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印度電影《起跑線》

閒話印度電影《起跑線》

最近看了下印度電影《起跑線》,覺得挺不錯的。

人口大國的焦慮都是一樣的,看病難,上學難。巴特拉先生和巴特拉太太為了女兒上幼兒園,做出了種種努力,託人走後門,找中介出主意,利用RTE政策,假扮窮人,最後心願達成時,卻選擇了放棄。

印度電影比我們高的地方,在於沒有停留在表現家長的焦慮和上學難上面,而是放到一個人性的背景下,有所謂上流社會人情的冷漠、自私,底層貧苦人民的熱誠善良,最後表現人性美的一面。以更接地氣、更深入生活的方式打動著我們。

電影中也能看出來,印度貧富差距巨大,階層等級明顯,而電影也敢於表現這點。巴特拉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不錯的經濟條件,印度的上流社會看來不止認經濟地位,還有身份受教育程度等。巴特拉和老婆面試學校時滿身名牌,讓人看出暴發戶的味道。我奇怪的是,在印度,錢竟然還不是萬能,這簡直是不能想象的。在我國,有錢基本等於有了一切。片中希亞姆的一句話我記憶猶新:政客偷竊窮人的糧食,建築商偷竊窮人的土地,富人偷竊窮人孩子上學的權利,孩子受不了很好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長大了繼續為你們服務。電影中英語是區分階級階層的一個明顯特徵,窮人說不了英語,而能說的一般就是所謂的精英。窮人和精英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印度的電影直白的揭示這種階級階層的存在,而我們儘量去模糊,在社會主義的我國,是不允許有階級存在的,這麼多年的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事實上的不同階級,或者委婉點說就是階層。如同當年傻根的願望是天下無賊,我所期望是天下無階級,天下無不平,然而在我有生之年恐怕都難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