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工人的豆腐小本生意

老張的身體不是很好,下崗後,重活累活幹不了,生活來源一下子成了問題,光靠政府每個月100元的最低生活補助過日子,生活質量可想而知。到退休還有15年,這些年總要找點事做。去廣東打工,自己沒有技術;幹體力活,身體又不好,一個月掙千把塊錢,如果累病了,連看病的錢都不夠。幸好,老張的祖屋臨街,雖說不是繁華地帶,可以靠收取可觀的門面租金為生,但人氣也不錯。每天早晚有一些小的菜農挑著蔬菜在老張門口的那條街面上叫賣,每天上下班的人,都會順手帶些菜回家,是個自發形成的市場。老張也想這樣賣點東西,一是自己的身體吃得消,二是也不需要什麼技術和多大的投資,只要在自己家的門口擺個案子就可以了。

老張從來沒有做過生意,也不知從哪裡下手,他想到了自己的表姐。表姐可是個做生意的行家裡手,雖說生意不大,但很紅火,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表姐聽了老張的想法,知道老張不容易,想做點小生意,掙些生活費,確實想幫幫他,於是答應去老張的家門口去仔細看看,再幫老張出點主意。

表姐在老張家門口觀察了兩天,給他拿了個主意--開個豆腐攤位。老張本想賣點蔬菜,聽了表姐的建議,有些不解,說:"我又不會做豆腐,怎麼要我去賣豆腐呢?"

表姐說:"你別急啊,我慢慢跟你說。首先,你這條街上賣菜的都是菜農,你如果也賣菜,肯定競爭不過他們。他們的菜是從自己家地裡摘的,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到了快散場的時候,因為不想挑回去,只要給錢就賣。你如果從其他的菜農那裡進貨來賣,你的價格總會比他們的高一些,沒有優勢。如果從大的菜市場進一些本地沒有的菜來賣,一方面是價格高,住周圍小區的都不是富人,根本消費不起;真的有錢人會去大的超市購新鮮的品種,也不會來買你的。另一方面,每天去20多里地以外的蔬菜批發市場去拿貨,你的身體也吃不消。

"我看了一下,你們這條街上有賣蔬菜的、水果的、滷菜的,就是沒有看到賣豆腐的。而豆腐,一般的人都喜歡吃,價格也穩定,銷售起來也簡單,沒有誰和你討價還價,沒有誰看你的秤足不足。你沒有做過生意,又有口吃,嘴上還不會來事,這種簡單的生意最適合你。我看了一下每天的人流量,養活你應該沒有問題。"

老張平時也喜歡吃豆腐,想到自己身體不好,嘴巴不靈,看來也只適合做這樣的生意。可自己不會作豆腐啊!

表姐看出老張的顧慮,接著說:"做豆腐現在很簡單,只要3000元就可以買臺做豆腐的專業設備,對方還可派人來安裝,包教包會。"

老張對錶姐一向很信服,所以按表姐的意見,買了臺設備回來,也學會了如何製作豆腐。馬上要開張了,可心裡還是沒底,又請來了表姐。表姐看到老張學會了做豆腐的技術,而且老張的身體也吃得消,很高興,又給老張支了幾招:"首先確定品種,像你這種情況不適合一下子將所有的豆腐製品都搞齊,先重點做幾個產品。

"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經過你的屋門口,你可以做豆漿和豆腐腦,而且按杯來賣,成本好控制,而且也方便了顧客。每杯賣1元,成本價才4角,一天銷200杯沒有問題,那麼每天早上能收入120元。不算週六週日,1個月有22個工作日,那麼1個月能收入2640元。

"每天晚上下班時專門賣水豆腐,也按份賣,每塊水豆腐1元錢,能掙5角,一個晚上能銷100塊,能掙50元,1個月的利潤就是1100元。

"早上和晚上加起來,每月能掙3740元。3000元的機器給你算每月300元的折舊費和維修保養費,一個月下來也能掙到3440元。

"另外,你是下崗職工,身體也不好,國家不會找你收什麼稅務、工商、城管等費用,完全可以解決你的生活問題。"

老張聽了很高興,可還是有些擔心地說:"表姐,要是你來做,肯定沒有問題。可我沒做過生意,擔心別人不到我這來買。"

表姐笑著說:"這個生意就是給你定製的。你早上在攤上掛個牌子,寫明豆腐腦和豆漿1元1杯,別人一看就明白,放下錢,拿了就走。晚上你把豆腐分成1元1塊,每塊豆腐邊上再配上兩三根新鮮的小蔥,別人一看買豆腐還送小蔥,回家就可以做菜了,也會拿了就走。你只要豆腐做得真,不少別人的份量,做3個月左右,大家都會記得你這個只賣豆腐腦、豆漿、豆腐的店。每份豆腐只賣1元,這樣既避開了你不擅言談的劣勢,又形成了特色,反而讓大家更容易記住你。當客戶想買豆腐時,會主動找到你的店,你的品牌和知名度就打出去了,比那些今天賣白菜,明天賣西紅柿的菜農日子要好過得多。

"還有啊,我要提醒你一下,每天的豆腐不要做得太多,應該是每天剛好能賣完,還可以略少一點。這樣,一方面讓大家知道,你每天的豆腐都是新鮮的,對你的質量產生信任感;另一方面讓大家在買菜時擔心買晚了你的豆腐賣完了,有意識地先把豆腐買了,再慢慢地挑選其他的蔬菜。"

老張對錶姐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層,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豆腐攤子,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和講究。

老張做事認真,豆腐的質量一直不錯,而且一元定價的經營方式,也讓大家印象深刻。慢慢的,老張的豆腐店成了這條街上的一景。大家有時看老張不在攤位上,丟下一元錢帶著豆腐就走了,成了制式的標準化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