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与企业管理

1自我管理

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对象是时间,他将个人的时间利用率视作是工作效能高低的标准。他提出四个有名的问题并作出解答:

A.我的长处何在?知道自己长处的方法就是“反馈分析法”,当你准备干事情的时候,先把预期的成果记录下来,然后每过一段时间,把实际成果和预期成果做对比,再修正自己干事情的手段。在不断的反馈中你干事情的效能会大幅度地提高。

自我管理与企业管理

B.我的做事方式如何?因为每个人的特长不同,所以找出最合适自己的做事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彼得-德鲁克的结论:努力改进自己的做事方式,对自己不适合的工作,就尽量避免。

C.我的价值是什么?在彼得-德鲁克眼中“人”是最核心的价值标准,有些事情虽然适合于自己的长处但跟自己的价值相互冲突,这时候应选择以自己的价值为首要考虑方向。

D.我适合做什么?彼得-德鲁克不推崇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他认为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也就是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以及自己的长处,那就能知道自己合适做什么。而知道自己合适做什么,“就算是普通人——工作努力但能力平凡,也能有杰出的业绩。

自我管理与企业管理

2企业管理

彼得-德鲁克的企业管理手段是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对企业自身的明确定位,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改善。

在问到什么是企业时,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但彼得-德鲁克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企业获取利益只是企业活动所衍生的一个结果,并且这个结果跟“企业的功能、企业的目的与管理企业的工作都不相干”。在欧美地区,许多对社会造成极大伤害的公共政策,大多数是因为主政者误解工商企业的本质、功能与目的所造成的。企业获取的是最低获利率,而非“利润最大化”。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使命和目的是“创造顾客”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有:营销和创新。在谈到企业的管理手段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两个有名的问题并作出解答:

自我管理与企业管理

A.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企业的管理高层很少思考这个问题所以经常导致企业的失败,而卓越的企业却经常明确而且刻意地问自己这个问题。管理高层必须首先认真思考“谁是顾客?”、“顾客在哪里?”、“顾客购买什么东西?”,也就是说管理者必须以市场、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市场的趋势为出发点考虑公司的发展,并思考未来10年间社会的各种变动因素是否会影响到顾客的变化。而且,管理者还必须一贯地从顾客那里得到对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认识的反馈,以知道顾客还有那些需求还没有获得满足。

B.我们的事业未来将变成什么?管理者必须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除了考虑企业的外部因素(社会、经济、市场的因素)外,还要注重企业内部的因素--创新。管理者要学会割舍过去,才有时间、精力和资源发掘眼前的机会,力求创新。

自我管理与企业管理

管理者在回答以上的问题后,就必须为企业制定计划目标,目标是企业的“基本策略”,彼得-德鲁克认为目标的本质是承诺,目标不是命令,也不是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本身不能决定未来,目标只是管理者“借以动员一个企业的资源与动力,来创造未来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