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
在上兩篇的故事裡,我們說了孩之寶的誕生以及其盛極而衰的黑暗十年,現在,我們要說說它的否極泰來和涅槃再生了。
儘管孩之寶在70年代的黑暗十年裡似乎混得很悽慘,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他還沒死),當時的孩之寶依然是美國第6大的玩具製造發行商。而且手上依然握有一大堆知名的IP拳頭產品。
比如打響80年代孩之寶反擊第一炮的,其實是《彩虹小馬》(My little pony),孩之寶從1981年開始投入市場的《彩虹小馬》系列馬形梳頭娃娃,並在第二年就製作了同名的動畫短片,整個80年代孩之寶賣出了超過1億5千萬只小馬玩具。
不過這只是前菜,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孩之寶是盛衰是和特種部隊綁定在一起的,儘管孩之寶希望這個和他糾纏過多的品牌能就此被歷史沿沒,但時代的步伐不是一家公司能說的算的,時間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新的一波浪潮已經起來了。
隨著冷戰的全球化,全球反對"恐怖分子"的概念被美國官方引入主流宣傳,並得以深入民心——畢竟民眾即便對國家層面的戰爭沒有概念,會危及到自身的危險還是知道防備的,因此伴隨美國在全球"打擊恐怖分子"的行動讓小孩子對兵人和軍隊玩具的興趣再次被勾起。於是在1982年,在經過了慎重的考慮後,史蒂芬重啟了特種部隊系列。
吸取了之前的教訓,這一次的特種部隊形象和現實中的美國陸戰隊員相去甚遠,首先在比例上他們不再是12寸的大型兵人,而是和《星球大戰》系列的玩偶一樣變成3.75寸的掌上比例。
其次其中軍方人員變成了一群很符合80年代的各性迥異的"特種"部隊,每個人物都被官方塑造了獨立的形象和性格,他們用的武器裝備也充滿了80年代特有的"科幻感"。就連他們的敵人也被重新刻畫——這也就是後來比特種部隊本身更出名的"犯罪集團",眼鏡蛇的誕生。
官方在當時的漫威漫畫的幫助下推出了特種部隊的相關漫畫,這更加雕琢了其中人物的個性和形象,為了配套漫畫作品和玩具的宣傳,官方在1983年更是推出了5集短片動畫《The M.A.S.S Device》 ,之後又於1984年推出了另一5集的動畫《The Revenge of Cobra》,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功。而這一操作方式也影響了後來許多的玩具品牌的發行方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稍後他們自己發行的《變形金剛》。 在這之前,讓我們把視線拉到地球的另一端,在遙遠的東方國度日本。
一個小插曲:其實得到資金緩衝的孩之寶在當時並沒有放開手腳求發展,而是繼續求穩,史蒂芬和他的兄弟艾倫接連收購了幾家嬰兒產品和娃娃的製造商。後續又收購了多家美國本土的企業,有關孩之寶吞併其他公司成立帝國的故事,我們放在後面統一的講。
一切要從1966年開始孩之寶海外人員帶著試試看的心理把特種部隊系列帶到了全球各地授權生產和銷售說起,這些授權國家中包括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巴西、阿根廷等等國家,因為考慮到並不是全球人民都會接受"美國大兵"這一理念,因此他們同意讓各地的授權廠商根據本國國情進行修改,比如在英國就有特別的足球運動員兵人。
其中他們在日本找到了當年的Takara(特佳麗)進行玩具發行工作。Takara並不是當時日本最大的玩具發行商,也不是歷史最悠久的,但在孩之寶的人看來他們卻是最有遠見的一群人——因為他們並不只是單純的想買一些美國貨或者賣給美國人自己的東西,他們想要更戰略的合作關係。
然而Takara其實考慮的比孩之寶的預計更多,他們也認為日本人不會十分接受"美國大兵"的概念,於是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造,衍生出了利用特種部隊素體的全新系列"變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這一系列拋棄了特種部隊系列傳統的換裝和武器玩法,讓素體小人穿上了日式特攝劇中的皮套,變身為特攝英雄!
不過特攝英雄系列並沒有堅持多久,很快Takara就乾脆放棄了皮套,反而在其素體上大搞文章,這些素體變成了可以拆開,組合,隨意替換的機器人零件,並且引入了外星惡勢力與之進行對抗的劇情。
在發售了一段時間的變聲改造人後,Takara的高層意識到體型巨大的兵人對日本當時家庭住宅較小的社會情況而言是負擔,於是把後續的系列魔改成了體積更小的Microman(微星小超人)系列。
不出意料,微星小超人系列又得以大賣,並且在系列的研發中被越做越小。越做越小的系列反而給Takara推出了載具的機會, 因此日後名為micro change和Diaclone(戴亞克隆)的機器人變形系列因此誕生(這方面的詳細我們有機會說Takara的玩具系列時候再說)——而後面這兩個系列後來正是享譽全球的玩具品牌:《變形金剛》系列的前身。
1983年,奇蹟的序幕拉開了,在這一年的東京玩具展上,玩具公司Topper Toys的總裁Henry Orenstein發現了當時名字還是Microman和Diaclone的神奇玩具系列,並立刻把這系列玩具推薦給了當時孩之寶的研究和發展部副總裁George Dunsay,後者當時正為當年在蠶食他們市場份額的新興品牌《百變雄師》而感到頭痛,這兩個玩具系列立刻引起了他的興趣,並立刻將其帶給孩之寶高層。
當時的孩之寶高層——包括史蒂芬在內都沒有能認出這堆花哨的日本玩具其實就是當年他們的親兒子特種部隊系列在日本留下的種被魔改的結果,而是興奮的立刻和日本方面Takara展開了合作,並順帶叫上了另一家日本和他關係很好的公司TOMY,也就是日後的特佳麗多美中的多美。
最初,孩之寶只是把系列以Diaclone的名字打包在北美進行了銷售,在前三款玩具推出就被售罄的爆紅後,他們意識到了這套玩具身上無窮的潛力,於是那個後來改變世界的創意誕生了。
(日後瞭解了一切真相的孩之寶,不知道會不會有種神奇的宿命論感覺呢?孩之寶把特種部隊交給Takara而誕生了變身生化人,而變身生化人誕生了微星小超人,從微星小超人誕生了戴亞克隆,從戴亞克隆又誕生了變形金剛,而變形金剛又拯救了孩之寶的命運。這種感覺就好像十年前一個地主隨便給了一個農戶一穗麥子,十年後地主家沒落了,受其恩惠的農戶卻還了他一座麥山一般的體驗。遭遇了至親背叛,江河日下的孩之寶,再一次迎來了他的崛起。)
由於新特種部隊的銷售案例,孩之寶當時已經和漫威漫畫以及動畫公司Sunbow有了合作的經驗,對於這套新的機器人玩具,三方決定如法炮製——傳說只靠一個週末的時間,漫威的編輯部就想出了日後影響幾代人的:兩大敵對體系(汽車人和霸天虎)、從冰冷的變形玩具變成個性鮮明的外星機器人:包含不同名字,性格,職務,能力等等的設定。
為了和《百變雄師》有所區別,變形金剛的編劇和設計者們故意將兩個派系的變形金剛的特徵區別放大,汽車人這邊的戰士大多是戴亞克隆車隊中的民用車,而霸天虎這邊F15小隊則是戰鬥機,而威震天和聲波則來自micro change中的間諜機器人。同時汽車人的顏色比較鮮明,霸天虎則比較軍灰,汽車人的眼睛大多是藍色,而霸天虎則統一是紅色。
1984年春,變形金剛在美國市場上發售,同年5月,同名漫畫上市,9月,《變形金剛:超越視覺》動畫的前三集被孩之寶當成和《特種部隊》系列一樣的電視廣告一樣付費投放到近百家美國電視臺,結果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孩之寶乘熱打鐵又推出了13集動畫,收視率繼續一路飆升,巔峰時有42%,是當年美國收視率最高的動畫片——於是該片也從需要付費播放的商業廣告搖身一變成為了各大電視臺爭相購買播放權的搶手貨,隔年的第二季也繼續熱播,並且該動畫系列還被引入了日本和歐洲其他國家,風潮比當年的特種部隊更甚。
有關後續變形金剛動畫的系列故事國內有許多同類文章和書籍描述過了,讓我們暫且放下不表(因為要說估計超過本文三倍體量也說不完,或者大家有興趣我們可以後續開專題來說)。讓我們回來看看玩具方面,動畫的大熱自然的引發了玩具的大賣——1984年,變形金剛僅在北美的銷量就高達1億1500萬美金。
如我們前面所說的,系列之初是將Microman和Diaclone的玩具引入組成的,事實上變形金剛組成最初就不止有這兩個系列的玩具,比如震盪波、大力金剛和天貓等角色就是從Tomy借來的機器人角色(天貓其實還是一名索斯獸呢)。
而在經歷了1984年的大賣後,更多的Microman和Diaclone角色被引入變形金剛世界觀,而同時的,孩之寶也要求Takara和其他玩具設計師為變形金剛專門打造全新的角色。
因為在第一季結尾驚鴻一現的大力神勾起了孩子們對"組合"概念的興趣,系列的第二季大量的推出了名為"組合金剛"的新玩法和新玩具,果然又是大受歡迎。到1985年的時候,變形金剛在的全球的玩具銷量給孩之寶帶來了近4億收入。
後來的事件大家也都知道的,1986年孩之寶為了清洗產品線,推出新玩具,在動畫電影《變形金剛:大電影》中"殘忍"的讓擎天柱,威震天,紅蜘蛛,救護車等一眾老角色戰死,用新一批的補天士、驚破天等角色登場。
這一營銷史上經典的"災難"事件的結果也是"災難"式的,變形金剛電影票房沒有達到預計,同時玩具銷量也一路下滑——孩之寶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些老角色在孩子們心目中已經不只是玩具,而是他們的夥伴了。同時,為了不再付出購買世界名車的使用費,後續第三季動畫和人物的形象大多取自未來的"科幻"造型,這一點也並沒能受到觀眾和愛好者們的認同。
那麼同一時間,特種部隊的產品線在幹嗎呢?事實上,當時特種部隊的產品一直被孩之寶捏在手上,放出的十分謹慎。(我們甚至可以懷疑變形金剛的某些市場營銷是當時特種部隊的探路石)。
隨著變形金剛的動畫成功,特種部隊在1985年也推出了動畫,動畫內容配合前幾年的漫畫,以在全世界正義行動的特種部隊大戰全世界最大的恐怖組織眼鏡蛇,同時玩具系列也搭配了大量的動畫角色和載具,從1985年到1986年,該動畫也播出了95集。
1986年的變形金剛電影發行失敗,讓原本預計同年發行的特種部隊電影被迫取消——因為他們用相同的套路殺死了動畫裡的人氣角色(包括眼鏡蛇指揮官)。後續的動畫製作也從Sunbow變成DIC動畫公司,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本動畫也和變形金剛的動畫系列一樣暫時完結了。
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在80年代迎來輝煌,也在同一個年代趨於平凡。後續變形金剛的產品從頭領戰士之後開發逐漸失去了日本設計師的支持,更多的是美國人自己的團隊設計(咦,這段為啥這麼有即時感?),但很明顯系列受眾們就開始不買賬了,系列從隱者戰士開始一路的銷量下滑,在持續了幾個系列後更是以G2為名意圖重啟,但終究還是趨於平淡了。
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的故事在90年代以後還會繼續,讓我們此刻把視線調整回孩之寶的整體來看一下,經歷了幾年大賺特賺的孩之寶真可謂是斗然而富。此刻的他從全美第6大玩具公司一躍超過美泰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而他的報復也就此開始。
1986年孩之寶推出了一系列名為Jem的娃娃系列,這系列女性換裝娃娃的矛頭直指美泰旗下的芭比娃娃。只不過比之芭比娃娃,這系列的女性更加成熟,性感和潮流。
1988年孩之寶又推出了一款名叫Maxie的娃娃,這次就更過分了,Maxie的尺寸大小完全按照美泰的芭比系列來進行設計——這意味著她可以穿戴芭比的衣服和飾品。
1991年,帶著榮光和一點點因為後續無力的憂慮,史蒂芬從孩之寶的掌舵人位置上退下,41歲的艾倫Alan Hassenfeld登上了這個位置,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帝國——一隻吞鯨巨鱷出現了。
來人,把作者推下坑
不過,這,就是下一次的故事了。
閱讀更多 玩聚物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