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攝影大展與一座城市的夢想

  6月24日,第二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圓滿閉幕。

  這是一場席捲全城的攝影盛會,會展中心的主會場與遍佈各區的26個分會場平行展出,近3000件攝影作品,匯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在夏意漸濃的6月奉獻給深圳市民。

一場攝影大展與一座城市的夢想

在會展中心,攝影師們在國際攝影大展上各展絕技。 深圳商報記者 肖兵峰 攝

  這也是是國內外一流攝影家的風雲際會,是一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國際大展。大展以“城市·體溫”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韓國等多國優秀攝影師,以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時代觀念、新的攝影角度、新的展示載體,展現中國城市的新風貌,從不同角度反映城市面貌,探索影像與城市的人文關係。大展有著強烈的時代感和濃濃的國際範。

  大展的會期不長,只有四天。然而,大展作為“深圳城市文化菜單”上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正和菜單中其餘三十項大型活動一起,支撐起了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一個偉大夢想,就是要讓深圳能像那些老牌世界文化名城一樣,擁有一批國際化、標誌性的品牌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展現出深圳富有魅力的文化品格、城市形象和價值觀,展現出深圳開放、創新的“城市特質”。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提高深圳在全球重要城市當中的文化站位,提升深圳文化的識別性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升市民的文化福利,滿足市民對高品質文化活動的需求。

  這個夢想,緣起於兩年前發佈實施的《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深圳要引進、舉辦一批國際性、國家級品牌文化節慶和體育賽事活動,形成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菜單”。

  去年五月,深圳人收到了一份國際範十足“文化民生大禮包”——深圳城市文化菜單。正如市委書記王偉中所要求的那樣,“深圳要主動對標美國硅谷、紐約、東京等先進城市和地區,敢於與好的比、與強的攀、與快的賽,推動形成‘比干勁、學標杆、爭一流’良好局面。”首份深圳城市文化菜單,正是對標倫敦、巴黎、紐約等國際一流城市之後,以“國際化標準”為門檻,為市民獻上了幾十道文化大餐。

  去年,深圳城市文化菜單一共安排了28項大型文化活動,可謂“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今年,菜單上的“大餐”增加到32道,其中既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博會、讀書月、創意12月等老牌活動,更有許多近一兩年新設立大型國際文化活動,如“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暨深圳環球設計大獎、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等。

  透視這些貫穿全年,月月都有的文化大餐,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些特質。一是強調國際化,突出標誌性,這些活動不僅是在名稱當中嵌入“國際”、“環球”之類的字眼,更是在活動當中時時處處體現出國際範。二是強調文化活動的普惠性和參與性,這些文化大餐可以曲高,但不能和寡,許多展覽類的活動都是免費開放,一些高水平的文藝演出,政府會提供票價補貼,降低票價,讓活動惠及普通市民。三是強調文化活動內容的多元化,各種藝術形式、藝術門類和體育項目,都得到兼顧。不管你有怎樣的文化口味,都能在菜單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活動。

  當然,深圳的城市文化菜單才進行到第二季,深圳打造一批國際化、標誌性的品牌文化活動的努力仍在探索和嘗試當中。未來的深圳,應該繼續向那些對標的國際都市學習,不斷在新的領域進行新的嘗試,倫敦大型常設性文化節慶活動多達200個,我們的鄰居香港有近50個,深圳也應該讓自己的文化菜單不斷加入新的內容,在實踐中進行選擇和判斷。同時,深圳要在文化菜單當中,儘快打造幾個擁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頂級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讓這些活動就像高交會一樣,因深圳而生,為深圳揚名。舉例來說,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並不是一個經濟中心城市,但是,憑著澳網、F1賽車和墨爾本國際藝術節三大盛事,成了南半球最有魅力的國際都市之一。願深圳的文化菜單當中,能夠多幾道這樣的超級大餐。

  六月的國際攝影大展結束了,七月的深圳舞蹈月、深圳動漫節和世界盃國際標準舞世界公開賽正在向我們走來,七月之後,等待我們的,還有更多的精彩。就在這一場接一場的文化盛宴當中,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夢想在一點一點地變得清晰,變得實在,變得伸手可及。(作者:苗凡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