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革命英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伟大人物。正是因为有革命英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富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人民群众一起努力奋斗,才赢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进入新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革命英雄,而是要传承、弘扬英雄身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

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宝鸡英雄的故事数不胜数

宝鸡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红色之城。上世纪初开始,从秦岭到北塬、从乡村到城市,发生过不少令人惊心动魄的红色传奇,也涌现出不少革命英雄。

1914年出生在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的孙宪武从小志存高远,他高小毕业时曾对同学说:“我们是扶风人,当效班(超)马(援),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好男儿志在四方,我的志愿就是当兵打日本。”后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他与李特生等人在扶风建立起中共地下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激励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并在家乡周围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建立了晁留村党小组。

后来,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孙宪武不幸被俘。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顽强斗争,并在牢房的墙壁上写下“为了求真理,哪怕活剥皮”的豪言。1949年2月15日凌晨,孙宪武被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特种刑庭秘密杀害,时年35岁。

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长眠在凤县双石铺的革命英雄赵德懋,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所传颂。出生在双石铺的赵德懋,于1930年在汉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赵德懋回凤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其岳父、西街小学校长翟象仪的帮助下,先后在教师和学生中培养、发展党员6名,建立中共凤县西街小学支部。

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他积极向学生宣传共产主义,教唱革命歌曲,并散发《共产党宣言》等油印小册子和传单。1933年,赵德懋在天水被敌人逮捕。在狱中,他向难友宣传共产主义,并与其他共产党员一起建立党小组,还把监狱看守班长张鼎位发展为党员。

1935年2月4日晚,赵德懋与难友发动了暴动,带出难友百余人,组成陇南人民抗日第一支队;2月6日行至天水安集寨,遭胡宗南部追兵包围。赵德懋果断指挥与敌人英勇搏斗,终因众寡悬殊,战斗失利再次被捕。2月10日,赵德懋壮烈牺牲,时年27岁;直到1955年,赵德懋的遗骨才被带回老家凤县。

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发生在宝鸡的扶眉战役在历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彻底结束了胡宗南在西北的反动统治,为彻底解放大西北奠定了胜利基础,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这首伟大史诗中的雄壮章节。在那场战役中,有太多的英雄值得铭记。”

习仲勋在凤县策划了著名的两当兵变;作为我市首个革命老区县,麟游县的革命英雄事迹几本书都写不完。凤翔、岐山、太白、陇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西府大地上屹立着很多革命英雄,他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不怕牺牲。这些品德正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

革命英雄的基因传承至今

在革命英雄的努力下,宝鸡迎来解放,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宝鸡人没有忘记革命英雄,而是用各种方式纪念和缅怀革命英雄,并自发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孙宪武的亲人前往西安将其遗骸接回老家入土为安,孙宪武的墓园和纪念碑至今仍在村中,完好无损。如今,下寨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但大家从来没有忘记孙宪武。村民说,每年村里的村民、党员、学生,都会自发地去给孙宪武扫墓,村里人还将写有孙宪武烈士故事的图集装裱起来,放进村史馆,让下寨村人永远铭记那段峥嵘岁月。

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我市红色作家侯省彦历时30余年,跑遍大半个中国,采访了200多位扶眉战役亲历者,自费编著出版了《鏖战扶眉》《铭记》《红色故事》《红色英模》《丰碑》等数本扶眉战役系列丛书,记录下扶眉战役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凤翔县范家寨镇双冢村村民为保护抗日英雄张应坤的纪念石碑,将其用细土掩盖。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为纪念勇救落水村民的解放军战士孙永生,不但在村北的嘉陵江畔为他建起了烈士墓,还决定把村名从过去的“长桥”改为“永生”,并在孙永生牺牲的地方建起一座永生桥。现在,走进永生村村史馆,孙永生的感人事迹就在最显眼的位置。矗立在市区炎帝园的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每周都有不少游人前来参观。

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在宝鸡,人人崇拜革命英雄,歌颂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基因已经逐渐融入宝鸡人的血脉之中。和平年代,一个又一个宝鸡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

在引渭渠边练车的共产党员黄船钉,为了救起掉进引渭渠的孩子,与一起学车的同学冯军政一同献出年轻的生命;岐山青年侯天祥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将不慎落水的孩子推向岸边,而他不幸牺牲;高新区千河镇产东村村民杨仓绪,29年来和家人从引渭渠中救出25个人……

宝鸡,这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城市,依旧充满英雄气息。

革命英雄的精神理应发扬

新时代,我们呼唤更多英雄,要让英雄不倒,精神永在,让革命英雄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对于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革命英雄精神,社会各界人士也有许多建议。

侯省彦认为,要创设人人学习革命英雄事迹的氛围。他建议在城市主要街道雕塑英雄形象;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英雄故事栏目,坚持宣传英雄事迹;同时广泛深入开展读革命英雄书籍、讲革命英雄故事的活动,把学习和发扬革命英雄事迹以及英雄精神与当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宝鸡:让革命英雄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


我市西街小学政教处副主任张昕说,传承和弘扬革命英雄精神,让英雄成为民族精神中永不熄灭的灯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近年来,宝鸡的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用行动在告诉人们,革命英雄将会成为宝鸡文化的主角,英雄精神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昕表示将在学生中以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走访抗日老兵、参加英雄纪念活动、写学英雄文章、办英雄小报等形式开展专题活动。通过活动,让英雄精神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在青少年三观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以及心性各方面培育中都会产生积极作用。革命英雄精神势必成为主流文化。

市艺术剧院院长杨兰说,每个时代,都有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每个时期,都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歌颂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赞美各个领域的英雄人物,谱写红色文化的新篇章。只有这样,红色文化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健康发展,才能永葆革命青春。

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要肩负起庄严的历史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就必须顺应时代大潮,紧跟时代发展的洪流,创作出新时代的新作品、精品;每位文艺工作者都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要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树立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创作方式以及作品内容都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宝鸡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