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苗頭、懷印戲班

1940年(民國29年)、以沁陽縣苗發信(苗頭)、懷印(趙成金)、和東為首的組織了二三十人的懷梆小窩班,由懷梆著名花臉演員崔春華(肉丸)負責全面武功訓練,苗頭、懷印負責排戲,當時組織了一批年輕小演員,他們是趙登雲(毛藝小生)楊如義(二花臉)、李海全(老旦)、龐炳棟(武生)、陳根尚(旦角)、小福、狗並安生、貓妮、不良、小楊、炳晨等。先後排演了《張春醉酒》、《風儀亭》、《兩狼山》、《趕秦三》等。後於1941年歸屬“華北興亞巡撫軍”旅長李端章部所組織的懷梆戲班。

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五、李端章戲班

李端章是沁陽市西王召村人,系日偽時期的皇協軍旅長。此人愛唱戲愛敲鑼打鼓,特別酷愛懷梆戲曲。1941年,他親自招收社會流散藝人,並將苗頭組織的小窩班人員接收過來,組織了一臺戲班,當時的主要演員有金旦、火旦、小遂、尾巴、小奎、秦發川、董得五張興芝、於有才等,還特意邀請了懷梆第一代坤角演員肖月芳為他演唱,主要樂手有司鼓郭玉喜、頭弦劉老功

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說戲老闆苗頭懷印等。全班共60人,演出“行頭(服裝道具)”均由李端章籌建如有流動演出大都由他親自帶隊,以唱懷梆為主,偶爾也唱越調,演出有一定的收入,演員按藝術水平高低破賬,有時分糧食,演出的主要劇目有《桃花庵》、《反西唐》、《張春醉酒》、《賣字畫》、《姚剛徵南》、《吳鳳嶺》、《鳳儀亭》等。1946年解放沁陽時,戲班被解散。

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建國後的一些戲班

解放後,一些廠礦機關的戲迷也情不自禁地組織演唱懷梆戲。其中,當年的沁陽縣公安局就迷上了懷梆戲,為宣傳治安方面的有關政策法律知識,他們常常請劇團幫助編排節目到各鄉村進行巡迴演出。至今仍保留著“警官藝術團”的優良傳統,2004年和朱載堉藝術學校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單位。

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過去曾經風靡一時的沁陽煤礦懷梆劇團,銅礦、鋼鐵廠、板紙廠、油氈廠、木器廠、鍋爐廠、商業局等單位,都是懷梆戲的忠實擁護者,遺憾的是這些曾經為復興懷梆作出過貢獻的老企業早已被淘汰破產了。

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而活躍在廣大農村的業餘戲班卻是遍地開花,一片繁榮景象,有的以村名組織劇團,有的以私人名義承辦劇團,舉不勝舉。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年代,沁陽的懷梆戲曲發展到了頂峰後來儘管大部分改唱其他劇種或是停止活動,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具有遠見卓識的一些領導者或是那些懷梆從藝者依然在繼續堅持演出懷梆戲,在為振興我們的民族文化遺產奮鬥著、拼搏著。其中,沁陽的東關村懷劇團,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不動搖。還有常平鄉的張老灣懷劇團,西萬鎮的道口村懷劇團、西萬村懷梆劇團,西向鎮的南作村懷劇團,紫陵鎮的宋寨懷劇團,趙寨村的懷劇一團、二團,長溝村和範村懷劇團,柏香鎮的肖寺、王梁懷劇團,崇義鎮的北山村懷劇團,王曲鄉的西王曲懷劇團,葛村鄉的楊林南東、東鄉二街懷劇團,王召鄉的尚香、東申召、龍澗、馬鋪、前興福懷劇團,王佔鄉的中王佔、曲溝懷劇團,還有太行辦事處的東、西義河懷劇團等。

沁陽煤礦,懷梆劇團

他們不斷更新設備,排演新劇目,有的製作新式流動舞臺,堅持為群眾巡迴演出,活躍在城鄉廣大群眾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