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與企業管理

1自我管理

彼得-德魯克的自我管理對象是時間,他將個人的時間利用率視作是工作效能高低的標準。他提出四個有名的問題並作出解答:

A.我的長處何在?知道自己長處的方法就是“反饋分析法”,當你準備幹事情的時候,先把預期的成果記錄下來,然後每過一段時間,把實際成果和預期成果做對比,再修正自己幹事情的手段。在不斷的反饋中你幹事情的效能會大幅度地提高。

自我管理與企業管理

B.我的做事方式如何?因為每個人的特長不同,所以找出最合適自己的做事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彼得-德魯克的結論:努力改進自己的做事方式,對自己不適合的工作,就儘量避免。

C.我的價值是什麼?在彼得-德魯克眼中“人”是最核心的價值標準,有些事情雖然適合於自己的長處但跟自己的價值相互衝突,這時候應選擇以自己的價值為首要考慮方向。

D.我適合做什麼?彼得-德魯克不推崇什麼職業生涯規劃,他認為重要的是“認識自己”,也就是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做事方式,以及自己的長處,那就能知道自己合適做什麼。而知道自己合適做什麼,“就算是普通人——工作努力但能力平凡,也能有傑出的業績。

自我管理與企業管理

2企業管理

彼得-德魯克的企業管理手段是目標管理理論,目標管理理論的核心是對企業自身的明確定位,和對企業經營活動的不斷改善。

在問到什麼是企業時,絕大多數人會認為“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但彼得-德魯克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企業獲取利益只是企業活動所衍生的一個結果,並且這個結果跟“企業的功能、企業的目的與管理企業的工作都不相干”。在歐美地區,許多對社會造成極大傷害的公共政策,大多數是因為主政者誤解工商企業的本質、功能與目的所造成的。企業獲取的是最低獲利率,而非“利潤最大化”。

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的使命和目的是“創造顧客”和“滿足顧客”,企業的基本功能有:營銷和創新。在談到企業的管理手段時,彼得-德魯克提出了兩個有名的問題並作出解答:

自我管理與企業管理

A.我們的事業是什麼?企業的管理高層很少思考這個問題所以經常導致企業的失敗,而卓越的企業卻經常明確而且刻意地問自己這個問題。管理高層必須首先認真思考“誰是顧客?”、“顧客在哪裡?”、“顧客購買什麼東西?”,也就是說管理者必須以市場、市場的潛在需求和市場的趨勢為出發點考慮公司的發展,並思考未來10年間社會的各種變動因素是否會影響到顧客的變化。而且,管理者還必須一貫地從顧客那裡得到對購買產品或服務的認識的反饋,以知道顧客還有那些需求還沒有獲得滿足。

B.我們的事業未來將變成什麼?管理者必須考慮到企業未來的發展,除了考慮企業的外部因素(社會、經濟、市場的因素)外,還要注重企業內部的因素--創新。管理者要學會割捨過去,才有時間、精力和資源發掘眼前的機會,力求創新。

自我管理與企業管理

管理者在回答以上的問題後,就必須為企業制定計劃目標,目標是企業的“基本策略”,彼得-德魯克認為目標的本質是承諾,目標不是命令,也不是企業的發展方向,目標本身不能決定未來,目標只是管理者“藉以動員一個企業的資源與動力,來創造未來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