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的華潤漆,嫁入豪門威士伯後的酸甜苦辣

作者:大材研究,泛家居老闆經營決策內參,實戰精英們的每日讀物!

很多人想著嫁入豪門,很多公司希望被大佬收購。

最近20年裡,有不少曾經名震江湖的民族品牌,選擇賣給外資公司,大多數的日子過得並不好。

比如1954年投產的中華牙膏,1994年由聯合利華租用,市場份額未能提升,有邊緣化的風險。

大寶化妝品,強生花了23億元收購,居然也走向衰落。銀鷺2011年成為雀巢旗下的品牌,表現還沒有之前好。

小護士進入歐萊雅旗下後,現在快被人遺忘。還有新飛電器,那麼牛的冰箱公司,由新加坡豐隆集團掌控後,一直走下坡路,董明珠回應不同意收購新飛,認為它是沒有技術的企業。

塗料行業也有這麼一家公司,曾經被寄寓厚望的華潤塗料,曾經比三棵樹、嘉寶莉還要風光的主角,從2006年起背靠威士伯這棵大樹,也未能如願跟多樂士、立邦打成平手。

| 壹 |


2006年時,威士伯花了一筆大錢控股華潤塗料,據說是2.9億美元,持股80%,藉此佈局中國市場。

不過,收購之後的11年時間裡,華潤塗料雖然穩健增長,但並沒有爆發出多大的能量。

這位悍將,本來是足以抗衡多樂士的一家領頭羊級別的本土品牌。

我們先來看看,威士伯入主之前,華潤塗料都幹了什麼,有怎樣的地位?

時間追溯到1991年,華潤起家於順德。

這個地方,堪稱塗料勝地,誕生了多家塗料品牌,比如1997年創辦的美塗士,也是順德的。

華潤起步之後的幾年裡,中國塗料行業是沒有大佬的,一片荒原,只要你有靠譜的產品,就有可能拿下一塊市場。

據公開資料,從木器漆入手,華潤開始了自己的人生開掛曆史。

1993年推出銀珠、銀光等木器漆,其中的寶紅閃銀光木器漆風靡全國,成為傢俱流行色。

隨後又推出傢俱漆著色工藝,進一步完善該品類的服務優勢。

大材研究查詢發現,早年的時候,華潤木器漆產品優勢相當明顯,拿到過不少大獎,比如:

1999年,W及WT系列水性木器塗料,成為廣東的省級重點新產品;同年,紫外光固化塗料成為國家重點新產品、2001年入選國家火炬計劃;2002年,水性木器漆拿到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

之後又推行漆工簽約服務制度、佈局連鎖專賣店、環保型木器漆、塗料概念館,以及搭建免費的噴塗施工網絡,普及無氣噴塗。

在傢俱漆之後,華潤猛攻裝修漆業務,形成愛的、世紀明珠等裝修漆渠道體系,經銷商數量猛增。

之後再拓展建築塗料,推動華潤、愛的、世紀明珠的融合,以華潤品牌作為主打。

連番動作,成就了華潤漆拓荒者的地位。

1997年躋身順德十大民營企業、1998年廣東鄉鎮百強企業、2001年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2004年開始,入選中國化工500強、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等。在2005年時還成了聯合國註冊供應商。

尤其是華潤當時搭建的強大渠道體系,包括瀋陽、武漢、成都、泉州、長沙等塗料經銷商巨頭資源,被視為這家公司的護城河。

一直到2006年,威士伯看中,並投入重金收購,拿下80%股權。

事實上是,威士伯控股了華潤塗料母公司—香港駿業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相當於華潤重新換了大股東。

這個威士伯又是誰呢?

美國的塗料大鱷,英文名叫Valspar Corporation,創建於1806年,是世界第六大塗料公司,紐交所上市,全球有80多家工廠,僱員大概有2萬人,在全球25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產品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1984年的時候,威士伯銷售額就有3.5億美元,躍身全美第五大塗料公司;1995年的時候,營收已殺到8億美元。這個時候,中國內地還沒有像樣的塗料公司。

一部威士伯的壯大史,同時還是一部收購史,在控股華潤塗料之前,其收購對象至少包括了:Conchemco塗料、美孚塗料、ENTERPRISE塗料、DeSoto公司、Coates塗料、麗利工業等。

在拿下華潤之前,當時有消息稱,

華潤塗料的銷售額2006年時大概是23億元,2015年增長到了31個億。

也有說法是,在併購之前, 華潤耗時10多年,將自己打造成“民族塗料第一品牌”。

上面這個31億的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呢?

威士伯有財報顯示,2015年,中國區的銷售額是5.4575億美元,大概35.439億元人民幣。2016年,中國區銷售額4.6765億美元,當時算成人民幣大概剛過31億元。

由於威士伯在中國區的主力軍是華潤,所以這筆營收的貢獻主角應該就是華潤漆,佔比約在90%左右,畢竟威士伯本身的銷量相對有限。

折算到2015年,就是31個億左右,相當於收購後用了9年時間,增長8個億元,這個增長算得上比較穩健,但稱不上特別出色。

出人意料的是,威士伯中國區2016年的營收大幅下降了16.7%。

而同年,三棵樹漆的營收是19.48億元,體量還遠不及華潤塗料,但是三棵樹的增速是28.28%,而且2017年營收已超過26億元,跟華潤的距離越來越近。

當時有說法是,以威士伯的實力,將推動華潤在產品、管理與服務方面國際化,現實情況自然並未如願,華潤漆未能成為一線塗料品牌裡的標杆,在同等情況下,它的聲勢反而不如收購之前。

至少在收購前,華潤曾長時間穩坐“民族塗料第一品牌”的寶座。收購後,含華潤在內的威士伯中國區業務,整體能夠排在前5名,但是面臨眾多新勢力的挑戰,這個位置還能坐多久,答案可能並不樂觀。

2010年後,威士伯空降多名高管,開始接管華潤,隨後原有的渠道體系裡,採用多種辦法刷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建旗艦店、體驗館,在華潤塗料品牌名前面加上“威士伯”等,不過收效甚位,威士伯本身的影響力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2017年6月,美國另一家塗料巨頭宣偉出手,拿出93億美元收購威士伯塗料,華潤再次易主。

威士伯入主後,雖然華潤營收增長不是特別耀眼,但是這次轉手宣偉,賣了個好價錢。

有行業媒體測算,按2015年威士伯的營收數據計算,華潤塗料大概佔到威士伯中國市場的90%,而中國市場佔了威士伯整體的12%,由此得出,華潤塗料能佔到威士伯的11%,結合93億美元的轉讓價,華潤作價相當於10個億美金。

意味著,威士伯持有華潤11年後,僅轉手差價,有可能賺了7個億美金。

| 貳 |


剛收購的時候,華潤漆避免被視為外資品牌。

當時的核心人物、集團董事局主席梁俊謙回應業界疑問時指出,威士伯不參與華潤塗料具體的管理工作,華潤塗料作為民族品牌的性質不會因此改變。

之後的4年時間裡,威士伯確實沒有插手華潤的經營。

臨近5年時,情況改變,2010年3月,康曦廷(Scot Kastens)以“華潤塗料集團總裁”的身份出現,疑為威士伯空降的新掌門人。這位康曦廷同學,2009年的時候,還是威士伯的市場營銷副總裁。

在2010年的華潤經銷商會議上,時任威士伯亞太區總裁兼華潤塗料集團首席執行官陳睿德(Robert Lavichant),還有康曦廷都發表了演講,傳達出威士伯與華潤塗料融合的聲音。

2011年時,韓德信(Gary E.Hendrickson)接任威士伯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宣告華潤塗料的管理層開始大變動時期,正式開始。

威士伯的老大韓德信,對中國市場特別感興趣,接任CEO後,不過幾個月,就出現在了上海旗艦展廳的揭幕式上。後來又參加威士伯順德研發中心落成儀式;連威士伯的長沙店開業,他也去了。

這一切跡象都表明,威士伯也要在中國做終端市場,布點速度還非常快。事後驗證,確實如此。

連生產工廠與銷售公司都納入了計劃,比如天津建新廠,順德組建國際性研發中心,在上海註冊威士伯諮詢公司等。

據大材研究統計,威士伯一直在增設公司,目前已有威士伯塗料(上海)有限公司、威士伯塗料(廣東)有限公司、威士伯塗料(天津)有限公司、威士伯麗利工業(上海)塗料有限公司、威士伯東莞麗利塗料有限公司、威士伯(香港)有限公司等。

不同公司專注的業務進行了區隔,涵蓋了建築塗料、家庭裝修漆、傢俱漆等民用塗料,以及工業塗料、汽車修補漆等。

很早的時候,行業人士就注意到,威士伯在建廠等動作上,並沒有以華潤塗料的名義展開,有可能是淡化華潤品牌、主推威士伯之舉。

另一個現象是,威士伯對華潤塗料的員工動刀,高層領導裡已經很少有華潤原來的操盤手。2010年康曦廷空降後,原來華潤建築塗料BU副總裁金鑫,跳槽到歐司朗。

原來的董事局主席梁俊謙,2010年的報道里也成了“原董事局主席”,低調離職。作為持股的創始團隊來講,從變現來看,結局應該是很滿意的。

老華潤的高管離開,針對基層員工的裁撤隨後到來,這事兒曾經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南方都市報》、網易家居等媒體也做過專項報道。

輿論對外資入主前後的華潤也是兩重天,收購前,作為民族塗料品牌的代表,華潤廣受推崇與讚譽。

威士伯控股之後,每當討論聲起,華潤經常處於風口浪尖,多數時候會遭遇質疑,日子過得不太平。

| 叄 |


被納入威士伯旗下後,社會上負面聲音比較多,大多人將華潤變賣的事情,視為又一家本土品牌的跌落。

事實上,華潤一直是非常努力的。

大材研究梳理發現,無論是2006年到2010年期間,老華潤們主持華潤的經營,還是2010年之後,新的管理層空降,這家公司其實付出過眾多艱辛,有過多次創新舉措。

比如2008年時,跟美國迪士尼公司合作,推出面向兒童房的妙想漆,將迪士尼元素帶到家居塗裝領域,這在全球範圍內,也算得上行動很早的。

這款妙想漆,其實也是比較早的兒童漆,大材研究認為,毫不誇張地說,正是華潤在妙想漆上重金投入,以及掀起的大規模推廣,對兒童漆市場的催熟,功不可沒。

而且領先很多同行的是,2008年時,華潤已推出可配色、調色的“配色坊”系統。很多同行到2010年之後,才開始考慮上線塗料的配色系統,改善購物體驗。

2009年,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同時多年穩坐中國化工企業500強行列,2010年時再次成為佛山納稅超5000萬的企業。

到2011年後,老華潤的核心團隊大多離開,主角換成了威士伯,同樣展開前所未有的攻勢,比如在多地建研發中心、生產基地、旗艦店、技術培訓中心、體驗館等等。

只不過,當時建的很多生產基地,都是以威士伯的名義落地。而且為了體現威士伯,還在華潤塗料的品牌名稱前,加上了“威士伯”前綴。

總結起來就是,威士伯在完成華潤塗料的管理團隊更迭後,開始走兩條路,一手抓威士伯,試圖借華潤的渠道資源加速中國市場滲透。

另一手繼續抓華潤,沒有放棄,堅守漆業真專家的定位,以A+為線索搭建由竹炭、妙想、純境構成的產品體系,同時推出了A+刷新服務、非煩服務等,緊跟消費市場的變化,但是,再難成為行業的風向標。

一個插曲是,華潤漆曾力推天貓店,不過現在已經無法查詢到華潤漆的官方旗艦店,僅在部分第三方網店上,看到有華潤漆的產品在售,有可能暫時放棄了電商渠道。

大材研究創始人、資深分析師鄧超明發現,在泛家居行業裡,塗料、瓷磚兩個行業的電商走得異常艱辛。塗料行業裡還有多樂士、立邦、三棵樹等公司堅守。

畢竟有公司藉助O2O的成功推行,打通了電商的任督二脈。把經銷商拉到電商體系裡, 提供送貨、塗刷與服務支持,與廠家建立合適的分賬機制,自然是有可能把電商帶起來的。

據塗飾商情一篇報道,2006年併購前,華潤塗料年均增速都在30%以上,尤其是木器漆領域,競爭對手根本追不上,管理與渠道在業界也是首屈一指。

之後的數年裡,增速多少有一些下滑,威士伯自有品牌的影響力也沒有提升上去,華潤也沒能明顯增強,這個從威士伯的財報可以看出。

2010年-2014年,威士伯全球銷售額分別為32.27億美元、39.53億美元、40.21億美元、41.04億美元、45.22億美元。
中國區呢,這五年時間裡,銷售額分別為4.18億美元、4.88億美元、4.98億美元、4.85億美元、5.33億美元。

大勢確實是增長,但對比立邦、多樂士、三棵樹等頭部公司,增速相對落後。

到2017年時,《塗界》發佈了一份“2017年中國傢俱漆品牌Top25”榜單,基於2016年傢俱漆銷售額,華潤漆以12.28億元排在第三。

前兩名分別是,13.26億元的嘉寶莉、12.95億元的展辰。

緊隨其後的是巴德士的11.45億、長潤髮的11.23億、君子蘭的10.31億、大寶漆的8.24億漆、漆寶的7.82億、名仕達的6.78億、百川的6.43億,以及千葉松、紫荊花、匯龍、歐文、駱駝漆、阿克蘇諾貝爾、長實、友邦、美中美、寶山、雷巴、澳達樹熊等。

大材研究看了一下華潤漆、華潤塗料兩個關鍵詞的百度指數, 從2011年開始,發現增長趨勢不明顯,2015、2016年還在下滑。

要想再拾往昔輝煌,華潤漆還需要一些足夠改變現狀的大動作。

歡迎關注:大材研究,泛家居老闆經營決策內參,實戰精英們的每日讀物!有用的洞察與見解,建材家居與裝修人正在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