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探寻笔、砚的古法制作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

北京书谱护国公学,自创校八年来,已经有很多次不同形式的游学了,包括对国子监和首都各级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的参访,以及省内省外游学,也有几十公里京郊徒步的多次体验,还有两次六百多公里的省际徒步朝圣,一次两百公里的三步一叩首朝礼五台山。

这一次是戊戌安徽游学,主要调研文房四宝文化的缘起和现状。

时间:二〇一八年六月五日至二〇一八年六月十日

地点:安徽·宣城绩溪

成员:书谱护国公学部分师生、义工共四十八人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有一种使命,叫传承。

【叁】 徽笔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如今,提起毛笔,大多数人会首先想起湖笔。很少有人知道,湖笔的起源,来自徽笔。徽笔曾经盛极一时,而如今,只在徽州屯溪老街还能找到最后的徽笔艺人。

以前,毛笔是文房四宝之首。如今毛笔早不再是日常书写工具,繁华散尽,徽笔最后的传人,传承的不再是家族的行为,而是延续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探访徽笔的制作工艺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上午我们去了宣纸厂,师傅们把湿的宣纸晾在墙上,把宣纸晒干,这是工人每天的活儿,他们非常不容易。我们又去看了笔是怎么做的。原本要去看做笔的地方,我们走在半路上的时候,路被封上了,所以我们去了另一个小的做笔的地方。

——荒雅 正心堂弟子 八岁

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处地方,有红星宣纸呀、宣笔、宣砚之类的,同学们自由采购,不亦乐乎,说也奇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呀!来回路上就两个小时左右,唉……路也不堵,真好。

——宇荷 正心堂弟子 十岁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们自己做了一张纸,我非常开心,但我还是不知道那个纸是怎样从那个白白的水里出来的,做纸可真神奇。我知道了做纸的流程。老师还说一定要珍惜每一张纸。我们还看了制笔的过程,也是需要很多道工序才能做出一支好笔的。安徽可真好啊!是老天给安徽如此好的地方,安徽人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我们北京可没有那么好。

——黄庸 正心堂弟子 九岁

一张宣纸要好多年才能制成啊!其中有一百多步骤,具体步骤请看我本子上的贴纸,所以我们就更要好好爱护宣纸了。

一只毛笔要用好多动物的毛,它们贡献了自己的毛,我非常感谢它们!

——宙喜 正心堂弟子 九岁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参观了宣纸厂,我自己和小洪荣都是属兔子,别人是……我不知道。我做了一张宣纸,今天我有礼物,就是我参与制作的宣纸。

——宇贤 正心堂弟子 七岁

今天也挺忙的。看了宣纸、宣笔、宣砚。买了个小砚台,比较方便携带,吃晚饭都八点多了。回来就没写修身本。

——荒瑞 正心堂弟子 十二岁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做一支好毛笔并不容易。

制笔是一项枯燥的精细活,作为徽笔匠人,首先要能沉得住气。

为了防止制作技术泄漏,以前徽笔的家庭作坊都有明文规定: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婿。如今制笔的利润越来越低,学制徽笔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作坊遵循祖训,传承就断了。现在的徽笔匠人,打破了家族传统,将制作绝活一视同仁地教给儿子和女儿,为的只是能传承下去!

【肆】 宣砚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有一种力量,叫传承。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从一块块顽石到一方方宣砚,其间凝结着制砚大师无数的心血和时间。每一方宣砚,都要历经制砚大师长时间的雕刻、打磨。十大工序、数十道环节的纯手工制作,少则数十日,多则好几年方能完工。

八月九月天气凉,

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

宣州石砚墨色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参观宣砚小镇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很有收获,我知道了做宣纸很难,还知道了如何挑一个好宣砚。我还捞了一张宣纸。还知道了砚台雕刻时很难。

——荒儒 正心堂弟子 十岁

今天我们去了宣纸厂,我们还做了纸,是宣纸。我做的是丑牛的。下一个我们去的宣砚工厂,我还买了砚。

——黄润 正心堂弟子 八岁

参观宣砚制作流程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我们坐了一下午的车,来回坐了将近四小时,所以这一天可累了,不过今天我买了两个很好的砚台,已经很知足了。

——玄之 正心堂弟子 十二岁

今天参观了很多地方,感受最深的是最后的制砚工厂,在稻田和徽派小房子群的深处,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制墨工厂里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砚台,宣砚虽然不是“四大名砚”之一,但也被大伟老师戏称为是“五大名砚”。这里的每一方砚台都价值不菲。有一个木桌上放了几个清凉玲珑的小砚台,能看出雕琢得很精细,但样式简洁大方,当然,其它的砚台也很好,唯一的不同是它们更为纯净无暇,因为它是四亿年前经过河流冲刷而自然形成的石头。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此物瞬间升起了敬畏心,我彷彿通过一块石头,触摸到了古今,也体会到了文人的惜物之心,更感到它超脱金钱的价值。

——宙慈 正心堂弟子 十六岁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书谱游学丨戊戌安徽“文房四宝”暨古徽州文化之旅(三)

今天来到了宣纸、笔、砚文化园。这文化园应该称为博物馆。来到这里,我也体会了什么是匠人精神,什么是职业精神。

虽然车程很长,但疲劳没能够控制我的求知欲。三年才能制出的宣纸,精心制作的宣笔,经过炼就的砚台,这些物品透着文化、知识的气息。

可近年来,从事这方面的却不多反而变少。这些臻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使我们更有温度,制造者的匠心透入每个中国人的灵魂。

这,才是我们应该学到的!

——宇般 正心堂弟子 十五岁

行道在平时

说来惭愧,因为对佛经不甚熟悉,所以在随大家诵经后,我想再多诵一遍《大悲咒》以便尽快背下来。当我合上经书时,有个声音说:“我特别喜欢听你诵大悲咒。”我着实被吓了一跳!原来是坐在后面的日同也在跟着看我手里捧着的经书。

她的这句话让我回想起去年游学在泉州居士林上早课的时候,我也是被荒瑞诵天女咒时天籁般的声音所吸引,才向子慧师兄请教,她特别欢喜一遍遍地教我诵读,使我法喜充满!

今日,这种鼓励又传递回来,不禁感叹:无论是熟悉的亦或是陌生人,一句话一个眼神的认同与赞美都会是别人前行中的助缘,而最终收获的却是自己。

——子澈老师修行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