌道。然後用一支帶有尖頭的墨筆,標好斧鑿砍鑿的位置。一卯一榫,一陰一陽,雹泉廟的陳姓後人,以原汁原味的風格,演繹著村子的靈魂之美。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雹泉廟村:盪漾在時光裡的鄉情


時間從雹泉廟村人的指縫中緩緩流逝,無聲無息,卻把改變一點一點的滲入了古村每一塊磚土裡,也浸潤到每一個雹泉廟人的心中,聚合成一往無前的力量,在時代的浪潮中創造著屬於他們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