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学:从“内方外圆”到“内外皆圆”

处世哲学:从“内方外圆”到“内外皆圆”

处世哲学:从“内方外圆”到“内外皆圆”

abstract

方、圆皆为成见与执着,断不了这个,就到不了庄子的逍遥……

keywords

德雷莎修女;内方外圆;坚固而灵活的自我;南怀瑾;外化而内不化

书接上回

说到无论是交朋友,找合作伙伴

要找那种大格局、大智慧的人

不过这样的人稀缺得很

说万里挑一绝不为过

就像蔡崇信之于马云

如果因自个眼力不济

错过了便十分可惜

因为我是真的失去过

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少了一位可以志同道合

登高远望的兄弟

这种损失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所以,再次遇到这样的人

我就倍加珍惜

01

,

与有智慧的人交往

那种坦诚相予、畅快淋漓

对个人的心智成长

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绝对不是终日研究“职场攻略”的人

所能够了解的

然而,这般的妙人儿并不多见

大多数则稀松平常,见识狭促

正如德雷莎修女所说: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处世哲学:从“内方外圆”到“内外皆圆”

因此,人际交往中只有两个策略:

一是识别才智出众之人,结为同盟

二是识别小肚鸡肠之人,远离之

02

,

为何要远离?

与这类人交往,成本高且乏建设性

“交往成本高”是指言行得格外谨慎

这类人心胸狭隘

一个不小心就把人得罪了

朋友没有交成,反多出一个敌人!

不划算

俗话说:防火、防盗、防小人

我的一位哲学老师直接告诫:

可以得罪君子

但千万不能得罪小人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唐代名将郭子仪曾说:

这些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还很会巴结,不能得罪,否则万一他将来小人得志,必会怀恨在心,进行报复。

03

,

“没有建设性”是指这类人

通常并无真知灼见

对你的人生事业不会产生助益

成本很高但收益甚微

这种事,你愿意干吗?

——当然,远离之

并不是横眉冷对、拂袖而去

这里就要说到“内方外圆”的处世哲学

04

,

“方”与“圆”是中国哲学中

一对重要的范畴

方乃规矩原则,喻为静

圆乃灵活变通,喻为动

描述天地有“天圆地方”

中国古代的铜钱就是“内方外圆”

意喻商道之诚信与变通

处世哲学:从“内方外圆”到“内外皆圆”

05

,

“内方外圆”,就是:

既内持本性又能外应境物

不拘定法,见招拆招

人学习知识和社会规范

就是一个“方”的过程

但“方”之后须有融会贯通的“圆”

否则便俗称“方脑壳”或“书呆子”

譬如学习书法,得先规规矩矩地临帖

一笔一划学习前人的字

隶楷行草,各种碑都认真下过功夫

才有可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若写来写去都是别人的东西

或说来说去都是别人的东西

就绝难成家立言

06

,

“内方”太过,会导致刻板、迂腐

“外圆”太过,会导致圆滑、世故

堕于两端,均不可取

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

如何应对小人?

我个人有一个心法,叫“内真外伪”

——“真”为方,“伪”为圆

用更通俗的语言,就是:

对真诚者真诚,对装逼者装逼

一味用真,有时易生出不必要的矛盾

用伪,则是安时处顺的权变之策

在幸福心理学上称为:

坚固而灵活的自我

坚固为“静”,灵活为“动”

显然,这是“内方外圆”的运用

有一个说法挺好,叫“活环境”

如水照影,不迎不拒

07

,

“真”为一切法遵循的原则

佛家称宇宙本体为“真如”

道家讲“究竟真实”

道家称得道之人为“真人”

儒家讲“究竟真诚”

真诚由内而发,此所谓: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

所以,我不大赞同南怀瑾先生“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的说法。“儒”从“心”起,岂止只是君臣父子、仁义礼法的“表”!孟子指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如果只“以儒为表”就学成了半吊子工程。当然,以南师的修为,断不可能犯如此低下的错误,因其说过:禅宗、密宗,唯识、法相、中观,都是骗哄小孩用的方便善巧,原话是“空拳诳小儿”。能说出此语之人,境界不可谓不高。想来或是区分儒、释、道之权宜法门,只是常人听了去,若真以为“儒”只是表,就不免要对儒家产生偏见了。

处世哲学:从“内方外圆”到“内外皆圆”

真善美,乃“真”字打头

无“真”,亦无所谓“善”与“美”

08

,

毛主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就是方与圆的艺术了

掌握了底层方法论

便能做到通权达变

09

,

这和没有原则的墙头草不同

是以“方”为基础的“圆”

要做机灵通变的诚实人

而不要做说一不二的老实人

诚实是有选择,以德报怨亦无不可

老实则没选择

遭人欺凌也是忍气吞声

10

,

除“内方外圆”,还有另外三种类型

“内圆外方”“内外皆方”与“内外皆圆”

“内圆外方”,乃心无定见

却要表现出坚定的样子

“内外皆方”,虽心有定见

却固执保守、不知变通

“内外皆圆”,则分低维和高维两层

低维,无定见亦无定法

高维,灭定见亦灭定法

——为自由之境

11

,

何以故?

方、圆皆为成见与执着

说“方圆”,即非“方圆”,是名“方圆”

断不了这个,乃心尚有挂碍

就到不了庄子的逍遥

能修到哪个层次

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 tips -

“内方外圆”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即:“外化而内不化”,原文出自《庄子·知北游》“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这两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处世哲学:从“内方外圆”到“内外皆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