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候車遭暴曬,城市文明可不能臨時搭建

最近,有媒體反映深圳多處簡易公交站點缺乏遮陽裝置,為市民候車帶來不便。連日以來,深圳一直持續“暴曬模式”,對於每天在高溫和烈日暴曬下等公交車的市民來說,可謂是苦不堪言。其中,南山區一公交站點由於修路而拆除站臺,只是臨時在裸露的沙土中豎立四塊牌子作為乘車指引,不僅沒有配套的簡易遮陽裝置,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此豎立站牌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儘管是由於軌道建設、道路施工等公共建設原因造成的車站拆除和遷移,但主管單位是否應該從人性化銜接、精細化管理的角度考慮,為市民提供一片陰涼、一個安全的候車環境呢?

在提倡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的今天,仍有多處公交站臺簡陋至極,讓市民受累受苦,也讓城市的文明程度失色不少。細數全國各地有關公交站臺、站牌設施的種種問題,頻遭網友吐槽。成都曾驚現“海拔最高”公交站臺;哈爾濱曾有數十餘公交站牌不靠譜,乘客坐車直“懵圈”;南京8趟公交共享3米站臺,乘客抱怨趕不上車;武漢曾有公交候車亭建在盲道上;深圳曾有公交候車站建在高速路口旁,市民質疑該站點選址不合理……在類型如此繁多的“先例”之下,深圳的主管部門更不能由於施工的原因,打著臨時設置的旗號而草草樹立幾塊牌子,將民生公共設施偷工減料為短命“裸站”。

公共交通建設,本應服務城市發展,滿足民生需求。早在2005年深圳就提出加強公共交通營運監管、改進營運服務的規劃,如今面對缺乏便民和人性化的公共設施設置,難以掩蓋主管部門忽略市政設施及工程建設制度的相關要求,受周邊施工影響這些理由都只是推卸責任,其中折射出的是主管部門缺乏為民服務的責任心、未將精細管養交通設施的工作目標落到實處,以及公共交通設施監管的漏洞。

站臺候車遭暴曬,城市文明可不能臨時搭建

過於簡陋的“茶光1”公交站讓市民無處遮陽

就主管部門缺乏為民服務的責任心來說,在搭建臨時公交站臺時,完全可以結合季節氣候的變化、歷年來媒體報道的相關警示和提醒,以及完善市民反饋情況和意見的渠道等方式,將市民的候車感受考慮在內,從而避免候車市民有難處無處可訴,只能寄希望於求助媒體的情況發生。臨時站臺變為“暴曬臺”,候車的市民只能默默體味這份“燒烤”滋味,如若事先主管單位的工作人員能夠再多考慮一下候車市民的感受,最終也不至於此。此外,相關主管部門業務素質和服務意識的高低,不僅事關市民遊客們的切身利益,也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城市的聲譽。主管部門在日常加強對工作人員職業培訓的時候,不能忽略了工作責任心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就實施精細化管養交通設施而言,其更是助力深圳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環。文明城市需要文明乘客,文明乘客需要文明的載體。公共交通設施載體,也是城市品位的直接體現。主管部門內部管理需要進一步優化,將道路管養、交通設施、公交客運等日常運營管理下放到轄區政府或轄區交通局實施,進一步縮短管理鏈條,強化服務基層能力,實現轄區交通事務轄區解決,甚至可以引入社會企業負責公交候車亭的建設、維護與日常管養。

與此同時,亟需完善公共交通設施日常監察制度,隨時巡查發現相關問題與隱患,及時通報並監督,對於存在的問題與隱患進行實時整改,並將系列工作形成制度,落實到各轄區各街道,成為相關涉事部門年度考核加減分的依據。甚至可以聘請部分市民擔任公共交通服務監督員,在充分調研、徵集市民意見的基礎上,針對市民舉報的城市公共管理和交通運營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涉事部門更不能對此反應遲鈍、無動於衷,而是應該對其投訴和監督提高重視,並對投訴的市民進行鼓勵和嘉獎。

在涉及民生服務,甚至是公共安全的問題上,基礎建設、保障措施、監督約束三者缺一不可。好在主管部門對此事已做出積極回應,並承諾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這次事件也將提醒相關主管部門,在民生服務上,要做得更多一點、更好一點。只有在充分考慮到各類候車群體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將心比心,才能讓市民在見證深圳這座城市飛速發展的同時,體會到這座城市以人為本的精神,感受到深圳在城市文明方面樹立的榜樣作用,並做得越來越好。(作者:侯婕 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