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似幻的年代,誕生了饕餮一般的公司
讓我們繼續上一次的話題。
時間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當我們熟悉的艾倫·海森菲爾德(Alan Hassenfeld)登上孩之寶總裁位置而孩之寶也迎來了一次厚積薄發。
我們現在知道,孩之寶產品線不只有我們前文提過的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而是瞬間包括彩虹小馬,強手棋,熱火小車,星球大戰,漫威和DC以及NERF等等一堆知名玩具品牌,這些品牌自然不會是憑空跳出來了,其中許多就出自艾倫的謀略以及孩之寶在上世紀80和90年代一連串的大吞併。
在這之前,孩之寶並不是沒有收購過其他公司,但其行為的戰略意義都並不如80和90年代的那麼大和明確,比如我們上文中也曾提到過的收購兒童電視節目的製作公司Burt Claster Enterprises。
1983年,當時艾倫還沒掌管孩之寶,孩之寶也才從上一輪的危機中緩過來不久,他們繼續著70年代末的策略,收購併合併了幾家母嬰用品公司,擴大了自己在低幼市場的產品線。其中就包括當時華納通訊旗下經營不善的子公司Knickerbocker Toy。
1984年,艾倫成為了公司CEO,而史蒂芬升為董事長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和當時美國第5大玩具公司Milton Bradley(妙極百利)進行了合併操作(我們前文說過,孩之寶這兩年還只是全美第6啊!),公司名字甚至也一度變成過Hasbro Bradley。
妙極百利是一家遠比孩之寶老牌的玩具公司,它的成立可以追述到19世紀,在1920年它吞併了當時美國最大的桌面遊戲製作公司McLoughlin Brothers後實力大增,可以說是桌面遊戲、棋牌類遊戲以及幼教類玩具的霸主(同時也是該領域孩之寶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
我們常在海外電視劇和動漫中看到他們玩的類似大富翁的"人生遊戲"就是妙極百利的產品,而看起來就"色色"的扭扭樂也是他們的創意。
而且,公司當時手上還有許多子公司,比如兒樂寶(Playskool)這樣的一線的兒童玩具商——其中包括了芝麻街和天線寶寶這樣一流的品牌,基本可以說,當時玩具娛樂的主流:玩具+桌面遊戲的半邊天都是妙極百利的。
甚至後來變形金剛的救援隊系列就是由他們開發的,而多年以後《百變雄師》在被《變形金剛》吃乾淨後也被孩之寶"吐"到了他們旗下。
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次公平的公司合併行為,再加上當時妙極百利體量和孩之寶差不多,因此許多人都以為這是一個聯合王國的誕生。史蒂芬成為了新公司的CEO,而妙極百利的前CEO詹姆士(James Shea)則是新公司的董事長——然而僅僅過去幾個月後,詹姆士就離職離開了公司,理由是和其他高層發生不和,而史蒂夫和艾倫又回到了他們在帝國的寶座上……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在僅僅一年後的1985年,公司的名字改回了Hasbro…時間是如此之快,以至於新公司Hasbro Bradley的商標都還沒被髮布,就又回到了原來,彷彿一切沒有發生過(媽媽,資本遊戲好可怕)…
回過頭來,說艾倫的吞併之路。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艾倫的才能。當時的世界各個國家之間還沒有互聯網信息溝通如此方便,幾大經濟聯合體也干涉不到各國內部自由市場的物價,這就造成了各國之間存在的諮詢壁壘和物資價值浮動。因此如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商人在海外銷售的時候就很容易會向當地人灌輸美國貨是進口貨高檔昂貴的理念從中牟取暴利。
而艾倫恰恰看出了其中的套路,他也把孩之寶的玩具商品在美國海外包裝成"進口高檔品"的概念,把在美國本土滯銷的產品以比本國高出起碼4倍的價格銷售(當然這行為放到如今怕是要受到一些制裁)。這一自抬售價的奇怪行為果然有效,孩之寶的國際銷售額從1985年的2.68億美金經過短短兩年就在1988年達到了4.33億之多。
當然,這還只是其商業才華的冰山一角,孩之寶在上世紀80年代靠著幾大IP的活躍賺得盆滿缽滿,在此基礎上艾倫大筆一揮,進行了鯨吞式的大收購,其他商業公司的收購如果是謹慎的和談,友好的交流和平等的合作的話,那麼在"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的艾倫主導下的收購活動,簡直就是推著手推車去超市購物一般。
1989年,孩之寶收購了玩具公司奧爾康Coleco,Coleco也是一家傳奇公司,它們做過皮革,做過遊戲機,生產過娃娃——甚至,它們參與過最早的潮流玩具和收藏品的炒作行為。
這裡說一個豆知識,歷史是個車輪,它每一次向前的滾動總會在地面上烙印上一段身後的印記。在上個世紀其實就發生過炒作玩具收藏的事件,而且不止一起,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就是所謂的"椰菜娃娃"投機事件——關於本事件的詳細我們會在後續的新系列《20世紀玩具編年史》中和大家講述。
總之你只需要知道因為其母公司Coleco的炒作後,椰菜娃娃在1983-1985年曾一度成為市面上最有"收藏價值"的娃娃,但這個價值也很快就因為其生產過度如同經濟學上典型的黑鬱金香模式一樣的崩塌,Coleco在1988年不得不把這個品牌出賣給了孩之寶,而後第二年自己也搭了進去。
而椰菜娃娃這個在當時值崩的品牌在孩之寶的調整下在90年代重回市場,並且真的變成了"限量品",再度成為了經典玩具。
1989年,史蒂芬·海森菲爾德在這一年去世。這個帝國的前掌舵人經歷了帝國的黑暗時期,將孩之寶帝國從臨近崩壞拉回輝煌。將公司從原本每年不到1億的企業,發展到1989年一年就有超過14億美金的銷售額。而在他死後,艾倫繼任成為了公司的CEO和董事長。
1991年,在艾倫的策略下,孩之寶以4.86億美金的籌碼價格買下了以生產汽車玩具而聞名的Tonka(通卡)玩具公司,不僅得到了大量仿真車的玩具生產線,以及培樂多彩泥的版權。
並因此收購了通卡旗下因為生產《星球大戰》系列可動玩具以及載具而聞名的Kenner(肯納)玩具(這家公司在80年代因為《星球大戰》、《正義聯盟》以及《捉鬼敢死隊》等多個系列的玩具被玩具愛好者們津津樂道)。因為收購的工廠裡包括一併生產《強手棋》和NERF槍而聞名於世的帕克兄弟的工廠,於是孩之寶也順藤摸瓜,順手牽羊的把帕克兄弟收購了,最終這幾場收購了花費孩之寶5.16億美金。
比較有趣的事,因為同是桌面紙牌遊戲的生產和銷售公司,帕克兄弟其實和我們之前說的妙極百利常年來都是競爭關係,如今卻殊途同歸都歸了孩之寶旗下。那麼,孩之寶是如何處理這兩個歡喜冤家的呢,1998年,它們被合併成了一家公司……
前文說了艾倫對海外市場的確是額外的重視,因此從1992年開始,孩之寶在英國、意大利、匈牙利、希臘和墨西哥都成立了海外分公司。
甚至在日本也一樣,他收購了一家名為野村玩具屋的日本本土公司,將其改成了孩之寶日本——但這一舉動動搖了他在遠東的合作伙伴(Takara和Tomy)的利益,也疏遠了二者的關係——在那之後,日本就沒有再為他提供過玩具設計,直到1998年他與二者再次正式了商業協議,孩之寶日本被解散了。
順帶一說,孩之寶在今年,30年後(正巧是一個框架協議的期限時間)也就是2018年又重新成立了全新的孩之寶日本分公司——這麼想大家也就可以理解為啥最近變形金剛系列玩具設計的這麼"優秀"以及Takara Tomy近乎瘋狂的推出戴亞克隆,索斯獸,新幹線和救援警察等一大批自主IP的原因了吧…後續會如何我們現在也不知道…(變形金剛最近的狀況真的不只是因為John Warden很糟糕就是了)
1993年,當孩之寶意圖收購英國桌遊公司J. W. Spear & Sons的時候,美泰插了一腳,讓孩之寶的收購計劃失敗。不過這也提醒了孩之寶——它的體量已經過於龐大了,過多的吞食小公司雖然讓他成長迅速,但也讓他的發展受到了拖累,90年代初隨著變形金剛線和特種部隊的關閉,孩之寶除了拿到了侏羅紀公園和小恐龍巴尼的周邊權以外,本社就沒有拓展過新的產品線。
於是艾倫放緩了收購的腳步,在1993年到1995年讓孩之寶好好的消化了一下之前的戰果,將Playskool,Playskool Baby,Kenner和Kid Dimension等品牌企業重組併入自己的帝國。而他的老對頭美泰也得以乘機收購瞭如Fisher-Price這樣的全資子公司,和孩之寶形成了玩具廠商競爭榜上寡頭競爭的關係。
事實上,在1996年,美泰甚至還對孩之寶拋出過橄欖枝,邀請孩之寶和自己合併,艾倫轉過頭去看了眼被自己吃完,屍骨未寒的妙極百利,呵呵一笑,董事會引用了美國政府的反托拉斯法以及對玩具零售商(主要是當時的反斗城)排他政策協議,"委婉"的拒絕了美泰的邀請。
1999年,孩之寶收下了遊戲公司阿瓦隆山(Avalon Hill),轉手把它丟給了自己的用3.25億美金新招的新小弟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後者正是靠《萬智牌》集換式卡牌遊戲以及《口袋妖怪》卡牌對戰以及《龍與地下城》聞名於世的終極宅男組織:海岸巫師會。
文章的最後,我們來看一個反例。我們曾經在上一篇說過,孩之寶錯過了進入電子遊戲界的機會,事實上,孩之寶並不是沒想過要進入這塊領域,前面說過的Coleco就曾經做過遊戲機,可惜Coleco的遊戲機是雅達利時代的事情,等它被孩之寶收購的時候已經毫無意義了。
1995年末,孩之寶和維珍互動娛樂合作開闢了孩之寶互動娛樂工作室,以手頭的《特種部隊》、《戰艦》、《強手棋》、《我的小馬駒》、《變形金剛》和《托馬斯小火車》等眾多IP為籌碼,以雅達利和科樂美等公司的IP為補充,邀請文明的開發者MicroProse以及後來被他收購的阿瓦隆山等眾多工作室為他開發遊戲(許多就是用現成的桌面遊戲規則電子化),並且自己也因此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大遊戲發行商(畢竟他有渠道),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為孩之寶的財報添加過精彩的一筆,成立4年來收入漲幅高達577%。
只可惜好夢不長,當時正好趕上互聯網泡沫事件,孩之寶的股票在2000年迅速下跌,在一年多時間內幾乎損失了70%——這也是孩之寶僅20年代第一次出現淨虧損的財報年,而其中最多負面消息正是因為遊戲互動這塊的內容出現的迅速虧損,在這樣的情況下,孩之寶只能把互動這塊的業務以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雅達利當時的東家Infogrames,至此結束了自己的電子遊戲夢。
2000年之後,美國因為互聯網泡沫、房產泡沫、次貸危機等問題,讓包括孩之寶在內的大型企業的資產如同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同時也讓如今已經十分龐大體量的孩之寶體會到了什麼叫"尾大不掉"的煩惱。不過這,就是我們下一篇,也是本系列完結篇《全新紀元》的故事了。
閱讀更多 玩聚物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