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爲城市文化的主角

革命英雄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偉大人物。正是因為有革命英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富有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人民群眾一起努力奮鬥,才贏得了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進入新時代,我們不應該忘記革命英雄,而是要傳承、弘揚英雄身上所體現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

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


寶雞英雄的故事數不勝數

寶雞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紅色之城。上世紀初開始,從秦嶺到北塬、從鄉村到城市,發生過不少令人驚心動魄的紅色傳奇,也湧現出不少革命英雄。

1914年出生在扶風縣天度鎮下寨村的孫憲武從小志存高遠,他高小畢業時曾對同學說:“我們是扶風人,當效班(超)馬(援),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好男兒志在四方,我的志願就是當兵打日本。”後來,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6年,他與李特生等人在扶風建立起中共地下組織,宣傳抗日救國,激勵民眾團結起來共同抗日,並在家鄉周圍發展了一批農民黨員,建立了晁留村黨小組。

後來,在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孫憲武不幸被俘。在獄中,他堅貞不屈,堅持頑強鬥爭,並在牢房的牆壁上寫下“為了求真理,哪怕活剝皮”的豪言。1949年2月15日凌晨,孫憲武被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特種刑庭秘密殺害,時年35歲。

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


長眠在鳳縣雙石鋪的革命英雄趙德懋,他的事蹟至今為人所傳頌。出生在雙石鋪的趙德懋,於1930年在漢中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趙德懋回鳳縣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在其岳父、西街小學校長翟象儀的幫助下,先後在教師和學生中培養、發展黨員6名,建立中共鳳縣西街小學支部。

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


他積極向學生宣傳共產主義,教唱革命歌曲,並散發《共產黨宣言》等油印小冊子和傳單。1933年,趙德懋在天水被敵人逮捕。在獄中,他向難友宣傳共產主義,並與其他共產黨員一起建立黨小組,還把監獄看守班長張鼎位發展為黨員。

1935年2月4日晚,趙德懋與難友發動了暴動,帶出難友百餘人,組成隴南人民抗日第一支隊;2月6日行至天水安集寨,遭胡宗南部追兵包圍。趙德懋果斷指揮與敵人英勇搏鬥,終因眾寡懸殊,戰鬥失利再次被捕。2月10日,趙德懋壯烈犧牲,時年27歲;直到1955年,趙德懋的遺骨才被帶回老家鳳縣。

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


“發生在寶雞的扶眉戰役在歷史上有特殊的意義,徹底結束了胡宗南在西北的反動統治,為徹底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勝利基礎,扶眉戰役是解放戰爭這首偉大史詩中的雄壯章節。在那場戰役中,有太多的英雄值得銘記。”

習仲勳在鳳縣策劃了著名的兩當兵變;作為我市首個革命老區縣,麟遊縣的革命英雄事蹟幾本書都寫不完。鳳翔、岐山、太白、隴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西府大地上屹立著很多革命英雄,他們艱苦奮鬥、百折不撓、不怕犧牲。這些品德正是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源泉。

革命英雄的基因傳承至今

在革命英雄的努力下,寶雞迎來解放,人民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寶雞人沒有忘記革命英雄,而是用各種方式紀念和緬懷革命英雄,並自發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孫憲武的親人前往西安將其遺骸接回老家入土為安,孫憲武的墓園和紀念碑至今仍在村中,完好無損。如今,下寨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但大家從來沒有忘記孫憲武。村民說,每年村裡的村民、黨員、學生,都會自發地去給孫憲武掃墓,村裡人還將寫有孫憲武烈士故事的圖集裝裱起來,放進村史館,讓下寨村人永遠銘記那段崢嶸歲月。

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


我市紅色作家侯省彥歷時30餘年,跑遍大半個中國,採訪了200多位扶眉戰役親歷者,自費編著出版了《鏖戰扶眉》《銘記》《紅色故事》《紅色英模》《豐碑》等數本扶眉戰役系列叢書,記錄下扶眉戰役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

鳳翔縣范家寨鎮雙冢村村民為保護抗日英雄張應坤的紀念石碑,將其用細土掩蓋。鳳縣紅花鋪鎮永生村為紀念勇救落水村民的解放軍戰士孫永生,不但在村北的嘉陵江畔為他建起了烈士墓,還決定把村名從過去的“長橋”改為“永生”,並在孫永生犧牲的地方建起一座永生橋。現在,走進永生村村史館,孫永生的感人事蹟就在最顯眼的位置。矗立在市區炎帝園的寶天鐵路英烈紀念館,每週都有不少遊人前來參觀。

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


在寶雞,人人崇拜革命英雄,歌頌革命事蹟,革命精神的基因已經逐漸融入寶雞人的血脈之中。和平年代,一個又一個寶雞人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

在引渭渠邊練車的共產黨員黃船釘,為了救起掉進引渭渠的孩子,與一起學車的同學馮軍政一同獻出年輕的生命;岐山青年侯天祥用盡生命的最後一絲力氣將不慎落水的孩子推向岸邊,而他不幸犧牲;高新區千河鎮產東村村民楊倉緒,29年來和家人從引渭渠中救出25個人……

寶雞,這座擁有數千年曆史的城市,依舊充滿英雄氣息。

革命英雄的精神理應發揚

新時代,我們呼喚更多英雄,要讓英雄不倒,精神永在,讓革命英雄真正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對於如何在新時代進一步傳承好、弘揚好革命英雄精神,社會各界人士也有許多建議。

侯省彥認為,要創設人人學習革命英雄事蹟的氛圍。他建議在城市主要街道雕塑英雄形象;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開辦英雄故事欄目,堅持宣傳英雄事蹟;同時廣泛深入開展讀革命英雄書籍、講革命英雄故事的活動,把學習和發揚革命英雄事蹟以及英雄精神與當前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

寶雞:讓革命英雄成為城市文化的主角


我市西街小學政教處副主任張昕說,傳承和弘揚革命英雄精神,讓英雄成為民族精神中永不熄滅的燈塔,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近年來,寶雞的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用行動在告訴人們,革命英雄將會成為寶雞文化的主角,英雄精神將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張昕表示將在學生中以講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走訪抗日老兵、參加英雄紀念活動、寫學英雄文章、辦英雄小報等形式開展專題活動。通過活動,讓英雄精神不僅深入人心,而且在青少年三觀形成、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以及心性各方面培育中都會產生積極作用。革命英雄精神勢必成為主流文化。

市藝術劇院院長楊蘭說,每個時代,都有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每個時期,都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廣大文化工作者應該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之中,歌頌建設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讚美各個領域的英雄人物,譜寫紅色文化的新篇章。只有這樣,紅色文化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健康發展,才能永葆革命青春。

新時期的文藝工作者要肩負起莊嚴的歷史使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就必須順應時代大潮,緊跟時代發展的洪流,創作出新時代的新作品、精品;每位文藝工作者都要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要踏著時代前進的鼓點,樹立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使其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創作方式以及作品內容都能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寶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