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黨的思想理論戰線的一名普通士兵


甘做黨的思想理論戰線的一名普通士兵


1967年1月29日,姜迎春出生於麻垛現代農業開發區(原麻垛鄉)。現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人學學會、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被光明網、光明日報智庫與研究發佈中心聘為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7年,姜迎春考入揚州師範學院,1991年畢業後,來到淮陰師範學院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工作。1993-1996年,姜迎春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攻讀碩士學位,2000-2002年,他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通過不斷學習,他打下了紮實的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功底,為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20多年來,姜迎春始終堅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不斷從經典作家的理論成果中汲取思想養料,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002年以來,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紅旗文稿》、《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3部、合著4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主持完成省級課題3項,參與中央實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4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4項。姜迎春的通俗理論著作《中國百年話語變遷》獲省社科成果一等獎。

黨的十八大以來,姜迎春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五大發展理念等重大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在理論界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多次受邀參加中組部、中宣部組織的重大理論研討活動。根據理論鬥爭的實際需要,姜迎春積極參與同錯誤社會思潮的鬥爭,對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社會思潮進行了深入研究,闡述了這些思潮的實質與危害,這些研究成果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效果。

雖然長期在外地工作,但姜迎春一直心繫家鄉,始終關注家鄉的建設與發展,願意為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次回鄉,他都能感受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鄉村住房、交通、收入等的大幅改善、提高,城鎮的現代化建設,都讓他備感欣慰。

今年6月30日,姜迎春欣然回鄉,在縣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上,作了題為“當前社會輿情類型、特點與應對”的專題報告。報告中,姜迎春就當前社會輿情的現狀、特點以及應對策略做了詳細的剖析和解讀,內容豐富、觀點獨到,既有理論高度、思想深度又有很強的指導性、實踐性,對提升我縣的社會輿論引導水平和危機應對處置能力、進一步防範潛在風險、確保意識形態安全,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是黨的思想理論戰線的一名普通士兵。”姜迎春表示,他會一如既往地心繫家鄉,為家鄉做更多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