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根基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根基

谈起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才是高中生,这么早就考虑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未免太早了,没什么实际意义;

现在我的成绩不理想,规划这个有什么用,只要成绩考好了,到时候我再选择专业,考虑未来职业也不迟;

现在这个世界什么都变化的那么快,再好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

我连将来考什么大学都不知道,还哪想过什么职业,规划它干什么;

我的父母会为我操心这些事情的,我不用管,听他们安排就行,轮不上我规划,我也做不了自己的主;

……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规划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了。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的高中生,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和朦胧,对自己的前途抱着无所谓和随波逐流的态度,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消极心理,将极大损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很容易让他们看不清方向,甚至没有方向。

第一节 生涯规划的理论根基

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自己的优劣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潜力、价值观等几个因素,制定出的比较全面的、长远的个人成长发展计划。而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则显得更加具体明了,就是确定好自己的大学目标,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规划,帮助自己实现大学梦,实现未来职业梦。

生涯规划的研究主要始于美国,埃利﹒金斯伯格,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按照埃利﹒金斯伯格的理论说法,11岁之前的孩子处于幻想期,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全凭想象,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是不切实际的幻想。11~17岁是尝试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客观的审视自己,并开始关注各种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职业的认识就越加清楚更加实际。而高一高二学生,正处于尝试期的最后阶段,他们已经明显的关注并了解相关职业,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切合实际的思考和规划。17岁以后便是青年阶段了,这个时期,学生们一般处于高二高三阶段,即将参加高考,处于人生职业选择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很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自身条件、能力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开始积极努力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

埃利﹒金斯伯格认为,这个时期的学生,从他们的心理发展上讲,他们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清晰的定位,并开始着手确立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究实际。

另一位著名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五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成长阶段,从出生到14岁,孩子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对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树立未来的理想,也开始考虑自身的条件。

第二个阶段是探索阶段,年龄段刚好在15~24岁之间,其中15~17岁属于试验期,而这个期间刚好是从初三到高二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对职业的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选择并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对未来升学也有了自己的想法。18岁以后便开始从过渡期到尝试期,学生已经成年,他们有能力关注就业信息,有目的的参与各种培训,为自己的目标职业努力提升技能,开始尝试就业。

第三个阶段是建立阶段,25~44岁。从开始职业的确立到调整,最后谋求一个安定的位子,逐步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个阶段为维持阶段,45~64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开始退休计划。

第五个阶段为衰退阶段,65至死亡。基本退出工作,变成观察者。

从二位大师对生涯规划理论可以得知,高中生正处于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更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可谓恰逢其时。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们能积极进行自己的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那无疑在未来事业的起跑线上已经明显地抢先一步了。这样较他人就更容易获取未来事业的成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同时,很多的学生虽然已经跨入高中,但心理成长度却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行为举止言语交往中显得幼稚滑稽。在处理很多事情中,想法简单,思维幼稚,和高中应该具备的的稳健成熟相去甚远。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设计与学习,有助于心理的成熟,有助于内心责任感使命感的确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