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綠筍,就是綠竹的幼芽。因形像馬蹄,也叫“馬蹄筍”。肉質白,亦有“白玉筍”的美稱。

老家筍多,囊括所有品種。但大多是春筍,立夏後就難覓了。

唯有綠竹的筍,夏秋出,性涼味美,正合時宜,很多人家種植。溪邊、房前屋後、山上都能看到,或叢或片,滿目綠色。

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我們家的綠竹種在山上。陽春時,父親選幾蔸生長健壯、芽眼肥大、鬚根發達的新竹栽植。當年就出筍長竹,三年後便成林。

綠竹易管理,多處於野生狀態,不用打藥、施肥。但它喜歡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酸中性沙質土壤裡生長。

每年初冬,父親在竹頭填上厚厚的紅黃土或蘑菇糞土,以保第二年出的筍更肥嫩。

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夏至(農曆五月底),綠筍初長。但凡筍,未出土的都更白嫩,綠筍也是。所以挖筍是技術活。父親是行家,哪裡有筍,得挖多深;哪裡留筍,佈局竹林的走向,瞭然於心。

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新挖來的綠筍呈黃褐色,剝殼,削掉粗老部分,洗淨,可做成各種菜餚。其中綠筍湯最美。

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筍切薄片,加清水、大骨或排骨到鐵鍋裡煮。大火煮開,小火慢煮,筍不易爛,煮的時間可以長些,讓筍和骨頭的滋味都溶到湯裡。

煮好的筍湯加點鹽調味即可。盛一碗來喝,筍片很脆很嫩,筍湯清甜爽口。大熱天喝著,全身都跟著舒坦起來。

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綠筍也可以白煮蘸醬,清炒、炒肉。但都不如煮湯來得清爽。

出土後的綠筍呈綠色,中空、變老、發苦。但煮出的湯略帶苦味,清爽依舊,別有一番風味。

老家的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綠筍不易保存,挖來當天就要煮了。過夜纖維化,口感不再。

六七月是綠筍生長旺季,家裡每天都能挖一大籃子。除了燉湯,母親將大部分筍切片煮熟,衝冷水冷卻後,一袋袋放冰箱速凍保存。

冰箱裝不下了,只得曬成幹。不過,速凍筍片,水分流失,不再脆嫩;綠筍乾味道也比不上麻筍乾。

綠筍味美,但只一季,錯過再等一年。

處暑(農曆七月底)後,綠筍逐漸減少,白露時就少見了。也有人家給綠竹施化肥,筍期長些,筍也更粗大,但味道相去甚遠。

作者:小月,福建尤溪人。一個用樸實語言描繪家鄉風土人情、地方美食、生活印記的女子。微信公眾號:尤溪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