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人忠心耿耿,爲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殺了新皇帝

這四人忠心耿耿,為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殺了新皇帝

從大禹的夏朝開始,中國開啟了家天下,父死子繼。而這種制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有時上任君主早逝,繼任者年紀尚輕,不足以挑起重擔。這時候就需要有人來輔佐,上一任君主在臨終前,往往會指定幾名心腹大臣輔佐新君,這樣的人一般被人們稱作顧命大臣。新君無法親政,顧命大臣們執掌朝堂上的生殺大權,可以說是實際上的皇帝。也因此,顧命大臣往往不只一人,數人相互掣肘,防止尾大不掉,威脅到新君。

可即使這樣,仍然無法完全避免這種情況。如順治帝福臨,他指定了四名顧命大臣,最後只剩鰲拜一人獨大,把持朝政,若非康熙手段狠,清朝說不得就得易主。不過也有些顧命大臣忠心耿耿,一心輔佐新君。南北朝時期,南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就屬於慧眼識珠,他指定的顧命大臣,不爭功不爭權,團結一心輔佐新帝。

這四人忠心耿耿,為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殺了新皇帝

劉裕臨終時,太子年幼,於是他向徐羨之、謝晦、傅亮、檀道濟四人託孤,希望他們能好好輔佐新君。此四人都是劉宋王朝的開國元勳,為劉裕開國立下了赫赫功勳。劉裕指定顧命大臣就很有套路,真正體現了帝王權術。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這四個人。

徐羨之,出身寒門,四人中最早跟隨劉裕,並且和劉裕是兒女親家,可以說是親信中的親信。謝晦,陳郡謝氏後人(就是謝安謝靈運那個謝家),門閥家族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有了他就穩住了江南所有大家族。傅亮,二流士族出身,負責朝廷機要情報工作,劉裕受禪他有很大功勞。檀道濟,劉裕起兵是的老夥計,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軍事才能出眾,深受劉裕信任。

這四人忠心耿耿,為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殺了新皇帝

劉裕安排的這四個人,能夠從方方面面掌控住朝政大權,並且能夠相互制衡,不至於尾大不掉。並且劉裕死前對兒子劉義符說,如生變故,也是這個謝晦的事,不過其他三人足矣幹掉謝晦。劉裕的安排可以說面面俱到,十分穩妥了。

不過令劉裕想不到的是,自己的這四個手下實在是太衷心了,而自己的兒子卻太不爭氣了。劉義符十六歲登基,也是正值青春年少,一天天的聲色犬馬,酒池肉林的。他老子剛死,看不出一點傷心,北魏進犯,也看不出一點著急的樣子。

這四人忠心耿耿,為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殺了新皇帝

講道理的話,一般的顧命大臣們最喜歡這樣的皇帝,因為好控制,不妨礙自己掌權。不過要不說人家劉裕慧眼識珠呢,這四人根本不想著內訌爭權,他們一心為了江山社稷著想。眼看著小皇帝一天天不幹正事,那是心急如焚。想先皇何等英明神武,他的江山絕不能交到這樣一個廢物手上。

這四人忠心耿耿,為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殺了新皇帝

最後,哥兒四個坐下商量了一番,直接朝堂發難,廢了劉義符。廢掉劉義符之後,四人選了劉裕的三兒子,劉義隆做皇帝。並且為了讓劉義隆能坐穩皇位,四人還把劉義符給殺了。劉義隆也算不負眾望,他執政的時期成為了南宋最強盛的階段。

最後的最後,劉裕信任這四人,劉義隆不信呀。功勞這麼大,都是叔叔輩,哪天不高興再把我廢了?所以劉義隆執政後,短短几年間就把四個顧命大臣全都幹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