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一切成績都是在探索與實踐中幹出來的

文|孟繁偉

劉昊帶學生參加2018年全球教育機器人即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並將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比賽。自從得知該喜訊後我就想寫點什麼,可憋了一天還是不知擬個什麼標題好。借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於是就有了“一切成績都是在探索與實踐中幹出來的”這個標題。

如果僅從獲得國家級金獎並代表中國參加世界級比賽,劉昊即不是24中第一人也不是對升學最有用的比賽之一。之所以要寫寫這個事的理由,就是因為這項活動對目前的升學來說沒有像奧賽那樣強的功能性。作為一個在基礎教育戰線工作20多年的我,目睹了基礎教育中太多的功利基因。在為能夠升入名校(高中與大學)的功利驅動下,有太多孩子從小開始就被特長了,也許這就是無法破解“錢學森之問”的原因。看看科學史上的大師們,哪個不是因為愛好與興趣加之以毅力而攀登到學科的頂峰。正如泰戈爾所說:“當鳥的翅膀繫上了金子,它就飛不遠了”,愛好與特長被套上功利的枷鎖後這個人可能會更加的痛苦。

劉昊本科是學計算專業的。前些年他所帶領的機器人社團就已經獲得了各種獎項,但因該活動沒有被列為高校保送或者自主降分的主要條件,即使學校用盡一起辦法宣傳這個活動對學生未來發展有益處,但現實迫使參入這項活動的人越來越少。隨著24中五大學科奧賽的崛起,原本在全國處於領跑位置的機器人社團活動課逐漸淡出了學生和家長們的視野。

從課程功能層面來說,例如Botball,3D打印等類課程是集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於一體的課程,簡稱STEM課程。在一些發達國家如今又加入了藝術的元素,即STEAM課程。這門課程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動手實踐、操作調試、科學規劃、建模編程、藝術創作等創新能力,所以學校總是有意為劉昊老師創造各種外出參加高端學習培訓的機會,力圖在創客教育方面有所突破,從而不斷充實學校的課程體系。對於創客課程的開設,不論是從科研室到教務處還是從教學委員會到名師工作站,多處參觀與數次研討,最後學校決定依然由劉昊牽頭以學生社團活動課程的方式,從興趣與愛好的角度招收同學參入該項活動。本著邊探索邊實踐,急需什麼就購買什麼的方式開展該項課程,這樣就不至於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設備而成為參觀者們的觀展品。

一次和劉昊聊天,他說這個課程太有實際意義了。有一次為了完成一件做品,學生們經過反覆的論證,數次編程模擬建模,再用3D打印機把模型打印出來。他說,他自己都被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創新能力所感動了,他告訴我這樣的事例太多了。其實所有的學生都有探究和創新的基因,只不過目前的教育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罷了,再困難我也要把這個課堅持做下去。他自己設計場地,自己進行器材預算,一次一次和學校研究怎麼才能把這個課程開設的再完美一些。就在比賽的前幾天,他每天晚上帶領學生在實驗室中不斷地琢磨、反覆的實踐、一次一次的創新。今天下午他告訴我,在比賽現場他們選擇了最困難的一個題目,如果不是因為學生一個小小的失誤,很可能就是第一名,結果這個學生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影響了團隊的成績而淚流滿面。說實話,其實第幾名不重要,能不能代表國家參加世界比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創新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合作的意識、集體榮譽感、持之以恆的毅志品質。這些年來國人詬病應試教育及高分低能等,其實不是對教學不滿意而是目前的教學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動手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今年以劉昊帶隊的機器人社團能獲得Botball獎項和以於喆帶領的科技社團所獲得的科技創新獎項,都是學校在新時期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一些探索。新課改正在推進中,教考錄的方式都將發生新的變化,“兩依據一參考”將成為未來選拔人才的首要方式。課改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未來20年後的建設者與接班人。今天的學校就必須打破原來的課程體系及舊的教學觀念,不斷加入新的科技元素,建立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課程體系。24中既要面對現實又要著眼未來,既要做好國家必修課程又要創設適合學生特點的綜合實踐課程,既要注重科學又要注重體育和藝術。在繼承中謀求創新,在創新中探索發展之路。

表面看決定學校辦學質量的因素是學苗,但實質決定學校辦學質量的因素是文化的傳承,課程的建設,教師的素養。

創客課程獲獎僅僅是一個開始,構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課程體系之路還很漫長。為了讓優秀者更加優秀,就要不斷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及培養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總之一切成績都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幹出來的。


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由Botball中國公開賽獲得金獎所引發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