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泉的300封家书,读懂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从袁泉的300封家书,读懂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01

这大半年来娱乐圈里的女明星们频频遭受大地震,什么诈捐门、出轨门、最劲爆的莫过于金锁女王的手机门了,毕竟现在人都不见了。

但是这些人都丝毫不影响我的生活,也不影响我对演员的改观,毕竟他们只算是明星,而优秀的女演员中我最为推崇的是袁泉。

她已经处于一种半隐退的状态,上一次成为话题,是因为《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

这个娱乐圈少有的气质女神,不到11岁时就离家学戏整整7年,7年里,她和父母以近300封家书的往来,完成了特殊的互动。

《朗读者》第二季,作为“朗读者”的袁泉和董卿面对面,讲述了她和这300封家书的故事。

家乡湖北沙市(现荆州市)的袁泉,小学四年级时被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老师选中去北京学京剧,那一年,她不到11岁。

妈妈陪着袁泉去了北京,一个星期后,妈妈回湖北了。

班主任告诉袁泉,妈妈在教室门口站了好一会,她非常舍不得,但还是笑着跟我说“孩子就拜托给你们了”。

妈妈站在教室门口的短短瞬间,内心里不知经历了怎样的波澜,这么小小的孩子,就这么把她留在异乡?

袁泉说刚开始她还处在一个有点懵的状态,可是在看到妈妈放在宿舍里的新袜子时,心里陡然一酸“那个时候开始觉得……真的要开始了,自己要面对所有的一切。”

在节目中说到此处时袁泉不禁潸然泪下。

从袁泉的300封家书,读懂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们在11岁时还在街上疯跑,还围着爸妈撒娇胡闹,小小的她已离家千里之外开始了她的学戏生涯,内心的孤独和害怕可想而知。

那个年代,没有QQ、手机和微信,小袁泉和爸妈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

进入戏校的最初两年,基本功是袁泉的噩梦,压腿踢腿,别人轻易就可以做到的动作,即便她的膝盖已经努力到变了形还是无法做到。她说,那是她“最痛苦的两年”。

这样的日子里,父母的信是她最大的慰藉。

“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还是那样,丝毫没有进步。老师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觉得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更加刻苦,告诉你们,我的腿离头只有竖着的两根手指那么远了,我争取在11月20日贴上。”

面对女儿的害怕无助,爸妈在信中说: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记住,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振作起来吧。”

从袁泉的300封家书,读懂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样的交流,贯穿了袁泉学戏的日子,7年,父母和她的通信有290多封。

在网上翻看了很多袁泉和父母的通信,最大的感触是爸妈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智慧。

女儿的信里,是事无巨细的生活:

训练的枯燥辛苦,实习的忐忑和收获,偶尔偷懒的自责,有了成绩后的满足,还有一个人在外对家的思念。

而对于这个少小离家的女儿,父母除了想念和关怀,信中给她最多的是“帮助”:

脚踏实地的鼓励、力所能及的推动、行之有效的教育,让这个年幼的女儿在无助时能够坚持,畏难时找到方法,骄傲时认清自己。

七年里,将近300封家书,尽管不在女儿身边,父母的爱和教育却从未缺席。

02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对待世界的方式,这一点,在袁泉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戏校毕业的袁泉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她是“96明星班”的学生,和刘烨、章子怡、梅婷、秦海璐同班,“中戏七朵金花”之一。

这是22岁的袁泉。之后她更是为了心中的热爱投身到戏剧中去,而不是执着于大荧幕。

她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简·爱》精彩非凡,前辈徐帆称她为“心中最好的简·爱”,复排多次仍然经久不衰;

她搭档的导演和演员,堪称大牌云集,她在30岁时就入选了“中国戏剧百年名人堂”,并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

从袁泉的300封家书,读懂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很多时候我们为人做事的气质风格,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父母的影响。

袁泉曾说,父母在她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很有预见地做了选择。父亲的自律审慎、母亲的感性活力,都深刻地影响了她。袁泉的父亲保留了所有的通信,尽管少时离家,但和父母的书信往来,是让她受益一生的教育。

好的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

曾有人在美术班外看到等待女儿上课的袁泉,两个多小时,大部分的家长都在刷手机、聊天的时候,袁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看。

世上可以偷懒的事情很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偷懒。


03


有人对今年各地60多位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这些优秀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有3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父母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陪伴孩子养成阅读、思考、兴趣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是这些孩子能够及时收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或督促,深知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三是这些孩子身边都有优秀的同龄人,一起交流学习,督促成长。

由此可见,考试不仅仅是一场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一场教育投入的比拼。然而这种比拼,不仅仅关乎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和外在的行为习惯; 良师的陪伴,是最有力的依靠,督促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贪捷径、也不走弯路; 益友的陪伴,是最温暖的同行,让孩子时刻拥有一面“镜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智慧的父母已经意识到: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个周末,表姐家爆发了一场大战。上三年级的小外甥考到了年级倒数第五,老师把表姐叫去单独开家长会,一屋子的科任老师告状:纪律差、作业烂、考试交白卷、打架骂人……老师明确表示:家长都不管的孩子,老师只能放弃。

表姐回家发了大火,抱怨孩子的姥姥姥爷太惯着孩子,有了问题不管,现在积重难返。姥姥一听就发了火,“有能耐你自己带孩子”。

是啊,表姐夫开房地产公司,表姐负责销售,从儿子上了小学,就把他扔在姥姥家,作业的字是姥姥签的,家长会是姥爷去开,学校的家长群她都屏蔽了很久,有什么资格冲老人发火?

这些年,他们满世界盖楼的时候,孩子学习的这座楼底座成了豆腐渣。

作为一代人启蒙的《十六岁的花季》里有一句台词:人生的路很长,但最要紧的只有几步。

这最要紧的几步,最少不了的是父母的“在线”。

前段时间,一个男孩给爸爸写的几百张纸条感动了整个朋友圈。

成都男孩浩宇的爸爸张君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工作繁重,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可以陪伴儿子。

儿子总是见不到父亲,却又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跟父亲讲,而作为老师的父亲,也深知自己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于是,父子二人默契地开始写起了纸条。

浩宇经常把自己想说的话或者想问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门口或茶几上,张君回家看到后,就在小纸条上写下给儿子的回复。

从袁泉的300封家书,读懂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小小的纸条,承载了父子二人的肺腑之言,也记录了浩宇的成长历程。

虽然张君不能时刻陪伴在儿子的身边,但是儿子的学习、生活、烦恼、快乐,他都参与其中,感受着孩子的情绪的变迁和成长的历程。

高效地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用有效、温暖的方法去沟通,参与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孩子实打实地解决成长的烦恼,这就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不会等你忙完了再成长,当父母真的是有有效期的,孩子的成长不会重来。

别让你的缺席,成为他最深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