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候车遭暴晒,城市文明可不能临时搭建

最近,有媒体反映深圳多处简易公交站点缺乏遮阳装置,为市民候车带来不便。连日以来,深圳一直持续“暴晒模式”,对于每天在高温和烈日暴晒下等公交车的市民来说,可谓是苦不堪言。其中,南山区一公交站点由于修路而拆除站台,只是临时在裸露的沙土中竖立四块牌子作为乘车指引,不仅没有配套的简易遮阳装置,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此竖立站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尽管是由于轨道建设、道路施工等公共建设原因造成的车站拆除和迁移,但主管单位是否应该从人性化衔接、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考虑,为市民提供一片阴凉、一个安全的候车环境呢?

在提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仍有多处公交站台简陋至极,让市民受累受苦,也让城市的文明程度失色不少。细数全国各地有关公交站台、站牌设施的种种问题,频遭网友吐槽。成都曾惊现“海拔最高”公交站台;哈尔滨曾有数十余公交站牌不靠谱,乘客坐车直“懵圈”;南京8趟公交共享3米站台,乘客抱怨赶不上车;武汉曾有公交候车亭建在盲道上;深圳曾有公交候车站建在高速路口旁,市民质疑该站点选址不合理……在类型如此繁多的“先例”之下,深圳的主管部门更不能由于施工的原因,打着临时设置的旗号而草草树立几块牌子,将民生公共设施偷工减料为短命“裸站”。

公共交通建设,本应服务城市发展,满足民生需求。早在2005年深圳就提出加强公共交通营运监管、改进营运服务的规划,如今面对缺乏便民和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设置,难以掩盖主管部门忽略市政设施及工程建设制度的相关要求,受周边施工影响这些理由都只是推卸责任,其中折射出的是主管部门缺乏为民服务的责任心、未将精细管养交通设施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监管的漏洞。

站台候车遭暴晒,城市文明可不能临时搭建

过于简陋的“茶光1”公交站让市民无处遮阳

就主管部门缺乏为民服务的责任心来说,在搭建临时公交站台时,完全可以结合季节气候的变化、历年来媒体报道的相关警示和提醒,以及完善市民反馈情况和意见的渠道等方式,将市民的候车感受考虑在内,从而避免候车市民有难处无处可诉,只能寄希望于求助媒体的情况发生。临时站台变为“暴晒台”,候车的市民只能默默体味这份“烧烤”滋味,如若事先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再多考虑一下候车市民的感受,最终也不至于此。此外,相关主管部门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的高低,不仅事关市民游客们的切身利益,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声誉。主管部门在日常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培训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工作责任心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就实施精细化管养交通设施而言,其更是助力深圳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文明城市需要文明乘客,文明乘客需要文明的载体。公共交通设施载体,也是城市品位的直接体现。主管部门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将道路管养、交通设施、公交客运等日常运营管理下放到辖区政府或辖区交通局实施,进一步缩短管理链条,强化服务基层能力,实现辖区交通事务辖区解决,甚至可以引入社会企业负责公交候车亭的建设、维护与日常管养。

与此同时,亟需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日常监察制度,随时巡查发现相关问题与隐患,及时通报并监督,对于存在的问题与隐患进行实时整改,并将系列工作形成制度,落实到各辖区各街道,成为相关涉事部门年度考核加减分的依据。甚至可以聘请部分市民担任公共交通服务监督员,在充分调研、征集市民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市民举报的城市公共管理和交通运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涉事部门更不能对此反应迟钝、无动于衷,而是应该对其投诉和监督提高重视,并对投诉的市民进行鼓励和嘉奖。

在涉及民生服务,甚至是公共安全的问题上,基础建设、保障措施、监督约束三者缺一不可。好在主管部门对此事已做出积极回应,并承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这次事件也将提醒相关主管部门,在民生服务上,要做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各类候车群体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将心比心,才能让市民在见证深圳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体会到这座城市以人为本的精神,感受到深圳在城市文明方面树立的榜样作用,并做得越来越好。(作者:侯婕 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