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突出、模式創新、產業全面的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近幾年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很多小鎮建設民俗街、仿古建築,擺上農產品營造特色小鎮的氛圍,但仿古建築內的商鋪生意卻差強人意,整個特色小鎮剛開業時人聲鼎沸,幾個月過後鮮有人來。對於最初建設特色小鎮達到鄉村產業扶貧,覆蓋大部分村民的意願相違背。

據統計數據,全國特色小鎮試點有百餘個、地方試點千餘個,紅火的特色小鎮建設,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更好的益貧成為思考的方向。

發展特色突出、模式創新、產業全面的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的成長來自既有產業、資源等優勢,為了“特色小鎮”項目找出地方特色是沒有文化、內涵根源的,產業發展缺乏源泉動力。依靠傳統產業背景,適時發展產業升級與轉型,更好的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發展特色突出、模式創新、產業全面的特色小鎮

特色突出的小鎮,現階段傳統文化、康健療養等小鎮層出不窮,差異化的發展才有助於提升競爭力,引導多主體、多樣化建設,對實現鄉村精準扶貧有重大意義。同質化的產業建設缺乏發展後勁,更難以實現以產業帶動村民發展的目標,從多個角度找到切入點,明細發展戰略保持特色小鎮的創新推動,避免“大量借鑑”的產業悲劇。

發展特色突出、模式創新、產業全面的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是鄉村產業興旺的一個途徑,但也是要實現區域的宜居安居。單純的新建、生搬硬套難以在特定區域適應落地,破壞生態、平山造景與生態修復相背離,長期內難以恢復生態原貌,對後續發展造成阻礙。在特色小鎮發展思路中,要將村集體、村民增收納入規劃,通過模式創新將鄉村放在產業鏈中,發揮產業的益貧性帶動區域發展。

發展特色突出、模式創新、產業全面的特色小鎮

鶴山區的西部山區發展鄉村旅遊,明確以生態發展為原則,引導王家辿、黃廟溝等村落髮展主題定位不同的鄉村體驗,村落與產業扶貧基地共同發展形成合力,緹香谷園區以無公害種養為基礎,拓展林果初加工、林下畜禽、體驗觀光等業務,西頂小鎮以民宿開發為切入點,向鄉村文化、慢生活提煉內涵,得到社會消費者認可。

發展特色突出、模式創新、產業全面的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的建設不是項目堆積、也不是概念炒作,在市場的拉動下差異化發展,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讓群眾實實在在參與到發展進程中,真正實現益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