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獨立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可以不求孩子飛黃騰達,但必須能獨立自主地生活,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寵愛越來越甚,父母不像父母,更像是孩子的保姆。從基本的穿衣吃飯,清洗打掃,再到時間安排,作業檢查,事事幫著孩子做,為孩子準備好一切,無怨無悔。卻不想孩子長大後,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並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而是找父母,典型的身體成年而心理未成年的“巨嬰”。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正所謂巨嬰不是一朝養成的,從小沒有獨立意識,沒有培養獨立能力的孩子,長大了也不可能學會獨立,沒有孩子是一夜長大的,從小的教育和培養很重要。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父母也一樣,因此,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負責,誰也沒有義務無條件地去幫你解決和理解寬容。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其次,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個人如果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哪怕是學霸,也無法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再次,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人的能力是循序漸進的,孩子一天天長大,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可以邀請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發揮孩子的潛能。

最後,給予孩子勇敢嘗試的機會。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和決定權,去嘗試和實踐,讓孩子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父母事事代勞,幫忙解決。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孩子的獨立,除了生活上的,還包括思想上和人格上的獨立。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就容易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更不用說獨立自主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對於家長來說,培養孩子獨立的思想,首先是要讓孩子自由表達,不要壓抑孩子的想法。無論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應該有表達的權利和機會,正確的可以強化和鼓勵,錯誤的進行教導和改正。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其次,要讓孩子擁有質疑的能力和懷疑的勇氣。對於家長和老師的話,孩子不應全盤接受,更應該去進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最終形成自己的內在體系。

最後,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未知的知識和領域。不懂裝懂、略知皮毛、不思進取是獨立思想的一大障礙,對知識的追求、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會成為孩子擁有獨立思想的重要支柱。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父母養大孩子,不應只是為了佔有、分享和黏在一起,更應該讓孩子在廣闊的世界裡翱翔,讓他去過自己喜歡的獨立自主的生活。而獨立的人格是獨立自主生活的基礎,沒有這個支撐,就無法真正進行。相比於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獨立的人格才是父母最應給予孩子的。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實現自身夢想和追求面子的工具。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生活和成長,因而也不要試圖控制孩子,讓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過分的控制和壓抑,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更不用說擁有獨立的人格。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其次,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是擁有獨立人格所必須具備的,正確的價值觀可以讓人擁有積極的心態,樂觀向上,堅強勇敢,誠實自信,保持一種感恩的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最後,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催化劑。自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首要階段,父母從生活的點滴做起,以身作則,告訴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什麼場合應有什麼行為,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社會一員。

在孩子身上,學會獨立比當第一更重要

陶行知先生說:讓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才是英雄漢。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學會獨立生活、獨立思考,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廣大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