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爲何「涼涼」?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在電影票房市場上並不適用,票房永遠向頭部大片集中,如同戰場上將領騎著快馬,直搗黃龍,小兵奔赴前線,偶爾出現一兩位逆襲者,但大多數都淪為了炮灰。

9月21日中秋檔新片蜂擁而至,《黃金兄弟》《江湖兒女》《悲傷逆流成河》《虎膽追兇》等14部電影將單日電影大盤拉昇近1億,在今年9月電影大盤三度跌破4000萬警戒線的局面下,這次拉昇帶著一點“救市”的意味。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算上今天上映的《大鬧西遊》《愛貓之城》兩部電影,9月20日至22日,2018年中秋檔上映電影一共達到17部,成為史上最“擁擠”的中秋檔。但顯然“最擠”和“最強”有著本質的區別,電影扎堆上映,卻無票房強片,相比起6天后的國慶檔,今年的中秋檔顯得有些單薄。

口碑與票房兩極,《江湖兒女》何去何從?昨天是中秋小長假的第一天,票房市場已經發生了更迭。

從週五開始,中秋新片拉開序幕,時光網數據顯示,古惑仔重聚的《黃金兄弟》完成領跑,上映後首日票房達到4421萬,排片佔比為31.3%;名聲在外的《江湖兒女》屈居第二,首日票房僅1277萬,排片佔比16.8%;同期上映的青春片《悲傷逆流成河》首日票房1235萬,排片佔比為16.8%;而有布魯斯·威利斯坐鎮的進口片《虎膽追兇》首日票房僅463萬,排片佔比11.2%。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這個結果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今年4月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海外鍍金成功後口碑迅速發酵至國內,這部電影迅速被國內公眾加入了“年度期待電影清單”。5月《江湖兒女》定檔發佈會上,公眾注意到這部電影除了賈樟柯和戛納的光環,在資本局上也具有相當的分量。

貓眼數據顯示,《江湖兒女》的出品方達到12家,除了賈樟柯自己的北京西河星匯,還包括了華誼兄弟、歡喜傳媒、無限自在、淘票票等,發行方達到9家,除了作為主力的華誼,聯合發行方中還有出現了萬達牽頭的五洲發行,這意味著華誼、萬達兩家幾次齟齬後實現聯手。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公眾敏感的意識到《江湖兒女》在電影市場上的定位不僅僅是成為一部電影口碑過硬的文藝片,而是在票房市場也具備相當的野心。

這兩個目標,前者已經完成。《江湖兒女》豆瓣評分7.8分,賈樟柯式的江湖試圖將他此前多部作品串聯融合,彷彿“賈樟柯電影的一部自選集”,本土黑幫,江湖意氣,漂泊放逐,人物成長,一句“我們都是宇宙的囚徒”又為文藝片愛好者提供了新的意境,加上廖凡、趙濤的表演,這部電影從風格和質量上都甩開同期電影一大截,電影口碑得到市場認可。

但是後一個目標則事與願違。上映兩天《江湖兒女》累計票房2498萬,排片佔比14.2%,但綜合票房佔比已經從13%下滑至9.3%,不僅《悲傷逆流成河》後來居上,連已經上映相當一段時間的老片《反貪風暴3》、《碟中諜6》也實現反超,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為8863萬。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文藝片的受眾市場有限,叫好不叫座的魔咒仍舊緊緊纏繞在大部分文藝片身上。《芳華》《無問西東》等一度讓人看見了文藝片的票房潛力,但想要口碑票房雙豐收並不容易。

《黃金兄弟》《悲傷逆流成河》領跑中秋,“情懷濾鏡”幾時休?目前電影單日大盤已經達到1.6億,《黃金兄弟》則以近30%的票房佔比遙遙領先。電影之間的票房差距也可以推敲。《黃金兄弟》從班底上就是昔日古惑仔系列的再聚,這部電影帶著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餘暉,情懷濾鏡下電影講的是什麼故事並不重要。導演錢嘉樂就是《98古惑仔之龍爭虎鬥》中的“大頭仔”,“古惑仔友情歲月演唱會”他也是主要演出明星之一。該片貓眼想看指數達到10.7萬,同期電影中人數最高。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黃金兄弟》本身代表著曾經香港幫派江湖的街頭情義,黑幫仇殺末路窮途裡的一點血色浪漫,對於70、80一代影迷而言,古惑仔系列是經典,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齊齊出現便是催淚彈。即便《黃金兄弟》豆瓣評分5.4分,掏錢看電影的人們也有自己的堅持,“曾經的古惑仔沒想到今天還有機會看到,這已經是很大的驚喜了,為何還不知足”。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悲傷逆流成河》也有同樣的情懷優勢。即便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一度成為國產爛片的標杆性作品,《爵跡1》慘遭滑鐵盧,《爵跡2》撤檔後遙遙無期,但是這也不能磨滅80、90一代曾經“疼痛的青春”。當年滿大街的《最小說》,誰能沒能逃過《悲傷逆流成河》這本青春小說。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如今小說拍攝成電影,導演是曾經自寫自編自導小說改編電影《剩者為王》的落落,演員完全啟用新人。光線傳媒則是電影的主要出品發行方,電影從原本的9月30日提檔至9月21日,逃離國慶檔奔赴中秋檔,或許是希望能在列強圍繞之下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間。2016年同為青春題材的《七月與安生》就曾在中秋檔成功分得了票房紅利。

然而不管是懷舊港片還是青春片,都已經越來越滑向內地票房市場的邊緣,在沒有電影質量做保障的情況下,這類電影也只能在情懷濾鏡和淒冷的檔期內尋求一絲安慰。

“涼涼”中秋檔,誰來拯救小檔期?事實上,除了《江湖兒女》《黃金兄弟》《悲傷逆流成河》三部電影,電影市場上還有14部新片上映,但這14部電影就像溪流入海,在票房市場內消失得悄無聲息。

從貓眼上看,這14部電影中包括三部進口片《哥斯拉:怪獸行星》(以下簡稱《哥斯拉》)、《愛貓之城》、《虎膽追兇》。前兩部電影受眾相對垂直,並且此前都已於海外上映。《哥斯拉》是日本動畫電影,作為日本最知名的怪獸系列IP,哥斯拉在國內可能只是“阿宅們”象徵意義上的童年,該片在2017年11月就曾在本土上映。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愛貓之城》則是紀錄片,於2016年2月21日在土耳其上映,愛貓者的福音,但是單純為了擼貓這件事掏錢走進電影院,對於國內電影票房顯然不實際。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就可看性而言《虎膽追兇》或許是中秋檔最高的電影,但顯然在整個蕭條的9月好萊塢動作大片都難以發力。阿湯哥加持的《碟中諜6》創下了該系列的最高票房,8月底上映後,也在上映三天後遭遇票房斷崖式下跌,隨後因週末出現短暫漲幅,但是票房曲線顯然已經走下向下滑。《虎膽追兇》的上映沒能打破僵局,甚至檔期蕭條的氛圍讓它在一眾國產片中顯得毫不突出。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剩下的11部國產片則基本處於“划水”狀態,除了動畫《大鬧西遊》首日上映在試圖發力,其他電影已經安然隱身於票房市場,既無宣發也無排片,更談不上明星卡司、導演作品,彷彿“下海裸泳的人”,其意義在於讓中秋檔顯得不那麼單薄。

目前來看,中秋檔是一個相對尷尬的檔期,一方面處在整體萎靡的9月,票房市場被暑期檔消耗了精力,進入休養狀態。另一方面中秋檔與國慶檔相近,二者相隔時間較近之時,中秋檔成為國慶檔的前哨,大片紛紛在中秋檔就提前卡位,躲避炮火集中時段,提前收割一批票房。

近三年來中秋檔雖然不十分火爆,但也有種子選手出現。2015年中秋檔在《港囧》的單片票房份額超75,強片刺激下導致檔期票房達到6.05億,也讓2016年中秋檔國產片扎堆,《大話西遊3》《七月與安生》《反貪風暴2》《追兇者也》等電影上映,雖然沒有《港囧》一樣的“制霸選手”,但依舊出現了完成掀起了票房波浪。《大話西遊3》最終票房達到3.66億,《七月與安生》則口碑大爆,最終票房1.67億,2016年中秋檔3天電影票房報收5.09億元。2017年中秋檔與國慶檔重合,國慶中秋期間的票房市場總收入約29.22億元。

《黃金兄弟》《江湖兒女》等17部電影,中秋檔大盤為何“涼涼”?

今年的中秋檔也曾將《江湖兒女》視為種子選手,但是結果不盡如人意,而接下來一個星期的時間裡都不會新片上映,直到9月30日《無雙》《影》《李茶的姑媽》等電影上映。顯然票房市場重點在於國慶檔,前一個星期的空一如暴風雨前的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