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80後家長與老師的「較量」,給家校關係帶來新挑戰

廖君 蔣芳 蕭海川/半月談

“老師,每天的家庭作業家長不適合訂正簽字,這樣反映不出孩子對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最近一段時間,兒子剛上一年級的武漢市民劉女士成為班級群裡的熱門人物。

因為接連幾次在班級群裡被老師@,提醒劉女士要檢查並給孩子每天的作業簽字,還要在旁邊督促和提醒孩子書寫規範。讓許多家長意外的是,劉女士直接在群裡回覆:“如果家長把老師的活兒都幹了,還要學校和老師幹什麼?”這條信息就像一個休止符,一下子阻斷了家長群中以往“老師一條信息發佈,馬上幾十條甚至上百條家長回覆”的熱鬧景象。

從中英文繪本、蒙氏教育法,到各種才藝、課程的培訓趕跑……隨著“80後”家長規模與日俱增,這些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提到空前高度,他們更願意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此,家長和老師的“較量”成為常態,也給家校關係帶來了新的挑戰。

“我們班的老師就是每天在微信群、QQ發佈作業,然後要求家長檢查,全部修改正確簽字後上交,如果家長批得不仔細或者第二天作業有錯,會在群裡通報批評。”劉女士無奈地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在家長群裡公開回復老師也是沒辦法的事。“家長全部改好,老師根本不清楚學生錯在哪裡,也不清楚孩子到底哪些學會了,哪些沒學會。”

劉女士洋洋灑灑的一段牢騷瞬間就在朋友圈火了。她在家長群裡的回覆擰上了家長群中的討論開關,卻擰開了很多家長的情緒閥門。大家討論的核心是:“如何能不再這樣被老師拽著走”“如何能把對學校和老師的意見表達出來”。

無獨有偶,南京一位媽媽在女兒上學後參加了幾次學校組織的開放日活動,她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圈裡瘋傳,文章中寫道:“這些年社會輿論不是一直在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嗎?可是你去小學裡聽聽課就能發現:下課會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廁所了,大家聽令而出;上課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課桌上;回答問題都把手舉得一樣高;打開書包所有孩子的書皮都一模一樣;所有的鉛筆都是2H的,連筆尖都要一樣的粗細;連書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種式樣寫在同一方位……如此的整齊劃一,6年後,我的女兒怎麼可能不像流水線上的產品?!”

長期以來,家長和老師就是兩個各自獨立但同時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群體,這兩個群體共同對孩子產生影響,最應該形成合力,但事實上,由於他們各自的出發點、所站角度、持有的教育價值觀、所處社會地位的不同,常常造成他們之間的錯位、誤解,甚至矛盾。於是,家長和老師之間,常常會發生或明或暗的較量。

再加上近年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80後”的新生代家長又被各種教育理論武裝到了牙齒,家長和老師更加勢均力敵,這種較量便成了常態。

新生代家長不一樣了

“書本上理想的教育規劃、意識是一碼事,但落到孩子身上又是另外一回事。”江蘇宜興外國語學校老師沈傑說,“80後”家長都願意讓孩子全面發展,強調獨立性,但有的家長因為過於強調孩子獨立性,學習的事放任不管,也讓教師頭疼。自己班上就有一位家長,什麼事情都讓孩子獨立完成,可孩子還小,缺乏自覺性,結果就是經常不完成作業。

沈傑說,自己有幾次批評學生,這個孩子會突然說:“我媽媽說這樣不對!”這弄得自己也有點尷尬。“我只能反覆與家長溝通,說明培養孩子獨立不是壞事,但基本的學習習慣還是需要家長配合幫助孩子養成。”

採訪中,一些基層教師表示,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孩子說一個“不”字,個別家長的反應比孩子更強烈。在文體活動中,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未能登臺,有的家長就要求班主任給個說法。這些現象雖屬個案,但的確給學校日常教學增添了額外工作。

“我們這代家長對子女教育有著更強的規劃意識,對學校、老師的認識也不一樣。”濟南“80後”家長朱莉華坦言,對新生代家長而言,學校已不再籠罩著權威光環,而是與家庭形成了平等的關係。

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方輝認為,“80後”作為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經歷了國家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階段。在求學過程中,又經歷了高等教育的擴招,整體知識水平和學歷層次明顯提升,對孩子的教育也更加關注。

“可以說,現在是新生代家長養育著新世紀的寶寶。”方輝認為,當前年輕家長懂得不少教育理念,更願意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但在微觀層面,許多家長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容易忽視孩子個體差異來追求同質化的教育成果。

家校攜手,方能助力孩子成長

“越是那些認真負責的老師越容易跟家長髮生衝突。”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範先佐說,過去,家長習慣把教育的責任託付給老師,現在的“80後”家長卻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且他們希望參與進來,期待學校和老師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學。於是,家校糾紛頻頻發生,帶來許多誤會和矛盾。

如何適應這一變化?或許家長和學校都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採訪中,半月談記者瞭解到,一些學校正在逐步打破圍牆,強化與家長的溝通協作,攜手助力孩子成長。

“學校專門騰出一間辦公室,用作家委會的辦公場所。”濟南舜耕小學的家長委員會會長溫濤介紹說,聯合會在全校形成了班級、年級、學校三級網絡,每個班級都至少有4名家長參與其中。學校還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為孩子們上一堂課,讓不少家長對教師崗位有了新認識。

教育專家表示,教育就像一項工程,老師和家長分別就是甲乙工程隊,最理想的狀況是,他們在實驗室環境下順利合作完成了工程。但現實不是實驗室,老師和家長有時會忘了合作而盲目比拼,有時他們會用力過猛忘了界限,有時還可能因為狂風暴雨等突發事件讓整個任務停滯……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影響著他們的合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家長與教師肩負著不同的責任,地位是平等的。這應該是建立正常家校關係的一個基本原則。

專家認為,從一線教育實踐看,維護良好家校關係需要學校秉持更加開放的理念,身為家長的成年人也需要科學、持續地成長和學習。

(原題為《“80後”家長駕到,家校關係該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