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的實現,受哪些關鍵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前言:在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供給側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同創新”、“政府和園區招商引資”、“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等社會經濟大環境中,解決產業創新的問題、突破產業創新的窘境,對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非常關鍵和迫切。那麼,你對產業創新的瞭解又有多少呢?小編來幫您瞭解什麼是產業創新,以及其影響因素有哪些~

創新對社會經濟的任何方面之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創新在宏觀層面上有國家創新,微觀層面上有企業創新,介於宏觀和微觀創新之間中觀的創新則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理解:即區域創新和產業創新。

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眾多區域創新能力及績效的整合可以反映其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同樣,每個國家或地區不同產業創新能力和績效的整合也可以反映其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本國或本地區的產業創新能力和績效水平,是這個國家或地區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產業培育能力、產業結構佈局、產業轉型升級等效果的直接體現,因此,產業創新應加倍重視。

在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供給側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同創新”、“政府和園區招商引資”、“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等社會經濟大環境中,解決產業創新的問題、突破產業創新的窘境,對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非常關鍵和迫切。

大力開展產業創新,有利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以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政府和園區招商引資、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等,產業創新不僅決定著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更直接決定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的產業發展潛力和產業競爭力。

一、產業創新不是一個企業的創新行為或結果,而是……

產業創新至今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更沒有形成獨立而完善的理論體系。產業創新是指某一項技術創新或形成一個新的產業,或對一個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優化或徹底改造。產業創新在許多情況下,並不是一個企業的創新行為或者結果,而是包含了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龍頭骨幹企業、企業群體等的創新集合。

產業創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的產業創新指的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創新主體之間通過協同作用, 實現技術的創造發明和產業化應用,從而實現產業突破性的進步、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高。

從廣義來看,產業創新指的是產業創新主體(包括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龍頭企業、企業群體等)通過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環境創新和組合創新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能力,形成一項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新業態、新制度、新模式、新經濟等,或者培育、孵化、加速新產業發展,或使得原有產業在一定區域內處於領先地位或使其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從而促使產業發展實現質的飛躍的創新活動。

產業創新從其內在的邏輯性來看,可以循序漸進的分為六個層次: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產業創新的每個層次的含義如下:

1、知識創新

知識創新主要包括原理、理論、技能、經驗的創新,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創新。知識創新的核心是理論創新,理論創新促進技術創新,任何一項新技術創新背後都是某些知識或理論的創新而獲得的,新知識導致新技術出現,因此,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土壤和引擎。 如:熱力學推動蒸汽機產生,電力學促進電動機產生,光電原理促進光伏發電技術,系統論 信息論和控制論推動計算機發明,核物理及相對論推動了原子彈及核電工業,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理論等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等等。

2、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主要包含產品技術創新、生產工藝創新、應用技術創新等。

從歷史上看,新產業的形成都是由技術創新所引起的,如蒸汽機的產生、電的發明、計算機的誕生、大數據、 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都帶動了一大批新興產業的發展,因此,技術創 新是產業創新的基石。當代的技術創新不只是使個別技術領域得到發展,而是出現了一系列 影響深遠的高新技術。這些高新技術互為條件,構成了新興技術群。某一專業技術取得重大 進步,常常由此開始擴散、滲透,從而使原有技術系統得到改造,導致新興產業的出現。

3、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主要包括產品設計創新、產品功能創新、產品效用創新等,產品創新是企業 成功的基礎,也是產業創新的關鍵。只有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設計、新功能、新 效用等,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只有 連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開發出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才能使眾多的企 業進入該領域,實現產業創新。具有對原有產業較大替代程度或巨大價格性能比以及全新的 使用價值的產品創新會吸引大批企業進入,使企業層面的產品創新轉化為產業層次的產業創 新,也就標誌著新興產業的形成,單個產業的創新也就基本完成了。

4、市場創新

市場創新主要包括市場開拓創新、渠道經營創新、客戶關係創新、品牌運營創新、塑造產業的競爭規則等。市場創新是指採取極富創造性的方法來刺激市場需求,使人們認識和 接受新產品的過程和方法,如建立產品質量標準、確立產品的市場形象、建立分銷渠道、開 拓新的客戶資源等。市場創新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它與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是一個互動 的回饋,市場創新是產業創新的關鍵環節,市場容量是一個產業成長的基本環境。

5、機制創新

機制創新主要包括管理機制、利益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機制、經營機制、發展機制、 約束機制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等多個方面的創新。機制創新是創新主體為優化各關聯繫統之間、各組成部分之間、各基本要素之間的組合, 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而在各種運營機制方面進行的創新活動。機制創新是促進 產業創新的組織、制度、政策、管理等保障。

6、模式創新

模式創新即商業模式創新。任何產業、園區或企業都是在一定的商業模式引導下誕生、生存、發展、壯大並保持持續經營的。商業模式是引導產業、園區或企業在一定的價值文化、 商業規則和資源條件下如何誕生、生存、發展、壯大並保持持續經營的一套商業邏輯或經營 哲學。商業模式包含三個基石,即:“資源條件”、“商業規則”和“價值文化”;商業模式包 含六個子系統:文化模式、目標模式、組織模式、經營模式、競爭模式和盈利模式。商業模 式包含十二個要素:價值主張、價值配置、發展目標、目標客戶、組織結構、組織生態、分 銷渠道、客戶關係、合作伙伴、核心能力、成本結構、收入構成。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可以 從以上“三個基石”、“六個子系統”、“十二個要素”開展創新活動,還可以從“產業鏈縱向整合、產業鏈橫向整合、產業跨界整合、產業與金融結合、產業平臺化、產業生態圈”等產業內部和外部融合開展創新活動。

二、產業創新能否實現,還受一些關鍵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產業創新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市場需求只是給產業創新提供了前提條件,但產業創新能否實現,還受到“環境、信息、資本、知本”等一系列關鍵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環境要素對產業創新具有環境驅動效應和政策拉動效應,信息要素對產業創新具有企業聯動效應,資本要素對產業創新具有資本策動效應,知本要素對產業創新具有知識引領效應和技術推動效應,因此,產業創新正是在知識引領、技術推動、環境驅動、政策拉動、資本策動、企業聯動等多種作用力的推動下孕育和發展起來的。

(一)環境要素

影響產業創新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城鎮化經營策略、經濟環境、產業定位、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產業培育能力、產業基礎設施、市場需求、產業轉型升級、競爭規則、文化背景、資源條件、企業家精神等。產業創新環境不僅是孕育和培育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創新的土壤和搖籃,也是驅動產業創新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良好的產業創新環境有利於形成產業創新的環境驅動效應和政策拉動效應,並直接影響和促進產業轉移、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產業融合、產業競爭力等形成與發展,因此,營造良好的產業創新發展環境,是促進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開展招商引資、創造區域產業競爭優勢和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實踐證明,產業創新環境因素有利於產生環境驅動效應。例如:德國的機械製造業、美國的信息產業和日本的汽車工業等,明顯超過別的國家或者區域,這些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不僅僅是政策、技術、組織的作用,關鍵是受這些國家或者區域的產業創新環境所產生的環 境驅動效應的影響。因此,地方政府、產業園區應加大力度營造產業創新環境,以促進招商 引資、產業培育與發展。

實踐證明,產業創新環境因素也有利於產生政策拉動效應。例如:美國通過阿波羅計 劃、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以及新一代汽車合作計劃等政策拉動作用,使得美國的航 空航天、信息技術等一系列產業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日本政府以工業政策為重點,以 擁有廣泛權力的通產省為中心,以產業政策為指導,以強大的法律、經濟和行政管理手段為 後盾,對各產業,特別是工業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產業實施了強有力的政策拉動。韓國 政府也通過必要的產業政策、金融和稅收等對產業的創新活動進行支持,從而促進了產業的發展。

(二)信息要素

影響產業創新的“信息因素”主要包括產業互聯網、產業大數據、產業雲計算、產業信息化、產業數字化、產業智能化等。信息技術既是一個獨立產業,也是促進政府、園區、企業等產業創新主體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互動、聯合、結盟等重要手段。產業創新的信息因素將直接影響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培育能力提升和產業信息化水平提高。良好的產業信息化水平有利於產生企業聯動效應,促進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小微企業等之間的聯動,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技術研發、採購供應、生產製造、市場營銷、物流配送、售後服務等產業縱向價值鏈的一體化,也有利於促進政府、園區、企業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資本、信息等橫向價值鏈的聯結。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政府、園區、企業等為了尋求更有利的產業創新能力,通過產業互聯網的重構,將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和要素進行打通,深度融合互聯網和物聯網,打造大數據,共享網絡,智慧供應鏈體系,必然打破區域壁壘、產業界限和行業慣例,從而形成一個整個產業鏈有機的集合,促進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企業可以突破已結構化的產業的約束,運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或組合創新等來改變現有產業結構或創造全新產業。企業和相關群體通過產業互聯網實施戰略結盟,往往能在突破原有產業構架的基礎上,開闢新的增長空間,從而促進產業創新的迅速成功。

實踐證明,通過產業互聯網發展技術研發平臺、採購供應平臺、智能製造平臺、電子 商務平臺、物流倉儲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等新興產業創新業務,產業創新業務不僅項目孵化週期更短、而且發展速度更快、項目成功率更高,更容易發現“黑馬”和形成“獨角獸”。

(三)資本要素

影響產業創新的“資本要素”主要包括產業資本、母基金、風險資本、金融資本、併購與企業上市等資本運營活動。資本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要素,也是產業創新的基礎條件之一。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有新的資本投入,新興產業的培育與形成更加需要有新的資本要素供給,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與形成本質上是資本要素的轉移過程。就高新技術產業而言,依靠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手段進行生產,其資本的投入與傳統產業相比要大得多。與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相適應,資本要素供給除了傳統的產業資本外,還需要包括風險資本、金融資本、產業併購基金等的供給。

實踐證明,在產業創新中資本策動的成效是顯著的,尤其是互聯網產業、移動互聯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在技術推動、投資拉動、資本運營策動等多種要素作用下,一個新興產業迅速誕生和崛起是非常常見的。

(四)知本要素

影響產業創新的“知本要素”主要包括與產業創新相關的行業知識、專業技術和創新人才等。一個新的產業的萌芽與發展往往是由於一項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等獲得突破以後才出現的,“知本要素”是產業創新的關鍵性要素。知本要素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與產業創新相關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等各個層次的創新能力。

知識創新對產業創新具有引領作用。無論是知識、技能和經驗,還是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它們都在生成、累積、分享、應用過程中,促進技術創新和培養創新人才。知識創新從根本上形成了產業內部之間的結構和產業外部之間的差別,可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將新興產業從傳統產業中獨立出來。無論資本怎樣增加,它不會帶來產業性質上的改變,人力資本雖然可以成為技術創新的支持性因素,但如果沒有轉化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等,仍然不會形成新的產業。

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創新最本質的推動力!也是最本質的資源配置手段。當實現了技術創新,獲得技術突破,其技術創新的成果也得到市場的檢驗,那麼,資源就會在市場的作用下圍繞技術創新成果來進行配置,這也會給產業帶來分化的機會。由於技術的突破帶來效率的提高,使需求得到更大的滿足,產品的價格會更低,功能會更好,這可以刺激出更多的需求,從而保證了產業的市場需求增長,為產業創新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如果技術創新沒有獲得突破,產業創新所依賴的技術條件不具備。產業創新就不會突破,新產業也就不會誕生。

創新人才是為新產業提供創造力的基礎,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前提。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人力要素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更是至關重要。因為人力資本是技術創新的支持性因素,誰擁有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誰就有可能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在產業創新上起到領先地位。

關於產業創新的介紹就到這裡,你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呢?後期我們將陸續為您呈上:關於產業創新與轉型升級主要存在的問題與風險,以及解決問題的模式和路徑。請繼續關注我們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