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探尋筆、硯的古法制作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

北京書譜護國公學,自創校八年來,已經有很多次不同形式的遊學了,包括對國子監和首都各級科技館、圖書館、美術館的參訪,以及省內省外遊學,也有幾十公里京郊徒步的多次體驗,還有兩次六百多公里的省際徒步朝聖,一次兩百公里的三步一叩首朝禮五臺山。

這一次是戊戌安徽遊學,主要調研文房四寶文化的緣起和現狀。

時間:二〇一八年六月五日至二〇一八年六月十日

地點:安徽·宣城績溪

成員:書譜護國公學部分師生、義工共四十八人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有一種使命,叫傳承。

【叄】 徽筆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如今,提起毛筆,大多數人會首先想起湖筆。很少有人知道,湖筆的起源,來自徽筆。徽筆曾經盛極一時,而如今,只在徽州屯溪老街還能找到最後的徽筆藝人。

以前,毛筆是文房四寶之首。如今毛筆早不再是日常書寫工具,繁華散盡,徽筆最後的傳人,傳承的不再是家族的行為,而是延續文化的使命與責任!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探訪徽筆的製作工藝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上午我們去了宣紙廠,師傅們把溼的宣紙晾在牆上,把宣紙曬乾,這是工人每天的活兒,他們非常不容易。我們又去看了筆是怎麼做的。原本要去看做筆的地方,我們走在半路上的時候,路被封上了,所以我們去了另一個小的做筆的地方。

——荒雅 正心堂弟子 八歲

今天我們參觀了幾處地方,有紅星宣紙呀、宣筆、宣硯之類的,同學們自由採購,不亦樂乎,說也奇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呀!來回路上就兩個小時左右,唉……路也不堵,真好。

——宇荷 正心堂弟子 十歲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們自己做了一張紙,我非常開心,但我還是不知道那個紙是怎樣從那個白白的水裡出來的,做紙可真神奇。我知道了做紙的流程。老師還說一定要珍惜每一張紙。我們還看了制筆的過程,也是需要很多道工序才能做出一支好筆的。安徽可真好啊!是老天給安徽如此好的地方,安徽人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我們北京可沒有那麼好。

——黃庸 正心堂弟子 九歲

一張宣紙要好多年才能製成啊!其中有一百多步驟,具體步驟請看我本子上的貼紙,所以我們就更要好好愛護宣紙了。

一隻毛筆要用好多動物的毛,它們貢獻了自己的毛,我非常感謝它們!

——宙喜 正心堂弟子 九歲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參觀了宣紙廠,我自己和小洪榮都是屬兔子,別人是……我不知道。我做了一張宣紙,今天我有禮物,就是我參與制作的宣紙。

——宇賢 正心堂弟子 七歲

今天也挺忙的。看了宣紙、宣筆、宣硯。買了個小硯臺,比較方便攜帶,吃晚飯都八點多了。回來就沒寫修身本。

——荒瑞 正心堂弟子 十二歲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做一支好毛筆並不容易。

制筆是一項枯燥的精細活,作為徽筆匠人,首先要能沉得住氣。

為了防止製作技術洩漏,以前徽筆的家庭作坊都有明文規定:傳兒不傳女,傳媳不傳婿。如今制筆的利潤越來越低,學制徽筆的人也越來越少,很多作坊遵循祖訓,傳承就斷了。現在的徽筆匠人,打破了家族傳統,將製作絕活一視同仁地教給兒子和女兒,為的只是能傳承下去!

【肆】 宣硯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有一種力量,叫傳承。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從一塊塊頑石到一方方宣硯,其間凝結著制硯大師無數的心血和時間。每一方宣硯,都要歷經制硯大師長時間的雕刻、打磨。十大工序、數十道環節的純手工製作,少則數十日,多則好幾年方能完工。

八月九月天氣涼,

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廂,

宣州石硯墨色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參觀宣硯小鎮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很有收穫,我知道了做宣紙很難,還知道了如何挑一個好宣硯。我還撈了一張宣紙。還知道了硯臺雕刻時很難。

——荒儒 正心堂弟子 十歲

今天我們去了宣紙廠,我們還做了紙,是宣紙。我做的是丑牛的。下一個我們去的宣硯工廠,我還買了硯。

——黃潤 正心堂弟子 八歲

參觀宣硯製作流程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們坐了一下午的車,來回坐了將近四小時,所以這一天可累了,不過今天我買了兩個很好的硯臺,已經很知足了。

——玄之 正心堂弟子 十二歲

今天參觀了很多地方,感受最深的是最後的制硯工廠,在稻田和徽派小房子群的深處,是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制墨工廠裡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硯臺,宣硯雖然不是“四大名硯”之一,但也被大偉老師戲稱為是“五大名硯”。這裡的每一方硯臺都價值不菲。有一個木桌上放了幾個清涼玲瓏的小硯臺,能看出雕琢得很精細,但樣式簡潔大方,當然,其它的硯臺也很好,唯一的不同是它們更為純淨無暇,因為它是四億年前經過河流沖刷而自然形成的石頭。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對此物瞬間升起了敬畏心,我彷彿通過一塊石頭,觸摸到了古今,也體會到了文人的惜物之心,更感到它超脫金錢的價值。

——宙慈 正心堂弟子 十六歲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書譜遊學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寶”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來到了宣紙、筆、硯文化園。這文化園應該稱為博物館。來到這裡,我也體會了什麼是匠人精神,什麼是職業精神。

雖然車程很長,但疲勞沒能夠控制我的求知慾。三年才能製出的宣紙,精心製作的宣筆,經過煉就的硯臺,這些物品透著文化、知識的氣息。

可近年來,從事這方面的卻不多反而變少。這些臻品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們的存在使我們更有溫度,製造者的匠心透入每個中國人的靈魂。

這,才是我們應該學到的!

——宇般 正心堂弟子 十五歲

行道在平時

說來慚愧,因為對佛經不甚熟悉,所以在隨大家誦經後,我想再多誦一遍《大悲咒》以便儘快背下來。當我合上經書時,有個聲音說:“我特別喜歡聽你誦大悲咒。”我著實被嚇了一跳!原來是坐在後面的日同也在跟著看我手裡捧著的經書。

她的這句話讓我回想起去年遊學在泉州居士林上早課的時候,我也是被荒瑞誦天女咒時天籟般的聲音所吸引,才向子慧師兄請教,她特別歡喜一遍遍地教我誦讀,使我法喜充滿!

今日,這種鼓勵又傳遞回來,不禁感嘆:無論是熟悉的亦或是陌生人,一句話一個眼神的認同與讚美都會是別人前行中的助緣,而最終收穫的卻是自己。

——子澈老師修行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