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秋冬季大棚蔬菜管理過程中常犯的錯誤,要杜絕

總結!秋冬季大棚蔬菜管理過程中常犯的錯誤,要杜絕

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棚室蔬菜的生長也進入了最為艱難的一段時期,蔬菜開始出現植株新葉發黃、長勢弱、果實空心等等問題。引發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菜農時常是多花了錢、多出了力,反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

總結!秋冬季大棚蔬菜管理過程中常犯的錯誤,要杜絕

·生根劑用量無節制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菜農在用肥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盲目使用生根劑,菜農認為促進生根就要猛灌生根劑,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在根系較弱的情況下,使用生根劑可以促進根系生長,但若過多使用生根劑,根系擴展迅速,根系的抗病能力下降,就很容易導致根系發生早衰。

尤其是冬季陰雨天氣較多時,葉片製造的光合營養相對較少,在生根劑使用過多的情況下,更多的有機營養會被迫流向根系,用於根系的生長擴展,這樣地上部就缺乏有機營養,植株生長受到影響,抗病能力降低。而生根劑效果下降後,若植株製造的營養仍然不足,根系會快速老化。因此,生根劑要適時適量使用,最好在天氣晴好、葉片好而根系弱,如冬季澆水等造成根系受傷時使用。此時,根系吸收的水肥難以滿足葉片需要,使用生根劑可增加根系量,增強根系吸收能力。

另外,秋冬季棚室施肥也應適當控制施肥量。我們都知道,在低溫條件下,蔬菜生理代謝能力降低,生長髮育速度變慢,所以需肥量有明顯下降,因此追肥量應適當減少。若過度施肥,不僅浪費肥料,還容易傷根,引發蔬菜黃葉等問題;由於冬季通風時間短,過量追肥還會使得肥料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積累,發生氣害,尤其是衝施糞肥以及含氮較高的肥料時。

總結!秋冬季大棚蔬菜管理過程中常犯的錯誤,要杜絕

·增加藥量不是防病的上策

秋冬季棚室內的溫度較低,蟲害危害較輕,殺蟲劑使用較少。但秋冬季棚室中溼度大,下半夜相對溼度多在95%以上,病害多,為害重。為保證病害防治效果,不少菜農採取了增加藥劑濃度或增加噴藥次數的辦法,殺菌劑使用過量,由於冬季棚室密閉時間長,常會引起藥害。

秋冬季用藥時,建議菜農依據使用濃度正確用藥。為保證防病效果,應注意進行綜合防治。

1.要多措並舉降低棚內的溼度。

2.注意選用針對性藥物、特定的用藥部位以及防治方法。如灰黴病多從殘花侵染,為防治灰黴病,可在降溼的基礎上用300-500倍50%異菌脲液蘸花或噴花防治;為防細菌性病,可在藥液中加入72%農用鏈黴素3000倍,這就把用藥量減少了90%以上,而且效果比多次噴藥要好。

3.要注意噴藥方式的改變。冬季連陰天氣下,為避免噴藥增加棚內溼度,應注意採用煙劑燻蒸或粉劑噴灑的辦法。

在採訪中記者經常會看到,菜農忙著給蔬菜打葉,尤其是西紅柿打葉,往往是一穗果上下葉片都去除了。菜農的解釋很簡單,葉子長旺了會相互遮擋,透光透氣性不好,打葉子就是為了促進轉色。顯然,道理菜農們不是很清楚,果實的轉色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溫度。然而打葉過度,導致植株的光合面積減少過多,植株製造的有機營養不足,會導致果實營養供應不足空心的情況發生。

總結!秋冬季大棚蔬菜管理過程中常犯的錯誤,要杜絕

為加強果實轉色,打枝抹杈過狠的葉片。菜農打葉是要提高透光率和溫度,最終目的還是要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但過度打葉雖然使透光率增加了,卻減少了作物光合作用的面積,總體上看是降低了植株製造有機營養的能力。因此,菜農在打葉時,將老葉、病葉及時疏除沒有問題,在種植過密造成植株鬱閉的情況下,可再適當摘除上部部分葉片,改善通風透光,但一定要注意有度,不可摘葉過多。要想提高光合作用,還可通過提高棚膜透光率、增加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棚溫等措施著手,打葉只可作為輔助手段。

·蔬菜價格好,急功近利,留果過多

隨著溫度降低,很多蔬菜價格又呈現一個小高峰,很多菜農為求高價,開始大量留果,這樣做導致的後果也是嚴重的。在山東省聊城市莘縣採訪,記者看到小黃瓜一棵植株上墜著十幾只即將採收的瓜,植株莖稈細弱。這樣無疑是“殺雞取卵”。

果實發育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機營養,菜農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留果。遇到長時間的連陰天時,蔬菜的坐果和留果數就要注意減少。否則,果實消耗的營養過多,植株營養匱乏,會造成植株體內生理活動受到影響,氨基酸、核苷酸等合成轉化受阻,抗逆性陷入低谷。天氣轉晴後會出現長時間的萎蔫、生長停滯等症狀,就是植株營養“透支”後難以恢復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