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景区为何降价羞答答: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产业链尚未良性循环

部分景区为何降价羞答答: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产业链尚未良性循环

又到十一黄金周,想不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想,但是要花钱啊!

“穷人新马泰,富豪国内游。”说的就是我国旅游景区高票价问题。

但是,今年有点不一样。

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2018年“十一”黄金周前,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应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

迄今,确有成效。

截至8月29日,我国314个景区已降价或拟降价,其中包括121个5A级景区和155个4A级景区,两者相加占到降价景区总数的近90%。

在发改委的政策面前,不少景区确实做得很好,或是降价或是直接免费开放,做到了让利于民。

比如,江苏苏州西园寺从25元降到5元,降幅达80%。

新疆喀纳斯、禾木和白哈巴通票旺季从295元降到了195元。

部分景区为何降价羞答答: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产业链尚未良性循环

但是,也有不少景区,仍然“涨价如山倒,降价如抽丝”。

一些花式“假摔”的降价大法,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4A级景区湖北襄阳古隆中门票从98元降到95元,实际降价3元钱,降幅刚刚超过3%。

而个别景区甚至通过各种手段明降实不降。

位于江苏无锡的5A级景区——鼋头渚风景区日前宣布,自9月10日起将门票价格由原来的105元/人次降为90元/人次。

但有游客反映,鼋头渚风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之后,原本包含在105元门票中的景区车票和船票将另外收费。

更甚者,不降反涨!

如9月1号起,广东丹霞山景区的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

9月16号,国家5A级景区之一的丽江玉龙雪山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每人次105元调整为130元。

为什么景区门票降价情况五花八门,降价仍然成为难以攻克的难题?

有分析人士认为,景区降价“假摔”,说到底还是因为过分依赖“门票经济”。

《工人日报》报道称,有统计显示,国内游客主要目的地指向为A级以上景区。

而目前多数A级旅游景点门票收入为景区收入主要来源。

当前我国大部分5A级景区门票收入占景区收入比重超过40%,最高超过90%。

部分景区为何降价羞答答: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产业链尚未良性循环

以峨眉山风景区为例,其年报显示,2017年游山门票收入占比42.44%,客运索道收入占比26.92%。

日前,峨眉山A发布公告称,从9月20日起,峨眉山的旺季门票价格将减少25元/人,从185元/人降为160元/人,淡季门票价格维持110元/人。

此次门票平均价格降幅约 13.5%,参照 2017 年度游客人数计算,峨眉山A预计 2018 年公司门票收入减少约 1000 万元;2019年公司的门票收入将减少约 5000 万元。

景区门票降价的措施给景区方面带来不小的运营压力。

“景区门票降价之后的相对长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景区收入减少,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单一、旅游产品同质、区位优势不足的景区,门票降价的负面效应比较突出。”深圳大学法学院讲师段礼乐表示。

有观点认为,在门票利润相对丰厚的情况下,景区运营方拓展景区业务、多元化业务经营的动力较弱。

此次,门票降价将倒逼旅游景区转型,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

当摆脱过度依赖的门票经济,景区将如何生存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景区门票偏贵饱受诟病。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近日表示,目前中国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大多已过百元,部分甚至超过300元,占我国居民月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的景区。

有数据显示,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重,中国是2.7%、法国是0.37%、美国是0.1%。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国外许多景点都免费对外开放。

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日本的浅草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都可以免费参观。

收门票的又如何呢?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一看迪士尼。

部分景区为何降价羞答答: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产业链尚未良性循环

早在2015年,行业人士分析美国、东京、巴黎、香港的5家迪士尼乐园财报得出,迪士尼乐园并非都能盈利。

当年,香港迪士尼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再次陷入亏损,而巴黎迪士尼更是17年中仅2年盈利。

而另一方面,美国本土的洛杉矶、奥兰多以及日本东京的迪士尼公园都大赚特赚,利润达到10亿美元级。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造成这一差距的主因是游客入园后,在门票以外为迪士尼贡献的"附加收入":以东京迪士尼为例,其2015年的收入构成中门票仅占不到四成,而商品经营、餐饮住宿两方面各自贡献了约30%的收入。

所以,仅仅依靠门票经济并不可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龚箭认为,走出“门票经济”的景区,下一个方向将是产业经济。

有些景区已经在产业经济上有成功的探索。

举个例子,西湖景区从2002年起免费开放,10年后,杭州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达到2002年的4倍。

西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西湖免费开放吸引了更多游客,门票收入的损失换来了杭州整体旅游收入的提高。

另一个转型成功的景区是故宫。

这家国家级博物院旺季的门票价格仅为60元/人,淡季为40元/人,另外进入珍宝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进入钟表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收费。

但2017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收入已经达到10亿元,和其一年的门票价格收入不相上下。

这些经验,尤其值得那些固守“门票经济”的景区学习借鉴。

部分景区为何降价羞答答: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产业链尚未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

丰富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构成,是留住游客、增加收入的根本做法。

所以,旅游景区“花式假摔”不会长久,尽快摆脱门票经济,实实在在的发展产业经济,这才是王道!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岂能被高票价阻碍了脚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