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一切成绩都是在探索与实践中干出来的

文|孟繁伟

刘昊带学生参加2018年全球教育机器人即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并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自从得知该喜讯后我就想写点什么,可憋了一天还是不知拟个什么标题好。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于是就有了“一切成绩都是在探索与实践中干出来的”这个标题。

如果仅从获得国家级金奖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比赛,刘昊即不是24中第一人也不是对升学最有用的比赛之一。之所以要写写这个事的理由,就是因为这项活动对目前的升学来说没有像奥赛那样强的功能性。作为一个在基础教育战线工作20多年的我,目睹了基础教育中太多的功利基因。在为能够升入名校(高中与大学)的功利驱动下,有太多孩子从小开始就被特长了,也许这就是无法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原因。看看科学史上的大师们,哪个不是因为爱好与兴趣加之以毅力而攀登到学科的顶峰。正如泰戈尔所说:“当鸟的翅膀系上了金子,它就飞不远了”,爱好与特长被套上功利的枷锁后这个人可能会更加的痛苦。

刘昊本科是学计算专业的。前些年他所带领的机器人社团就已经获得了各种奖项,但因该活动没有被列为高校保送或者自主降分的主要条件,即使学校用尽一起办法宣传这个活动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益处,但现实迫使参入这项活动的人越来越少。随着24中五大学科奥赛的崛起,原本在全国处于领跑位置的机器人社团活动课逐渐淡出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视野。

从课程功能层面来说,例如Botball,3D打印等类课程是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于一体的课程,简称STEM课程。在一些发达国家如今又加入了艺术的元素,即STEAM课程。这门课程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动手实践、操作调试、科学规划、建模编程、艺术创作等创新能力,所以学校总是有意为刘昊老师创造各种外出参加高端学习培训的机会,力图在创客教育方面有所突破,从而不断充实学校的课程体系。对于创客课程的开设,不论是从科研室到教务处还是从教学委员会到名师工作站,多处参观与数次研讨,最后学校决定依然由刘昊牵头以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的方式,从兴趣与爱好的角度招收同学参入该项活动。本着边探索边实践,急需什么就购买什么的方式开展该项课程,这样就不至于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而成为参观者们的观展品。

一次和刘昊聊天,他说这个课程太有实际意义了。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件做品,学生们经过反复的论证,数次编程模拟建模,再用3D打印机把模型打印出来。他说,他自己都被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所感动了,他告诉我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有探究和创新的基因,只不过目前的教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罢了,再困难我也要把这个课坚持做下去。他自己设计场地,自己进行器材预算,一次一次和学校研究怎么才能把这个课程开设的再完美一些。就在比赛的前几天,他每天晚上带领学生在实验室中不断地琢磨、反复的实践、一次一次的创新。今天下午他告诉我,在比赛现场他们选择了最困难的一个题目,如果不是因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很可能就是第一名,结果这个学生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了团队的成绩而泪流满面。说实话,其实第几名不重要,能不能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创新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合作的意识、集体荣誉感、持之以恒的毅志品质。这些年来国人诟病应试教育及高分低能等,其实不是对教学不满意而是目前的教学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今年以刘昊带队的机器人社团能获得Botball奖项和以于喆带领的科技社团所获得的科技创新奖项,都是学校在新时期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新课改正在推进中,教考录的方式都将发生新的变化,“两依据一参考”将成为未来选拔人才的首要方式。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未来20年后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今天的学校就必须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及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加入新的科技元素,建立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24中既要面对现实又要着眼未来,既要做好国家必修课程又要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综合实践课程,既要注重科学又要注重体育和艺术。在继承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探索发展之路。

表面看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因素是学苗,但实质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因素是文化的传承,课程的建设,教师的素养。

创客课程获奖仅仅是一个开始,构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之路还很漫长。为了让优秀者更加优秀,就要不断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总之一切成绩都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干出来的。


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由Botball中国公开赛获得金奖所引发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