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歐洲必須接受區塊鏈以避免「網絡殖民化」

9月27日, 歐盟競爭力委員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討論如何支持歐洲的數字化,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方面- 這一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也面臨著極端的全球競爭。當然,AI運行在數據上。不幸的是,美國科技公司控制和利用大量歐洲數據,反過來壟斷了我們的數字經濟。

這就是為什麼我和其他16位高管簽署了一封信給理事會的部長們 - 他們在週四的會議上進行公共政策辯論和“競爭力檢查” - 敦促關注這些壟斷以及他們逃避的不公平商業行為從排除第三方到自然改變條款和條件到不合理的干涉,僅舉幾例。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放棄數據,從而放棄主權,這是我在法國國家數字委員會中所強調的一些內容,也是眾多專注於人工智能和隱私的工作組的領導者。

舉個例子,法國一直在努力吸引大量外國投資進入這個領域,打開人工智能中心,同時似乎無視谷歌,蘋果,Facebook等不在該國納稅的事實,但仍然從中榨取了大量財富。這會傷害創新,許多本地創業公司都在努力改善該地區。倫敦,巴黎,柏林和楚格都是受歡迎的科技目的地,但由於美國的主要參與者,它們往往被黯然失色或被推出市場。

當然,谷歌佔據了網絡搜索市場的主導地位,佔所有互聯網搜索量的77%,每秒處理400,000次,在此過程中收集了大量數據。正如人工智能專家塞德里克·維拉尼(Cedric Villani)恰當地指出的那樣,這種主導地位意味著 大型外國公司以“網絡殖民化”威脅歐洲。

調解買賣的在線平臺佔據了數字商品和服務私人消費的高達60%。歐洲不能鬆懈,盲目地向僅創造壟斷的外國平臺開放市場。他們的目標是將買家和賣家鎖定在他們的生態系統中 - 成為大多數數字交易的中心點。這種集權化水平已成為對技術寡頭壟斷的依賴和缺乏國家主權的同義詞。即便是我們認為我們在AI工作的“本地”公司也經常非常依賴美國科技。

好消息是,封閉的專有市場和平臺存在的每個問題都可以通過區塊鏈輕鬆解決。通過GDPR,歐洲和法國已經是第一個監管數據隱私,保護個人權利和數字主權免受外國科技巨頭侵害的國家。區塊鏈 - 實際上在歐洲比在硅谷發展得更快 - 可以更進一步,並可以將歐洲轉變為下一個加密谷。分散式AI意味著算法直接在最終用戶設備上運行,從而阻止敏感數據被髮送到雲端。

此外,區塊鏈不是在人們購買和提供數字商品和服務之間建立中介,而是允許點對點市場。這些市場通常沒有任何費用,這意味著買方和賣方都可以捕獲所有價值。另一方面,當美國科技巨頭壟斷時,他們可以收取高額費用,強制支付某些類型的支付,並以無數其他方式強迫最終用戶。採用分散的方法,沒有任何一個人或公司控制內容。供應商和買家自己決定應該包含在市場中的內容。

想要讓歐洲對科技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知名人士具有吸引力是很誘人的,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這樣做會犧牲什麼。許多本地創業公司無法競爭,因為擁有壟斷意味著您可以或多或少地做任何您想做的事情 - 即使這意味著參與不公平的商業行為或做有利於您的底線但對實際用戶不利的事情。但是,避免這種網絡殖民化的一種方法是採用分散技術。它們是創新和主權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