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惜春真的想出家嗎?

焦大畢竟不是屈原,他寫不出《離騷》來,他所能做的只有是“往祠堂裡哭太爺去”,因此,他看到的只是“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他捅破了那層窗戶紙,而且敢於斥責權貴,這是需要勇氣和忠誠的,魯迅先生才將其比作賈府的“屈原”,那麼,是誰真正看到寧國府的醜惡嘴臉呢?看到了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賈惜春真的想出家嗎?

這個人便是賈惜春,在賈府面臨頹勢時,秦可卿、王熙鳳、賈探春等都做了一番努力,想讓家族能夠中興起來,可是,她們都沒有成功,此時的賈惜春在做什麼呢?她沒有如她的姐姐、嫂子一樣去努力挽救,而是坐在青燈古佛旁,誦佛唸經。

那麼,她真的是想出家修行嗎?筆者認為,真的不一定,惜春喜歡佛學不假,但如果說要出家,恐怕還沒有到這個地步,設想一下,如果賈家沒有敗落,她會出家嗎?應該不會,因此,賈家的敗落才是促使她出家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可能有意見,作為賈氏家族的一份子,那賈惜春為什麼不學她的姐姐和嫂子,積極變革,爭取挽救這個落敗的家族呢?因為只有她明白,賈氏家族的敗落是無法改變的,她看到了賈氏家族最終的敗落,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任何的個人對於包括賈氏家族在內的四大家族的挽救措施,都是螳臂當車,因此,不用挽救,挽救也只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徒勞而已,“忽喇喇似大廈傾”,這樣的大悲劇是不可扭轉的。

不得不說,賈惜春對整個家族大悲劇的認識,比秦可卿、王熙鳳、賈探春等人要深刻得多,她就沒指望去挽救,因為,她認識到本身已不可挽救,這其實也正是賈惜春的清醒境界高於秦可卿、王熙鳳、賈探春等人的原因。

那麼,賈惜春該怎麼辦?她應該已經看到了賈家未來的落敗,她沒有像賈迎春那麼坐以待斃,也沒有像賈探春那麼銳意進取,她選擇了逃避和自保,首先,她斷絕了和寧國府的關係,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借入畫的事情,向她的大嫂子——寧國府的“當家奶奶”尤氏表了態。

很多人可能覺得惜春有點無理取鬧了,其實,惜春是有道理的,寧國府裡的各種淫亂行為,賈珍與秦可卿,賈珍賈蓉與尤二姐尤三姐等,這都是惜春所不恥的,《紅樓夢》第七十四回曾經寫道:“尤氏道:‘可知你真是個心冷嘴冷的人。’惜春道:‘怎麼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麼叫你們帶累壞了?’”可見,惜春所表現出的無情和冷漠,都是被現實逼出來的,正如惜春所言:“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這一回的回目第二句是“矢孤介杜絕寧國府”,脂批也言道:“惜春年幼,偏有老成練達之操。”這些都是肯定的口吻。

在與寧國府斷絕關係後,在榮國府被抄之前,惜春選擇了出家為尼,以求自保,免受牽連,“出家”就是“出世”,於是,小小年紀的惜春開始了“緇衣乞食”的生活,去追尋她的“大光明”(惜春有詩云: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在保住性命的同時,她也得到了精神上的自由。

王國維先生在《紅樓夢評論》曾說道,惜春是觀他人之苦痛而獲解脫,“唯非常之人為能”,“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力,而洞觀宇宙人生之本質,始知生活與苦痛之不能相離,由是求絕其生活之慾,而得解脫之道”,惜春之解脫是“超自然的”“宗教的”“平和的”。

因此可以說,惜春是《紅樓夢》裡悟性極高的人,她的出家源自自我的了悟,她不甘願活在浮躁和虛枉的痛苦中,是一種自我的頓悟,惜春出家早於寶玉,真於妙玉,這對於一個不經風雨、年紀尚輕的貴族小姐,實在難能可貴。(獅子座/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