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文:點點

9月30日,張藝謀導演最新作品《影》上映。

繼《長城》之後,國師再度交出新的作品:劇本打磨三年,拍攝整整一年,還不包括後期製作等一系列收尾作。

威尼斯電影節上,這部電影受到了外國媒體的一致好評,被美國《綜藝》雜誌評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

在正式走進電影看《影》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些什麼呢?

點點在這裡給大家分析分析。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瞭解故事發生的主要背景。

這個故事,不是發生在三國時期,而是屬於架空的年代。

朝堂格局和權謀鬥爭都有,不同的是,這個故事中重要的不是權謀鬥爭,而是小人物在逆境中的掙扎和反抗。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影片中最重要的臺詞是這句:“真身沒有了,影子就無法存在。”

但實際上,故事並不是聚焦於“真身的重要性”,而是在小人物逆境抗爭的過程中傳遞“主宰自我”的意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永遠的真身。只要你有能力,你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在這部電影中,替身不再是悲劇性結尾,而是“心機”地和真身玩起了生存遊戲:他的確是為真身而存在。但存在之餘,他擁有反抗和謀略這兩種意識。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從《英雄》到《影》的蛻變

熟悉電影史的朋友都知道,2001年,張藝謀以《英雄》拉開中國商業片的大門,在那之後,中國電影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英雄》中,張藝謀採用對稱式構圖的方法烘托出恢宏的場景,拍攝人物眾多的群像鏡頭,自此呈現出磅礴的氣勢。這是最早的商業化體現。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影》中,張藝謀不僅成功的運用了商業化元素,還把它們和藝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預告片中,將士們在暴雨中戰鬥,人群眾多,在轟鳴的雨聲中抗爭命運。大刀與傘刀、大刀與亂矢的對決,刀刀見血、拳拳到肉,那場面燃到爆炸。在這個鏡頭中,不僅有觀眾愛看的動作戲場面,還有暴雨和人物之間的完美融合。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更加成熟的東方美學

早在《滿城盡帶黃金甲》、《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張藝謀就特別喜歡用大色衝撞的方式渲染影片的藝術感,這種方式,是他獨特的色彩敘事風格。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但這次,張藝謀放棄了這個方式,選擇了“全片水墨畫”的視覺處理。乍一看,畫面中只有黑白二色,像是在敘述一段古老的歷史。

仔細觀察後,你會驚喜的發現:這些黑白是有層次的,並非全黑,也並非全白。高級灰中給觀眾傳統水墨畫的感覺,一邊講故事,一邊向場外觀眾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怎麼想都覺得,這事只有老謀子能做出來。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人物典型化,存在的意義被簡化

不滿大家說,因為特別期待這部電影,點點把它的預告片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鏡頭順序都能背出來了…

這看多了,也就順理成章發現了最重要的一個點點:《影》中的人物只有兩種,分別是下棋者和棋子。且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不斷交換、不斷變化的。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從預告片來看,影存在的理由是為了保護真身,但慢慢的,影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想要擁有自己的人生。為此,他偷偷謀劃,偷偷和真身身邊重要的人搞好關係。

在這樣的鋪墊之下觀眾基本上能夠猜到:影片後期會有好幾個大反轉,到底誰是真身誰是影,不到最後一刻,沒有人知道結局。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因果循環感覺。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超強卡司陣容。

影帝鄧超x視後孫儷,還有演技派鄭愷、王千源、胡軍,以及新生代演員吳磊、關曉彤的加盟。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鄧超在本片的入戲程度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他一人分飾二角,真身清瘦頹廢、影子健壯低沉。為了演好這兩個角色,鄧超從增肌到暴瘦,前後相差近40斤。不僅在外形讓觀眾看出差異化,人物性格特點也拿捏得非常好。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孫儷在本片飾演的是小艾,在本片她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她是真身的妻子,卻愛上了影子。她也是真身與影子反目的原因之一。

本片中,她的角色隱忍又成熟,在愛人面前她是溫柔可人的女子,大敵當前她又是威震敵膽的女俠。在張藝謀導演的塑造下,她眉宇間都充滿著中國畫風,其韻味與孫儷其他角色完全不同。

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情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影》都是老謀子最成功、最出色的作品。

水墨畫面、成熟故事、深刻內涵、東方美學、傳統文化。能把這些元素全部集合在一部電影中,這件事情,只有老謀子才能做到。

若無真身,影何在。

若無張藝謀,中國電影如何發展。

不管怎麼說,這張電影票點點都是是必須貢獻的,你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