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一個即將消失的行業

每當聽到“叮噹,叮噹……”那時遠時近的打鐵聲接連響起,我就知道打鐵匠劉師傅和他的徒弟又推著獨輪車走街串巷上門服務來了……

每到麥收和秋收季節,打鐵匠劉師傅和他的徒弟就會來到魯中地區的偏僻農村,為大家打造農具。伴隨著他那抑揚頓挫的吆喝聲,村民們便急匆匆地趕回家中翻箱倒櫃,把家中那些已經生鏽、捲刃的鋤、鐮、鍁、等物件找出來淬火鍛造。只見劉師傅在村中央的學校邊放下推車,伸出兩隻佈滿老繭和溝壑的大手,脫去身上沾滿塵土油汙的褂子,露出一身黝黑的盤根錯節的肌肉來,把傢什從推車上一件一件搬下來,開始了打鐵前的準備工作。

打鐵—一個即將消失的行業

伴隨著在泥土壘就的爐灶中,點燃引柴放入烏黑的煤塊,拉動一架木製風匣“吧嗒、吧嗒……”的吹拂著,爐灶內的火苗冉冉升騰。隨著加熱的需要,那風箱會在平緩勻稱的節奏中不斷加速,爐灶中的火苗一起隨著風箱的節拍不斷跳躍,此時劉師傅有條不紊地將鐵塊放入爐中不停地煅燒著,在大家的注視下,當鐵塊被燒得通紅通紅時,他迅速用鐵鉗把鐵塊夾出來,麻利地放到鐵砧上。由劉師父手握小錘主打,徒弟緊握大錘鍛打。劉師父小錘敲到哪裡,徒弟大錘就準確跟到哪裡,不偏不斜,配合默契。

大錘小錘,你來我往,錘聲叮鐺,節奏分明,鏗鏘悅耳,火星四濺,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響徹天空。最後,劉師傅把鐵器放入一個蓄滿水的大鐵桶中,隨著“嗤啦”一聲一陣白煙倏然升起。於是,鐵器攝取了水的精華,淬得烏黑放亮。堅硬的鐵塊在大家驚歎的目光中,被劉師傅戲劇般的變成了刨土的鎬,彎成了收割的鐮,挖地的鍬……師徒倆精彩的手藝,贏得了大家陣陣喝彩。

打鐵—一個即將消失的行業

工作間歇,劉師傅向我介紹,打鐵看似粗活,其實非常講究。打製一件像樣的鐵具,一般要經歷五六道工序。第一步是選件,接下來就是加溫,主要把鍛打的鐵器放入旺盛的爐火中燒紅。這一步關鍵是控制火候,既不能燒得太軟,也不能燒得太硬。第三步工序就是錘打。在鍛打過程中,主要是憑藉目測與多年的經驗,不斷翻動鐵料,隨心所欲得心應手地打造出自己想要的形狀,最終成為理想的器物。這道工序完成後,成品還要經過磨口,讓刃口變薄,只有磨了口的鐵器才會變得鋒利,才能夠派上用場。聽著劉師傅滔滔不絕的介紹,看著他常年經過爐火烘烤,變得黑紅的臉龐,以及面前堆放的經過千錘百煉鍛打成型的多種傢俱,我明白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同時也懂得了許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打鐵—一個即將消失的行業

隨著時代的變遷,打鐵作為一項原始的鍛造工藝,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現在留下的只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罷。

XX股份,擬轉板新三板大股東老股轉讓,總股本5040萬股;去年2400利潤,對應8倍PE;今年3200對應6倍PE,3500利潤對應PE更低;100萬股,每股5元,最近一次定增每股7元;跟隨新進二股東(某上市公司大股東)同步進;對賭+10回購;在新三板上過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