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個宋王朝軟弱可欺,近代還有個民國,他倆一模一樣

宋王朝是個很矛盾的時代,既有燦爛的文化,又有屈辱的外敵入侵歷史。中國古代、近代歷史中與宋王朝最為接近的時代是中華民國時期,他倆太像了。

中國古代有個宋王朝軟弱可欺,近代還有個民國,他倆一模一樣

1、都是沒有徹底革命就奪取了政權,並未解決之前遺留下來的關鍵問題。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坐上了大總統的寶座。兩個時代開局相同,都是手握兵權的高官武將從孤兒寡母手中接過了最高權力。而非其他大多數朝代更替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因此,前朝有大批勢力得以保存,也把前朝的重大問題原封不動的繼承了下來。

趙匡胤最擔心武將篡權,通過杯酒釋兵權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但矯枉過正,從武將治國轉變為文人治國,結果加劇了隱藏的唐王朝覆滅最深層次原因——文官利益集團不作為、胡作為。整個宋王朝時期,文官基本上架空了皇權,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聽起來很美好,但這是宋王朝積貧積弱的根源。

民國沒有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滿清就折在這個問題上,在國家和中華民族面臨重大考驗的時刻選擇了自身種族利益第一。民國把民族覺醒的關鍵任務放在一邊,在對外政策方面延續滿清,僅僅打著驅逐韃虜的旗號,這是五百年前朱元璋已經做過的事情,資產階級革命者的水平沒高過農民、和尚出身的朱元璋。

中國古代有個宋王朝軟弱可欺,近代還有個民國,他倆一模一樣

2、都是為地主資本利益階級服務的政權,失去了最底層普通民眾的支持。

宋王朝自趙光義起,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文人治國階段,而文官集團融合、轉變為利益集團之後,統治階層就已經變成一個只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怪獸。文官利益集團佔有國家財富的比例越來越大,直接表現就是土地兼併、工商業壟斷,底層農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宋王朝的文官還要些臉面,自己肥的同時還給國家剩下了一點,所以宋王朝到死還是有錢的;而明朝文官和民國的官僚買辦無恥到了極點,最後國家財政破產。民國還可以借外債,崇禎連借錢都借不到。

民國時期,無論是北洋集團的掌門人袁世凱,還是依靠江浙富商集團的蔣介石,都要在奪取政權之後有所回饋,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句口號,前三句做到了,最後一句只是空話,只有到了臺灣之後才採用共產黨的法子土改成功。

這個倒不能完全怪他們,中國古代近代所有朝代都是如此。宋王朝是沒有這種意識,民國是意識到了做不到。

中國古代有個宋王朝軟弱可欺,近代還有個民國,他倆一模一樣

3、都是文化興盛、軍事力量薄弱。

宋王朝是文官士大夫權力最大的一個時代,架空了皇權,掌握了軍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文人像宋朝時期那樣舒服,但文化興盛的背後無法隱藏軍事力量薄弱發出的惡臭。整個宋王朝武將、軍人地位極為低下,不懂軍事的文官指揮需要專業化技能的軍事行動,按忠誠而不是按能力選擇統軍將領,而且這種忠誠不是對皇帝的忠誠,而是對文官集團的服從。北宋對遼國、西夏、金國,南宋對金國、蒙古,只要文官不瞎折騰,戰鬥勝利是有可能的,但文官很少有不瞎折騰的時候。

民國也是文化興盛,“大師”輩出。經常有人說民國倒黴就倒黴在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了,但從民國建立以來,沒有一場對外戰爭能夠被稱作立國之戰,時間要靠自己爭取。北宋至少還有真宗親征澶州,澶淵之盟奠定了宋遼百年和平。如果民國在濟南慘案、九一八事變、淞滬抗戰包括長城抗戰之後就全力反擊日本,日本全面侵華時間至少會推遲幾年,原因很簡單,那時日本也沒有準備好與中國全面開戰。

宋朝存續時間長,民國僅僅在大陸統治了38年,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民國沒有打一場立國之戰。

中國古代有個宋王朝軟弱可欺,近代還有個民國,他倆一模一樣

4、都是投降主義盛行,不敢戰鬥。

宋王朝自趙二開始,先是無腦北伐,再是退縮軟弱,若非寇準鼓動真宗親征,北宋可能早就不存在了。那時宋王朝建立44年,銳氣尚在,一仗打出了百年和平;後來面對西夏這個弱敵,竟然也是敗多勝少,放棄了大量土地,西北養馬地和戰略包圍遼國的機會失去;金國出現後,已經習慣了花錢買一時平安的宋王朝統治者更是想延續這個過程,也確實做到了,付出了靖康之恥和江淮之地的重大代價後宋王朝繼續存在;但最後的蒙古不接受金錢換和平,南宋在敵人大軍壓境的危機時刻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仍然幻想求和,宋王朝滅亡純屬自找。

民國到918事變時建國20年,即便是從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也有了4年,挾二次北伐勝利之威,正想著睥睨四方之時,先是被日本在濟南打了個大耳光,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民國政府絲毫沒有反抗的意思,失去了第一次立國之戰的時機;短短3年後,日本再次一個耳光扇過來,1931年918事變,民國政府依然沒有抵抗,東北淪陷,又一次立國之戰的機會失去。這其中是蔣介石不抵抗還是張學良不抵抗很多人在爭論,純粹吃飽了撐的,丟的都是中國人的臉;之後民國繼續這種對日策略,從1932年上海淞滬抗戰到華北何梅協定、長城抗戰,暴露了民國政府的軟弱無能,縱容了日本的野心,直到七七全面侵華。到了這時候國民政府還沒下決心抵抗,若非西安事變逼蔣抗日,華北必然不戰而失。

按日本的步驟,消化華北需要幾年,在此期間可能會開始要西北。東南是首都和財稅來源,民國政府再愚蠢也不能給日本,而為了消耗共產黨和西北軍,放棄西北是大概率事件。民國全體人民將在觀望東北抗日6年之後繼續觀望西北被日軍佔領,延安只能是東北抗聯的結果。

這是民國政府妥協對外政策的一貫體現,是滿清對外政策的延續。從1927年南京事件開始,為了獲得列強的承認和支持,民國政府就一直對外軟弱、出賣國家利益,但和宋朝一樣,靠軟弱投降是無法獲得別人的尊重的。

中國古代有個宋王朝軟弱可欺,近代還有個民國,他倆一模一樣

南京事件,有幾個人記得?

5、還有很多相似之處。

都掘開了黃河抵禦外敵。兩宋交際杜充鎮守北京,是方面軍統帥,面對金國完顏宗望不敢交戰,掘開黃河大堤,黃河改道入淮,百萬百姓死於洪水、瘟疫,千萬人無家可歸,兩淮地區被破壞殆盡,之後杜充又舉建康城投降金兵,宋金對抗前線從黃河防線南退到了長江沿線;民國也是有樣學樣,日軍徐州會戰後南北對進,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命令程潛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黃泛千里,又是百萬百姓死亡,千萬百姓無家可歸。雖然戰爭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只要有一絲別的可能,哪個統治者能夠眼看著千百萬百姓如此死去?早幹什麼去了?中國古代除了這兩次之外,用黃河水攻敵的還有戰國秦王賁攻魏、五代後梁朱溫父子對抗李克用,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其他還包括都對外有歲幣有賠款,都輕易丟了首都,都有高級領導投敵,等等。

中國古代有個宋王朝軟弱可欺,近代還有個民國,他倆一模一樣

好在中華民族經過宋王朝之後孕育出明王朝,民國之後建立了共和國,徹底革命、無產者利益、對外敢打敢戰,又是兩個很相似的時代。明王朝恢復中原、北伐漠北,共和國抗美援朝,靠這些立國之戰奠定了大國基礎。但明王朝自朱元璋之後就放鬆了對文官利益集團的控制,造成明王朝覆滅,實在是可惜。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原創聲明:本人作品為個人獨立原創,每週一至週五《今日頭條》首發,圖片為《今日頭條》提供的免費正版圖片或原創圖片,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