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的討論(下)

(接上文)

二、控制和解除“分蜂熱”的管理措施

有“分蜂熱”的蜂群必然會打破群內穩定有序的狀態,群體協作力喪失,工蜂採集積極性驟然下降,出勤工蜂大大減少,呈息工狀態,許多工蜂呆在家門口和箱壁兩側結成“鬍子蜂” 。蜂王腹部收縮,產卵量大減,王漿框上吐漿工蜂稀少,蜂王漿產量驟降,此時若不迅速採取相應措施,蜂群必會在某個晴好天氣發生分蜂。分蜂群的半數左右蜜蜂飛離蜂巢,原群群勢大大削弱。分蜂一旦 出現還會引起連鎖反應,偵使多群分蜂,甚至造成全場蜜蜂混亂,導致嚴重損失。所以分蜂應防患於未然,一出現王臺,就採取措施。不能等到開始分蜂了,才採取補救辦法。採取的方法有:

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的討論(下)

1、選育良種

產量高的蜂群,往往都是產卵快、能維持大群的蜂群,這是養蜂者的共識。但怎樣才能培育出優質蜂王卻不是每個養蜂人都能掌握的。由於各品種生物學特性的差異,地區氣候、蜜源特點有別,都會對培育優質蜂王產生影響。實踐證明:在北方地區,用黃色品種與黑色品種進行雜交,無論在維持大群、採集力方面,還是利用零星蜜源及越冬抗寒方面,通過種間互補表現出較強的雜交優勢。

2、更換新王

新蜂王釋放的“蜂王物質”多,控制分蜂能力強。同時,新王群的卵蟲多,這既能加快蜂群的增長速度,又使蜂群具有一定的哺育負擔。鑑於此,應該在蜂群的增長期,尤其是在流蜜期前,換用新王,一般新王群可避免自然分蜂。

3、人工分蜂

將原群移開原址蜂箱的位置,在原址的另一側放一空箱。將原群一半的蜜蜂、子脾均等地分給新箱。原群除保留. 一半的蜜蜂和子脾外保留蜂王;對於分出群,於半日或一日後介紹一隻產卵王。此法的優點是各群均保留各齡的工蜂,對發展有利,但是原群一分為二時,都成了弱群,不利於採蜜。因此人工分蜂應在大流蜜期前45天進行。若介紹處女王,10日後才能產卵,這樣不能充分利用分過來的哺育蜂,處女王在交配過程中也有損失的危險。若原群發生偏集現象,應把原群搬離原址更遠些,把分出群向原址搬近些,如把分出群搬出3km以外能防止偏集。

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的討論(下)

4、調整蜂群

蜂群的哺育能力過剩是產生“分蜂熱”的主要原因之一。蜂群的增長期保持強群,不但對發揮工蜂的哺育能力不利而且還促使分蟬,增加蜂群管理上的麻煩,增加蜂群的飼料消耗。因此在蜂群的增長階段應適當地調整蜂群的群勢,以保持最佳群勢為宜。蜂群快速增長的最佳群勢,意蜂為8~ 10框。調整群勢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抽出強群的封蓋子脾補給弱群,同時抽出弱群的卵蟲加到強群中,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強群中的潛在哺育力,同時可以加速弱群的群勢發展;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進行適當的人工分群。

5、主副群飼養

將2~3箱蜜蜂緊靠成-一組,其中一箱為主群,群勢8~ 10框,另外1~2群為相對較弱的副群,主群增長後多出最佳群勢的蜂子不斷地調人副群。當蜂群上繼箱後,培育一批蜂王。在蜂王出臺前2~3天,在主群旁邊放一個空蜂箱,然後從主群中提出3~4框帶蜂的封蓋子脾和蜜脾組成副群,第二天誘人一個新王臺。等新王產卵後,不斷地從主群中提出多餘的封蓋子脾補充給副群,以此控制主群產生“分蜂熱”。也有一些其他的主副群飼養法,例如利用換位法來控制自然分蜂及“分蜂熱”。

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的討論(下)

6、 生產王漿

蜂群的群勢過大也會引起“ 分蜂熱”,所以可以在蜂群的群勢壯大後,通過逐漸加漿框的方法,讓蜜蜂連續生產王漿,通過加重蜂群的哺育負擔,充分利用工蜂過剩的哺育能力,從而有效控制“分蜂熱”。

7、多造新脾

凡是陳舊、雄蜂房多的以及不整齊的劣脾,都應及早剔除,以免佔據蜂巢的有效產卵圈。同時可利用工蜂的泌蠟能力,積極地加礎造脾、擴大卵圈,加重蜂群的工作負擔,從而控制“分蜂熱”。

8、改善巢內環境

當外界氣候穩定、蜂群群勢較強時,要及時擴巢、通風降溫,以改善巢內環境。改善的措施包括:蜂群放在通風處,不要在太陽下暴曬時間過長,適時加脾,增加繼箱,開大巢門,擴大脾間通路以加強巢內通風,並要及時採取喂水、蜂箱周圍噴水等降溫措施。

9、毀掉自然王臺

毀臺只是應急、臨時延緩的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毀臺的同時,還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徹底解除“分蜂熱” 。如果一味地毀臺抑制分蜂,則蜂群的“分蜂熱”會越來越強,最後導致蜂群建臺並逼迫蜂王在臺中產卵,反而開始分蜂。

10、蜂王剪翅

可以在蜂群出現分蜂徵兆時,將老蜂王的一側前翅剪去70%,蜂王剪翅後如果出現分蜂,蜂王必跌落於巢前,分出的蜜蜂因沒有蜂王不能穩定結團,不久就會重新回到原巢。

11、提早取蜜

引起蜂群產生分蜂意念的原因很多,其中群勢強大,哺育蜂過剩是主要原因。如果蜂群產生分蜂情緒時正接近流蜜期,此時解除分蜂意念的辦法就是提前搖出該群的蜂蜜,即清脾,採用“飢餓法”調動該群蜜蜂採集。採取此措施的原因:為保證有強大的群勢投人採蜜,既不應調出出房子脾,又不應調入幼蟲脾增加該群的哺育負擔。通過上述處理,蜂群內的存蜜已被搖盡,而外界已有蜜源少量流蜜,蜜蜂為了生存,只得外出採集,不久外界蜜源大流蜜,蜜蜂便會忙於採蜜釀蜜,分蜂意念自然被解除。

12、增加繼箱

流蜜期可根據需要加數個繼箱貯蜜,這樣組織管理的蜂群巢內空間大,蜂王產卵和工蜂貯蜜的位置充足,蜂群內只有一隻蜂王,蜂群就很少產生“分蜂熱”。也有人提出採用上空繼箱的方法來緩解“分蜂熱”。

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的討論(下)

三、結束語

1、解除“分蜂熱”的方法一般有人工分群法、促使分蜂法、調整子脾法、互換箱體法、空脾取蜜法和提出蜂王法等。這些方法都是在採取的各種控制“分蜂熱”措施無效,分蜂即將產生時所採取的相應方法。在這些解除“分蜂熱”的方法中,人工分群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可根據蜂種的不同採用不同的人工分群方法。當個別蜂群發生嚴重“分蜂熱” 時,可以採取抽出空脾、緊縮蜂巢的方法促使蜂群儘早分蜂,這樣可以減少工蜂的怠工時間。也可以採用調整子脾的方法,把發生“分蜂熱”的蜂群中的所有的封蓋的子脾全部脫蜂提出,補給弱群,留下全部卵蟲脾,再從其他蜂群中抽出卵蟲脾加入該群,使每框蜜蜂都負擔1框卵蟲脾的哺育工作。 在流蜜初盛期蜂群發生嚴重“分蜂熱”時,可以把有“分蜂熱”的強群與群勢較弱的蜂群互換箱位,使強群的採集蜂進人弱群,也可以採用空脾取蜜法,把子脾全部取出放人副群中,強群中只加人空脾,從而使蜂群所有工蜂都投人到採蜜活動中,因而消除“分蜂熱” 。也可以在大流蜜即將到來時,為保證當季的蜂蜜高產,採取提出蜂王的方法來解除“分蜂熱”。

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的討論(下)

2、研究展望

對於“分蜂熱”產生的原因,前人曾經總結為蜂王質說、哺育過剩說和熱矛盾說三種。 也有人將分蜂產生的原因從分蜂的外界條件、蜂群狀況和巢內狀況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本文所提及的蜂群發生“分蜂熱”的幾個原因與前人的觀點基本一致,均是從產生“分蜂熱”的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展開的,“蜂王質說”是從“分蜂熱”的內因來分析的,而“哺育過剩說”和“熱矛盾說”則是從引起“分蜂熱”的外因進行分析的。總的說來,產生“分蜂熱”的原因既可能是某一因素,也可能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對“分蜂熱”產生的分子機理進行解釋,所以有必要從分子角度來進一步研究“分 蜂熱”產生的機理,從蜜蜂行為與環境互作的角度深人探討蜂群發生“分蜂熱”的機理。

一般認為,“分蜂熱”較嚴重地發生在大流蜜期前。此時期工蜂減少了對蜂王的飼餵,迫使蜂王卵巢收縮,產卵力下降,甚至停卵,整個蜂群也處於怠工.狀態。所以有些研究者認為可以通過大流蜜的來臨抑制“分蜂熱”,因為此時蜂群都投入到了緊張的採蜜活動中,蜂王也會得到充足的物質。但是利用大流蜜期來抑制“分蜂熱”也是靠不住的,因為這種控制方法常常因為流蜜期氣候的變化而受到較大的影響,從而導致“分蜂熱”控制失敗。

不可否認的是,上述措施不是萬能的,必須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做到因勢利導。同時,也可以根據“分蜂熱”產生的原因,制訂出適宜於當地養蜂特點的控制和解除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