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源秋季大集,印緬人扎堆賣「好藥」,大媽砍價不買被怒懟


秋高氣爽,雲淡風輕。大理洱海邊的洱源縣,一年一度,熱鬧非常的鄉村大集“漁潭會”又開始了。州里的各族群眾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裡,趕集購物

漁潭會,相傳始於唐代,是滇西秋季大型的物資交流會。每年農曆8月15~8月21日舉行,每天參加的人數都以萬計。這盛況,堪比春季的三月街。只是這熱鬧的鄉村大集,外地人卻知之甚少

漁潭會上,農資用具,日常百貨,土產洋貨應有盡有。大集上,有很多售賣中草藥的攤位。這些被攤主賦予了神奇功效的奇特藥材,卻很少有人光顧

反而是一些成品藥材的攤位前,人頭攢動,生意興隆

這些藥品的經營者,皮膚較黑,鼻樑較高,中文不很流利,明顯的異域特徵。很多男性圍著紗籠,在腹部打個結綰,應該是緬甸人的裝束

還有一些商販,沒有身著民族服飾。但是,他們卻帶有一些印度口音,也許是印度人吧

印度人,緬甸人,他們經營的攤位都扎堆在一起,一字列開。粗重的賣藥吆喝此起彼伏

一些賣藥的是緬甸婦女,她們倒顯得非常安靜,默默地等待顧客的光臨

攤位上,琳琅滿目擺放著各種眼花瞭亂的成品藥。從祛痘美白到健體豐胸,從風溼骨痛到鼻炎腳氣,從胃痛心絞到三高治理……一應俱全。大部份藥品包裝上都有中文字樣,而有一部份藥品卻只有外文標記

所有藥品都能討價還價。來自印度,緬甸的男性商販異常活躍,推銷砍價一氣呵成

砍價後的藥品,價格低得不可思議。一瓶羊胎素,叫價25元,最終10元成交。一管痔瘡膏,叫價15元,用5元就能買下

老年人的身體,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病痛。在這麼便宜的價格面前,平常省吃儉用,有病舍不得去醫院的鄉村農民們,抖抖索索從包裡掏出現金,交給這些印度人或緬甸人,買下急需的藥品

便宜貨的信息,總是會在大媽間快速流傳。這位大媽就是知道同村人購藥後,用手機拍了產品按圖索驥而來

就這樣,這些印度、緬甸的藥品攤販,被視為懸壺濟世的人物,中老年村民一五一十,一百兩百地將現金交給他們,以得到健康的希望

只是,商販的目的在於賺錢,並不會一直溫情脈脈。討價還價時還態度和藹的緬甸人,看到大媽砍完價又不買,立馬變臉,一指懟了過去:價砍好了不買,你要幹什麼!嚇得大媽趕忙溜開

不快總是瞬息而逝。印度人、緬甸人繼續著賺錢生意

各個藥攤上,還有很多男性壯根健體的藥品,美國的,印度的,各種各樣。這些都被印度緬甸的攤主稱為“好藥”

每有男性顧客近前,他們就會很神秘地推銷這種“好藥”。整盒購買錢不夠的話,還可以拆開零賣

還是會有一些大叔傾囊購買。點著手中的百元大鈔,南亞商販嘴角咧出滿意的笑容

攤位的生意很好,攤主不時要進行補貨

到了下午,印度人,緬甸人開始聚在一起,交流今天的收穫。最高的一天賣了3000元。這麼賺錢的生意,為什麼就沒有國人來經營?這些藥品,這麼便宜,原因又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