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爲華爲式技術驅動公司

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汽車是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同時投入資金大,回報週期長,一款車型從研發到最後銷售,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六年的週期,無論傳統汽車還是現在推廣的新能源汽車,都是一樣的。

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為華為式技術驅動公司

我們可以看一下數據,下圖為2017年國內上市車企的研發投入及人員佔比情況,同時也有國際主流汽車研發投入對照表!

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為華為式技術驅動公司

自主品牌上市車企的研發投入表

通過觀察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1.營收高的日子過得比較好的,2017年的研發投入資金非常大,與往年投入的增幅也比較大,但也只有屈指可數的五家,分別是上汽、比亞迪、長安、長城、廣汽,其中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增幅高達38.6%,其他11家車企研發投入基本上都是負增長!能不能這樣大膽的預測以後這11家傳統汽車車企品牌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的汽車廠家太多了,可以仔細看看一汽轎車!

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為華為式技術驅動公司

各企業研發人員佔比

2.民營車企品牌研發人員佔比明顯的高於國資車企比例,長城、吉利高居榜首,比亞迪因為產業多,如果只統計整車部份,研發人員的佔比估計也很高,可見民資汽車品牌更捨得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為華為式技術驅動公司

國際品牌車企研發投入表

參照國際主流車企的研發投入和營業皸的比例,平均約在5%,國內車企的研發投入比例還是偏低,平均低1.5個百分點,通訊行業的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長年佔營業額常在15%左右!

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為華為式技術驅動公司

研發投入是汽車企業保持充足競爭優勢、做大做強的關鍵,一旦能夠做到研發投入效率高,研發投入的項目方向正確,就會和公司的營業額形成正循環關係,遇強則強,會和競爭對手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通訊行業的華為和電腦領域的聯想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為華為式技術驅動公司

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理論上的研發投入相對於傳統內燃機汽車會少一些,但今年來的以中興為代表的專利之痛猶在耳邊,傳統汽車的專利基本掌握在幾個外資品牌手中,新能源電動汽車要改變這個局面了!

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也燒錢,威馬汽車想成為華為式技術驅動公司

《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榜單中,新能源汽車第一梯隊威馬汽車、蔚來汽車紛紛入選,威馬汽車更是以50億美元的估值位居新造車企業榜首,很欣慰的是,今日威馬汽車再斥巨資,在成都建全球研發總部,應該是前身威馬汽車成都研究院的進一步升格,55億元建成五大研究院及十大試驗所,協同位於德國薩爾州的整車技術研發中心、位於美國硅谷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據悉威馬汽車目前的員工總數2500人,其中研發人員就佔到1100人,硬件、軟件研發人員比例6:4!可以看到威馬汽車在研發投入比重非常大,希望在汽車工業中出現一個類似華為式的企業,希望看到汽車工業在國際上揚眉吐氣的時刻!

由於上市公司的資料是公開的,可以看一下蔚來汽車,自2016年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出104.1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出22.3億人民幣,兩者共計126.4億元,其中自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研發55.27億元,兩年半時間好像投入的研發不多!當然畢竟還只是一個剛成立四年的造車新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