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姚雪垠的《李自成》?

坑渠佬


李自成這部長達五卷的長篇歷史小說,歷經數十年,是姚雪垠浸透一生心血的鴻篇鉅著,即使如此,精益求精追求細節的代價,是實際上後兩卷未能全部完成,目前出版的後兩卷只是姚雪垠的分段梗概,期間的連接是有些突兀和不連貫的,在創作後兩捲過程中,姚雪垠去世。

姚雪垠的李自成,集中描寫了明末的社會大動盪,對各個階層都有詳細描寫,明代官宦階層崇禎、高起潛、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左良玉……農民起義軍中的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劉宗敏、李過、李來亨、郝搖旗、高桂英、田見秀……滿清貴族中的努爾哈赤、皇太極等等,其細節描寫合理想象、極為傳神,對明代官宦制度、官職、以及之間的稱謂都很到位。作者對明末的社會研究面面俱到,對李自成最終的失敗原因分析透徹。整部小說把握了明末社會的脈搏律動,全面敘述了當年社稷崩塌、社會動盪的慘烈局面,對社會進行了全方位描繪,對人物命運不吝筆墨、進行了悲劇式的勾勒,讓人不忍卒讀。

但是,整部小說的主要完成時間是在文革期間,不免打上時代的烙印,主要存在對農民起義領導者思想和行為的主觀拔高和過分描寫。個人感覺讀者在閱讀時,可以對此有所分辨,對李自成的過分描繪,會心微笑一下就可以了,對其他的精彩才是我們的應該關注之處。總之,瑕不掩瑜,這些都不應該影響其成為中國當代最偉大的歷史小說之一。


北風中的歲月


《李自成》是歷史背景下的產物,無限拔高了一個明末流寇首領。這是關鍵的硬傷。

全書結構上,第一卷比較精彩,第二、三卷尚可,第四卷第五卷雪崩一樣。就算是對傳主也不公平,畢竟李自成其人的重要活動是從西安稱帝到九宮山亡命,偏偏這一段,交待的草草了事。這也違背了姚雪垠討論進京趕考的本意。

日後最荒唐的事情,是姚雪垠晚年提出,《紅樓夢》有紅學,《李自成》當有李學。此事差不多成了文學界的段子。

比較客觀看,《李自成》裡有些篇章,是描寫明清上層軍事政治活動的,這一部分拋開了立場束縛,寫的生動深刻不裝逼,還是頗有些看頭兒的。

互聯網高度發達後,文學的娛樂和思想作用已經大幅消退,做為文化產品不可逆的邊緣化。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本身價值有限的《李自成》會被遺忘。

(全文完)


李牧


最近,我看到有人對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攻擊,心很堵。很想寫幾句表達一下自已的心情。

《李自成》是姚雪銀老先生竭盡畢生精力所寫的一部文學藝術與思想價值很高的作品,它描寫了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克服種種困難,歷盡千難萬險,憑著堅強的毅力,過關奪隘,堅持不懈,經過十幾年奮鬥,終於推翻明朝統治的英雄事蹟。

它是歷史小說,更是一部勵志作品,黑暗中給人光明,迷路中給人方向,困難中給人力量,是奮鬥中的青年人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

我第一次讀《李自成》時,是在二十多年前上高中的時候。那時臨近高考,我成績不理想,信心失落,心中糾結。突然一篇課文引起了我的注意《虎嘯雷鳴馬哨哨(音)》,講的是李自成走進勳陽大山前,對部下的一段講話。那時,正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困難重重,部下只有一千多人。特別是文中最後一段講話,深深地刺激了我。我想到,深山中的李自成尚能感到北京的崇禎帝不好受,知道自已一定會打進北京,推翻明朝,我怎麼就對眼前的困難畏懼起來。從哪以後,我不知從哪來的勇氣與信心,重新投入學習與高考,取得了成功!

有人說這是一部歷史虛無主義的作品,為一個土匪頭子美化。姑且不論他的觀點是否正確,就連文學的定義他都不懂。文學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比如說,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真的存在嗎?文學能給人帶來樂趣,給人精神上的享受也就夠了。《李自成》就是這麼一部文學作品。

前不久,我到一個朋友家裡,他的兒子正在家裡宅著。一個將近三十歲的人,高不成低不就,幹什麼都幹不成,幹什麼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崗位換了無數,錢掙了零。和他兒子交流,回答說,現在什麼都不好乾,困難重重。並說現在年輕人都是這樣。

我和這位朋友談到了年輕人,建議年輕人應讀讀《李自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勵志文學作品,從精神上多補補鈣。這位朋友來勁了,《李自成》不能讀,因為李自成是亂臣賊子,怕把孩子影響壞了。你看我這朋友挺有政治覺悟的。我說,書你要會讀,讀人家怎樣做事,怎樣克服困難,讓你的孩子注入一種精神力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提振信心,堅持下去,攻堅克難,直到成功!而不是讓你孩子去當亂臣賊子!

事實上,當今社會,年輕人普遍缺鈣,得軟體病者居多,並且階層固化,低層窮二代翻身的困難很大。這時候就需要給年輕人注入正能量,注入可以改變命運的精神力量,重塑他們戰勝困難的毅力與信心。《李自成》就是這樣一部勵志作品。

可是有人就是看不到這一點,他們一方面給《李自成》貼標籤,另一方面又對年輕人的普遍缺鈣無能為力。誠如我這位朋友,寧可給《李自成》政治定性,也不願正視孩子宅在家裡的現實!

難道說,窮二代當一輩窮二代,還想培養窮三代嗎?要改變現實,精神力量又在哪裡?


陽城導航


姚雪垠的五卷本長篇小說《李自成》,是那個年代中後期中國人能看的少數的幾部長篇小說之一。為什麼它會有這樣的命運呢?那就是因為他不斷拔高了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


李自成在明朝後期加入了高迎祥的起義隊伍。明朝後期,確實吏治比較腐敗,農民日子苦不堪言。在高迎祥死後,李自成和張獻忠成為兩支最大的起義隊伍。張獻忠以殺人如麻著稱,李自成的起義隊伍紀律要好一些,一度佔領了半個中國,差點當上了皇帝。


應該說,姚雪垠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但也確實有迎合上意、無限拔高李自成形象的缺點。 用魏明倫的話說,就是“把老八隊寫成了老八路”,寫的李自成秋毫無犯、紀律嚴明。按姚雪垠的說法,就無法解釋李自成打進北京城之後,為何在幾天之內就被八旗兵趕了出來。還不是因為李自成的部隊佔領北京後,忙於吃喝玩樂,分贓納女人,已經沒有了戰鬥力。

如果《李自成》這部小說客觀的反映當時農民起義的長處和弱點,給他們總結經驗教訓,應該說還是有價值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李自成》留給人們有價值的東西越來越少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迷樓


姚雪垠的長篇鉅著《李自成》,一共五卷,其中的三捲成書於七十年代後期。

在三卷之後,剩下兩卷停頓了好長時間,根本的原因,是當時對已經成書的三卷的評價產生了變化。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姚雪垠最終還是完成了後兩卷,但恕我直言,後兩卷寫的很潦草,所要表達的東西也越來越模糊。

對於《李自成》這部鉅著 ,相信姚雪垠注入了他的全部心血,而前三卷也配得上他的心血。

但是,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姚雪垠給《李自成》這部小說注入太多的“政治含義”。這樣,李自成這個人物就被他塑造成為一個“高大上”般的人物,光環過於耀眼。

但是,到了第四捲開始,李自成的形象開始中性化,並且可能是由於對後兩卷究竟如何收場,姚雪垠先生也沒有太大的把握,但從後兩卷的脈絡和情節發展的邏輯來看,姚雪垠對後兩卷已經沒有了前三卷的激情。

總的來講,對於姚雪垠老先生的傾心創作,還是要十分敬佩的,畢竟對跨越十幾年,起伏跌宕,波瀾壯闊的明末農民起義進行了旗幟鮮明的謳歌(儘管明顯的拔高了)。同時對李自成,劉宗敏,郝搖旗,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起義領袖和將領的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在人物塑造方面,姚雪垠顯然是受到了當時那個特殊環境的影響,人物描寫的過於理想化。

因為時代氣息過於濃重,這部長篇鉅著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慢慢被淹沒。


步武堂


《李自成》這部小說,暫且不管其意識形態,只看其文學性,藝術性,以及對明末中國風土人情,服飾器物,規章典故,語言習俗,戰爭場面,宮廷辛秘,民族關係的描寫,在新中國成立後乃至整個近代歷史小說創作中無出其右。

7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書場播放,中國青年出版社,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前三卷10餘冊小說以及連環畫,其第一卷第二冊還獲得了首屆“茅盾文學獎,當然還有其他版本,以及戲劇,電視劇,電影等等其他改編的藝術形式,新世紀以後姚雪垠的學生及兒子又根據老人口述補全出版了後兩冊卷,一共5卷近20冊,字數篇幅可謂空前。

當然這部小說作為一部歷史傳記小說,有其主客觀的不足之處。

首先,作者在特定歷史時期,不可避免的對李自成起義極力美化,塑造一個高大全的“共產主義”戰士,且其蟄伏商洛山之前及起義前的描寫一筆帶過或語焉不詳,這個人們都瞭解也應該理解,在那個政治高壓情況下,也是勉為其難,其實,作者作為一箇舊時代出身的知識分子,不可能對流寇有什麼好印象,也不可能對封建朱明王朝有刻骨仇恨,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三捲開始,姚先生已經開始或多或少的對李自成加以批判,比如圍攻開封時候,一度要將俘獲的明朝民工幾百人每人斬去一條手臂,不可謂不歹毒,為了政治利益犧牲養女婚姻幸福,卸磨殺驢除掉“曹操”“老回回”等農民軍首領;同時對明朝方面的君臣有限度的報以同情,後兩卷描寫較多的滿清方面,更是體現了明顯的民族主義情緒,對滿清極為仇視,惋惜明王朝的覆沒,這是因為寫作這些的時候,政治高壓已經不存在啦!他可以相對大膽的表達。

然而可惜,姚企圖產生一部空前絕後的大手筆大部頭歷史小說,以至於前幾捲過於冗長,隨著年紀增大,身體精力畢竟不成,以至於後兩卷草草收場,而且是口述由學生兒子代筆,文筆及藝術性大打折扣。


可靠25539777


一部脫離時代背景,假大空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應景的嚴重"政治"化小說!在十五世紀中,小說政治化程度超越十九世紀馬克思主義學說誕生年代的政治水平!這本書基本上是一部經不起推敲,個性化的廢書!毫無歷史價值!《李自成》與《金光大道》一一樣,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安勤107043531


家中書櫃裡,至今還靜靜躺著1979年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雲南第一版全套《李自成》,每本1.8~2.9元不等,排版樸實,插圖精美,全書只有一個錯字。


時光荏苒,如今翻閱著這部還嶄新如初的鉅著,恍如隔世,宛如幾十年前讀這部小說時的心情,還歷歷在目……

特殊歷史背景下的文學作品,難免烙有時代的印痕,而不同時期的讀者,不可避免地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這是歷史的侷限性所決定的,無不如此,無力改變。。。

初讀《李自成》這部小說,就時常為義軍的勝利而鼓舞歡欣,也常因這場改變歷史進程的宏大農民起義以悲劇收場的結果而不忍卒讀,充滿遺憾,以致後幾卷只是粗略而過。

如今以另一視角細細品味這部作品時,不禁歎服於作者學識的深度、廣度及嚴謹,也欽佩作者實事求是的創作態度。

不得不承認:作為老一代文化人,接受過傳統文化薰陶的姚雪垠,以平實的語言、畫龍點睛的轉折,即使是頗為沉沓的背景呈述,也給人以平順的閱讀體驗,如實展示了一幅複雜而又宏偉的歷史畫面。作者雖參考了大量的各種資料,但作品中那些文人之間的對話,信手拈來,其學養深度,可窺一豹,是現今任何一個歷史小說家無可比似的。


書中還汲涉了一些文物、古蹟、典故、武術、飲食、卜卦以及民間雜藝的介紹,如實的還原了當時社會狀態,讓人受益非淺。如對大相國寺的描寫以及對《推背圖》的論證,很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您仔細讀一下姚老自己寫的前言,也不會人云亦云,否定這部作品的傑出意義了。從中我們可體會和理解到:在那個任何作品都要程式化、臉譜化、革命化的時代,作者頂著輕則聲敗名裂,重則蹲監下獄的巨大壓力,在得到最高領導人的鼓勵下,才完成了這部鉅著,它艱辛的創作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勵志過程,我們應當從中受益。

小說只是在情節、人物、性格方面作了點人為誇張與增減,而對於書中的歷史觀、價值觀、階級觀姚雪垠是一分為二地看待的,一再強調歷史要以辯證的唯物主義觀作為根基,駁斥了“四人幫”對歷史的篡改、別有用心的唯心論。

對李自成的革命侷限性、崇禎皇帝無能為力的根源,盧象升的無奈,以及李信、牛金星對革命起到的作用等等,都有很理性、客觀的認識。

無疑《李自成》這部作品的問世,開闢了當代歷史小說體式的先河,為以後同類作品創作是有指導性的。其深厚的底蘊,更應是當今作家所應追崇的。

令人遺憾的是,對於這《李自成》部作品,只是姚雪垠老先生作的嘗試性探索,而他心目中計劃的另一部更宏大作品《太平天國》,卻沒成書,徒讓後人遐思……

[臨池管窺]關閱為謝!


臨池管窺


《李自成》姚雪垠寫了大約前後二三十年,先生為這套書傾注畢生精力。但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國家政治環境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在書中明顯地表現出來了。一至三部,尤其是第一部,對李自成拔高的痕跡明顯。李自成經常長篇說教,對部下進行起義理論灌輸,大家可以看,在鄖陽山中那一段,當時起義處於低潮期,李自成為鼓勵大家有一次演講,其辭稍改一下就能用於民國革命宣傳。四、五部,尤其是第五部,寫作歸於重實,能夠較好表現李自成組織大兵團作戰的戰術能力,對局勢判斷比較準確的戰略能力。同時也能直寫李自成得志驕縱、患得患失、殘忍刻薄的陰暗心裡。正是由於這個轉變,才使《李自成》成為一部有頭有尾的長篇鉅製。從書中可以看出,姚先生為寫此書,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我以為,如果有研究當時民俗及官制、宮庭禮儀的人,可以仔細閱讀該書,定能取得理想收穫。


二曲人


姚雪垠的《李自成》確實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因為當時把"農民起義"被無限拔高了。不管是燒殺搶掠的流寇黃巢,還是殺人如麻的魔王張獻忠,都被美化為"英雄",他們都被美化為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相比張、黃要好得多的李自成,誰敢不描給成十全十美的英雄。

《李自成》的作者過於緊跟形勢,深知文藝為政治服務的道理,而且有"三突出"的嫌疑。作者筆下的李自成,更像一個受毛澤東思想哺育的優秀的

游擊隊隊長。

日後如果有《李學》,人們也更應該從中找出啟示和教訓,而不是弘揚文學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