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軍起義爲何劉邦、朱元璋成功,黃巢、李自成、洪秀全卻失敗?你怎麼看?

木頭演義


起義能否成功,首先就是態度問題,在奪取天下之前,能否保持起義的“初心”,這其實很重要。劉邦攻入咸陽,剛開始看到秦宮的美女和珠寶,早忘了自己姓什麼了,在皇宮裡墮落了三天,幸虧被張良,陳平勸回來。於是,封閉宮門,約法三章。可見,劉邦對自己有多狠。

李自成攻入北京,大順軍就開始腐化。當時,李自成本來是派劉宗敏帶大軍攻打吳三桂的,劉宗敏居然想,李自成在京城享受,我憑什麼要帶兵作戰。可見,軍隊的腐化,首先是帶頭大哥的腐化。太平天國也一樣,洪秀全的享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好在太平天國懂得用宗教控制人心,所以沒有出現大面積的軍隊腐化。但是,這種短暫的安寧和享受,無形當中催生了洪,李,韋的權力矛盾,導致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黃巢在江浙時,被推為“黃王”,號稱“沖天大將軍”)

所以,太早稱帝,往往是失敗的開始。稱帝的時機也很重要,李自成稱帝,就是享受的開始。黃巢的稱帝,也是失敗的開始。因為稱帝,意味著改朝換代,局勢基礎不穩的情況下,容易引起反彈。黃巢雖然攻入長安,但是大唐滅亡的根本是藩鎮軍閥的割據,黃巢大殺在長安的李唐宗室,但是這些軍閥隨時可以再立一個傀儡皇帝,哪怕他不是宗室。因此,當時的情況和局勢,稱帝不太理智,因為藩鎮的威脅未除,起義還不算成功。



朱元璋就聰明很多了,他聽取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意見,所以,朱元璋直到收拾了陳友諒和張士誠等等後,準備北伐元朝時,為了統一進程取得北方漢人的配和,需要一杆旗幟,才建立了“大明”。廣積糧,好理解。但是要保存好糧食,就需要根據地,而且這塊根據地得儘量的牢固。所以,“高築牆”就是要建立一塊牢固的根據地,至少能儲備糧食,安頓家屬,進可攻,退可守。劉邦就是有了“關中”這塊根據地,即使被項羽打得打敗,依然有資本可以翻身。所以,劉邦在封賞功臣時,鎮守關中的蕭何名列第一,是為“功人”。



那麼,黃巢,李自成,洪秀全呢?黃巢和李自成情況比較類似,都是轉戰千里,最後直接攻入都城,然後稱帝,才有短暫的安頓。但是,由於不團結士人集團,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基礎,一旦軍事失敗,一下子打回“流寇”的原形。要命的是,此時的失敗,起義的“初心”已經不在,無法再聚攏人心。而且,還要受到新崛起勢力和舊皇族殘餘勢力的雙重打擊,成了過街老鼠,無法翻身。太平天國有些特殊,畢竟依靠著宗教管理,建立了南京根據地,算是割據一方了。不過,太平天國的上層快速腐化導致內部的權力爭鬥和內耗,形成了一股思想暗流,不斷衝擊太平天國的宗教化體系,隨著在軍事上的被動,最終還是清朝平息下來。


大飛熊ヽ騎士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時機問題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在這裡,除了李自成,這幫人都有時機問題。當然,得把劉邦換成陳勝吳廣,把朱元璋換成韓山童劉福通,還要帶一個瓦崗寨,知世郎王薄。

可以發現,這群人都是各大農名起義的首義之人,俗話說,百足大蟲死而不僵,就算這個朝廷再不濟事,你要是帶著一幫烏合之眾不顧一切撞上去,你也得粉身碎骨。

事實就是這樣,陳勝吳廣大澤鄉首義。雖然把秦朝戳了個千瘡百孔,但是自己完全折裡面了。反而給了劉邦項羽等後來者機會。黃巢起義浩浩蕩蕩,但是還是被唐王朝挺過來了。但是唐王朝挺過來歸挺過來,自己也就差那麼臨門一腳,然後朱溫撿便宜。仔細看一看中國歷史,從來沒有說農民起義首義的人能當皇帝的,都是給別人做嫁衣。

第二 能力問題

劉邦找了個好時機,但是還有項羽等著他,朱元璋也是趁著元朝和小明王的宋朝庭打得難解難分之際崛起,但是還有張士誠和陳友諒把他夾在中間。

劉邦打架幹不過項羽,但是他知人善任,懂得用利益抓住人心,百折不撓,最終把項羽幹倒。朱元璋四面皆敵,但是朱元璋手握大把人才資源,內部安穩,一致對外,扮豬吃老虎,最終天下還是人家的。曹操起家更艱難,當時中華大地大大小小上百個諸侯,都會抓時機,但是最後還不是一個個被曹操消滅。所以,能抓機會的人還是有的,但是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 外部環境問題

自己人爭權奪利,必須要保證外部環境安定,東漢末年,國內打成一鍋粥,但是北邊大大小小的遊牧民族早就被收拾的服服帖帖,隨便一個割據一方的諸侯就能把他們吊起來打。西晉八王之亂,自己人瘋狂內耗,被外人撿了便宜,結果我就不多說了,李自成到時把明朝推翻了,可是他自己也不好受,結果被滿清一鍋端了。

第四 不忘初心

這裡重點批評洪秀全,當然,人家的初心就是享受。可是他從廣西山裡起家,一路打下南京。如果此時太平軍不要鬆懈,一鼓作氣,不給清朝喘息的時間。奪天下也未嘗不可。可是他們拿下南京後就開始飄了,內部鬥爭不斷,高層開始享樂,你不輸誰輸。


守仁看劇


我認為一支農民起義軍是否能取得最後的成功,不在於軍隊戰鬥力是否強悍,地盤有是否足夠大,文臣武將是否夠多,而在於是否能完成從流寇到政權的轉化,如果這一步完美完成,那麼你就只能是流寇,而永遠無法奪取天下。而需要完成這一步,則需要義軍領袖做到目標明確、信念堅定、思路清晰等,劉邦和朱元璋都勝在了這一點,而其他幾人卻都敗在了這一點。

領袖的特質

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爆發的農民起義並不少,但為何布衣天子僅有劉邦和朱元璋兩人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就在於兩人的目標明確、信念堅定、思路清晰等方面。

1、目標明確。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都存在目標不夠明確這個問題,這是由於幾乎所有農民起義都是百姓被壓迫到極致後的一次劇烈反彈,其參與者大部分來自底層,參與起義的目標根本就不明確,只是由於生存不下去而做出的選擇罷了。因此,很多起義軍在擴大之後,取得初步成就之後,極容易沉醉於既有成績,從而徹底喪失奮鬥目標。

2、信念堅定。這同樣是幾乎所有農民起義的共性問題,且集中體現在義軍高層當中,由於信念不夠堅定,他們通常在取得一定成績、佔有一定地盤、生活得到改善之後,從上至下極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甚至就此沉醉於享樂之中,而放棄了原本的奮鬥目標。

3、思路清晰。這點說到底,就是要明白什麼階段該幹什麼事,而不是隨心所欲。例如初始階段就應該盡力發展實力,在實力壯大之後則要佔據一片領地,在領地足夠大、且站穩腳跟之後則需要立即建立完善的政權。而大多數農民起義軍只停留在前兩點上,只是在不斷的壯大實力和擴大地盤,卻並沒有完成向政權的轉變。

劉邦和朱元璋顯然是完全具備這三種特性的,他們不僅目標明確、信念堅定,而且思路極為清晰,這才是他們能夠成功的根本。而黃巢、李自成、洪秀全他們前兩點都做到了,卻恰恰敗在了第三點上,因此他們最終也只能是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流寇而已,根本無法建立王朝。

成功的根本在於政權的建立和良性運轉

我認為這是考驗一支起義軍是否成熟的最佳試金石,政權的建立同樣表明,這支起義軍開始從破壞向建設的轉變。如果一支起義軍只懂得破壞,而不懂得建設,那麼他們是不可能成功的。

建立政權可以形成穩固根基。劉邦和朱元璋在這方面的表現就極為出色,正因為他們在早期就已經建立了政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行政體系,因此他們可以放心的前方征戰,即使遭遇戰敗,也能迅速穩住陣腳,不至於一敗塗地。而其他三人顯然敗在了這一點上,尤其是李自成,雖然滅掉了明朝,但正因為他沒有建立政權,所以在被滿清擊敗之後,導致了一連串的潰敗,根本沒有辦法穩住陣腳再戰。

建立政權可以迅速爭取民心。正如前文所說,農民起義是百姓被壓迫到極致後的劇烈反彈,這並不是說農民起義軍擁有了民心,而是由於朝廷失去民心所導致的結果。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依靠朝廷失去的民心可以壯大勢力,但想要建立王朝則必須爭取民心。如果一支農民起義軍只懂得率領軍隊四處征戰,那麼是根本無法達到爭取民心的,因為戰爭帶來的破壞同樣會失去民心。而建立政權則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環境,如果治理得當,百姓安居樂業,那麼民心自然就會倒向你這一邊。

除了以上兩點外,建立政權也標誌著性質的轉變,原本的農民起義將變成兩個王朝爭奪天下,這將會扭轉起義軍目標不明確的窘境,同樣官僚體系的建立,也可以極大激發義軍各級官員和將領的奮鬥熱情,徹底改變流寇的面貌。

縱觀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也僅有劉邦和朱元璋在早期就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政權體系,從而使得他們在爭奪天下中擁有了極大優勢,其他義軍或許也建立了政權,但管理卻要混亂的多,並沒有形成良性的運轉,最終招致了失敗。


香茗史館


黃巢義軍全是步兵,打不贏山西李克用的全騎兵部隊,黃巢被殺。李自成為了“闖王三年不收稅”,結果進京後軍餉無著落,就對富人、商人、明朝官員進行搶劫殺戮,最後失了民心,逼關東總兵吳三桂投降大清,多爾袞20萬騎兵,吳三桂5萬關東鐵騎,和李自成15萬農民義軍決戰于山海關一片石地域,農民義軍只有5萬騎兵,10萬步兵,而且義軍是沒啥訓練的農民即烏合之眾。李自成先包圍了5萬吳三桂騎兵,李自成勝卷在握。但20萬多爾袞騎兵偷襲了李自成義軍,反包圍了農民義軍,結果李闖全軍覆沒,僅光身和劉宗敏等逃回北京,當了一天大順皇帝,就西逃山西陝西湖北,被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吳三桂30萬騎兵猛追,最後李闖在湖北江西交界的通城九宮山被姜姓鄉勇用鋤頭挖破腦袋而死。


作家謝金敏


同樣是農民起義,水平是不一樣的,這個只能一個一個分析。

以劉邦為例,他為什麼厲害?因為臉皮夠厚,會用人。與項羽相比,劉邦屢敗屢戰。旗下蕭何、張良、韓信、樊噲等人,良辰猛將如雲。項羽有一個范增不能用,自然就比不上從善如流的劉邦。

朱元璋也是,雖然是農民起義軍,但是人家卻完整的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有劉伯溫這一老神仙為之謀劃。朱元璋實際上比劉邦厲害,因為朱元璋的智計和武功實際上是高過徐達、常遇春的。不管是定都南京還是北伐方略,他都力排眾議,獲得成功。他對於明朝的制度設計,讓後世子孫安享近300年。

黃巢是流寇,流動作戰,以殺止殺,犯了大忌。李自成除了均田免糧就沒什麼高明的主張,手底下除了李巖也沒什麼人物。洪秀全雖然先後提出了帶有基督教色彩的平均主張和資本主義建設方案,但後期迅速腐化,陷入到內耗和內鬥中,所以最終都沒有成事。


青年史學家


非常感謝能夠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對這一問題的一點看法,希望能有所幫助

自古以來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邦,朱元璋之所以能從底層做起,一直做到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這逆襲的背後當然離不開人民的支持,但同時也有諸多因素夾雜期中。

先看看劉邦,劉邦是秦末起義軍中的佼佼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順勢揭竿而起,通過斬白蛇事件,為自己的做法扣上了名正言順的帽子,他並沒有效法競爭對手項羽的做法,去殘暴的對待人民,而是一路安撫百姓,同時他也不像項羽那樣剛愎自用,能夠合適的任用人才,最終成功的贏得了人民的支持,逼得項羽自刎烏江!

、劉邦代表了時代趨勢,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很好的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然而秦始皇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各個階層的反抗,總得來說有帶表六國貴族利益的項羽派和代表封建地主的劉邦派。項羽派主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而劉邦派主推的是更加先進的郡縣制,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則亡。結果最終劉邦取得了成功。



圖為劉邦

再看看朱元璋

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他高舉反元義旗,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從而為自己的起義正名,在封建社會這尤為重要,他很好的利用了百姓對元政權的不滿,煽動鼓舞將士的士氣,再加上傑出的個人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圖為朱元璋

談完了成功者,我們再看看失敗的人

黃巢、李自成、洪秀全三人中除了黃巢出自商賈家庭,其餘二人均出自農民家庭,儘管出身不同但失敗原因卻很相似。

其三人均缺乏指導思想,他們在取得初步的勝利後就不知道下一不該幹什麼,也不清楚他們究竟代表那一階層的利益,比如洪秀全一路打砸孔廟,不僅使滿清貴族對他們懷恨在心,更使傳統漢族士大夫對他們恨之入骨,以至於淮軍、湘軍等勢力對他們進行聯合絞殺,終慘遭失敗!


圖為洪秀全

況且

他們率領的主力軍是農民,農民階級存在先天不足他們一但取得一點點勝利,或者得到戰利品,比如分得地主的土地,佔據地主財寶,很快就變的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戰鬥力直線下降,在加上官兵的絞殺 最終也難逃失敗的厄運

圖為李自成

總結: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很少能獲得成功,就是成功也沒能取得實質性效果,只不過是換個人當皇帝,成功的人或許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在加上運氣和個人才能吧。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自拍從不美顏


這個問題問的好,實際上中國基本上沒有真正的農民起義,因為真正的農民是沒有這樣的膽略和見識的,他們有的僅僅是盲從,中國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起義,實際上都是由破落地主,落第知識分子,流氓無賴,村霸地痞領導的,陳勝吳廣是國家的預備役基層軍官,隨之響應的都是六國貴族,如項羽,張耳,韓王信,魏王豹等,最後成功的劉邦是一個村幹部,就是村霸無賴,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鬧的轟轟烈烈,但是最後成功的卻是破落皇族劉秀,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是一個鄉村郎中借邪教發動,隋末各路諸侯紛爭,領導者多是地方軍閥,士族豪強,李自成是朝廷驛卒,他的起義算得上是聲勢浩大,而且滅亡了明朝,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說明了一個真理,純粹的農民起義是沒有的,純粹的農民起義也沒有成功的可能,能夠成功的都是由軍閥,貴族,惡霸,地痞流氓領導的,而且是由地主集團,知識分子集團,舊官僚集團共同領導的集團才能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像李自成,洪秀全這樣的所謂農民起義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解決好跟地主集團,以及社會精英階層的合作,所以,只能是以失敗告終。


狼的影子319


首先劉邦和朱元璋有明確的統一的革命綱領。劉幫看見秦始皇感嘆道大丈夫當如是也,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秦始皇一樣的人物,後弔民伐罪以誅滅暴秦一同天下為目標。朱元璋更是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些主張得到了被壓迫底層百姓的支持。反觀李自成,洪秀全,雖也提出闖王來了不納糧,洪秀全提出平均土地,絕對的平等,但是不現實的,只能維持一時。農民一旦發現承諾沒有兌現就會生出不滿,就不會支持他們造反。

其次,劉邦朱元璋身邊有士大夫階層的支持,軍隊紀律嚴明,與民無犯,有能力有措施安撫百姓,使民能夠安居樂業。而黃巢,李自成,洪秀全只知道殺人,並以此為樂,不注意撫民,都是有名的殺人魔王,搶奪百姓財產,黃巢更是殺百姓充飢,沒有道義的制高點。

最後,李自成,洪秀全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農民身上的侷限開始顯現出來了,開始驕奢淫逸,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內部開始爭權奪利。得不到士大夫階層的支持,尤其是李自成身邊只有一個秀才,註定了這些人只能是烏合之眾,成不了氣候。


wo177837996


都談到了革命綱領,其實他們都有,這也是農民跟他起義的原因。為什麼劉邦朱元璋成功了,黃巢李自成洪秀全失敗了。五個人都打下了江山,三個沒守住。他們不缺少綱領,也不是因統治階級享受腐化的問題。而是他們不善於利用士人,統治越來越多的子民,確定安民的制度。都打下江山了,還TM草寇式的軍事化管理。亂糟糟的民不聊生。他們缺少的是讓不打仗的根據地老百姓安心生產的制度,這制度能讓參軍的人更有戰鬥的積極性。黃巢李自成幾乎沒有什麼根據地,就流寇一樣,雖然參軍的人都搶發了財,可是他們沒有家,當初打仗為吃飯,現在為什麼打仗,他們找不到理由了。如果與民休養,士兵們都有家可依,未來有女人有地有孩子。估計不會滅亡。洪秀全比他們強,有個留學生給他當總理。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保持皇權獨立性。裝神弄鬼害死人,他一個鬼上身沒裝好,讓人裝天父,也就是他爹。事事受制於人。其次他稱帝,就好,叫什麼天王,其他南王北王的,一聽就差不多,沒有與諸王拉開距離,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他鎮不住場子,大家內訌了。。看看劉邦,朱元璋,稱帝立刻打壓功臣,提高自己的權威,保持了軍隊的絕對領導。李自成洪秀全後期應手下的人比較嬌縱,換劉邦手下的韓信,黥布,朱元璋手下的徐達,藍玉哪個不治得跟孫子一樣。沒有成功後的鐵血鎮壓,相信劉邦朱元璋的位置未必能做的穩。所以成功了,一是安民,二是打壓功臣。韓信為啥試幾試不敢反,因為老百姓已經被安撫,君臣名分已定,他造反必定勢孤,所以至死方後悔不反,也證明他從來沒有認為能反成功,只不過不甘心死的如此窩囊罷了。


坎坎且伐檀


劉伯溫說的好:天道後用者勝!

陳涉吳廣反秦,劉項斃之。

赤眉綠林反新,光武得之。

黃巾反漢,曹劉孫繼之。

孫恩反晉,劉裕得之。

隋末楊玄感,王薄,翟讓,李密起事,唐王得之。

王仙芝,黃巣反唐,朱溫繼之。

韓山童,劉福通反元,明洪武得之。

洪秀全,孫中山反清,毛澤東繼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