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流經池州主城區的母親河---清溪河,從下到上分別是下清溪河、上清溪河、白楊河,其源頭就是貴池梅街源溪村。為何叫源溪,也許正是取義清溪河源頭之意。源溪村座落於池州市貴池區南部山區,九華山西麓,在佛教聖地九華山的"三天門"下,貴池區最高峰"三根尖"在其境內,是貴池區兩大水系之一的"白洋河"發源地,一條清澈的源溪河終年奔騰不息。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山場面積2050公頃,耕地850畝,國家公益林面積1560公頃,森林覆蓋率95%,是美好鄉村建設示範點。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水口林 源溪村自然風光秀麗,境內古樹林立。"村頭水口林"依山傍水,歷史悠久,自曹氏入住以來,歷經千年滄桑,一直保持其原始風貌。水口林古樸、蒼勁、幽雅,蒼天聳立,頗為壯觀,面積200多畝,百年以上樹木有118株,珍貴的樹種有金錢松、楓香、青檀、河柳、望春花等。

多少年來,眾木挺拔的水口林為村莊的人們擋風祈福,陪伴著村民走過了每一個春夏秋冬。夏天這裡生機勃勃,鳥語花香;夏天這裡綠蔭如蓋,清新涼爽;秋天這裡楓葉飛舞,碩果累累;冬天這裡銀裝素裹,禦寒迎春。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村口200多畝水口林,庇廕著源溪人的春夏秋冬

萬擔山位於鎬溪曹、鎬溪金的北面,坡度平緩,像個半球狀臥立大山。萬擔山源於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部隊在此駐軍。據史料記載,石達開率部攻克安慶後迅速佔領池州,由於人多糧少,城裡難以維持生計,幾十萬的部隊分成多路向劉街、棠溪山區進駐,養精蓄銳,建立根據地。到源溪的部隊有幾萬人,山區地少,一些大戶家的備糧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於是在練兵之閒墾荒種糧,堅持練兵、種糧兩不誤。據當地老人說,太平天國在源溪居住達兩年多時間,每年都要生產糧食上萬擔。為了記住這段歷史,當地人稱此山為"萬擔山"。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萬擔山

鳳凰尖 在源溪村部的樓上向南望去,群山中有一座向前挺拔、高聳矗立的山峰,酷似一中高昂的鳳凰,峰頂當地人稱之為鳳凰尖。正是這座鳳凰尖才引來了鎬溪曹的始祖們來此居住。經過400年的孕育,清朝康熙年間源溪出了文武狀元---曹曰瑛、曹曰瑋。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鳳凰尖

柯家橋 元末,農民起義軍頭領陳友諒的副將柯天奉因戰事不利,攜帶鉅款和近萬人馬回到家鄉徐村柯。由於過去一直使用木橋,人多出行不便,於是修建了這座單孔拱橋。橋高9米、寬10米,一律用磨製的石塊砌成,雖經500多年的洪水洗刷,至今依然保持原貌而且堅固無比,給上九華山燒香敬佛和當地老百姓出行帶來很大方便。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柯家橋

七星石

在徐村柯村莊的前面有一條河,是白洋河的源頭。千百年來,洪水都是沿著古老的河道,很有規矩的從上而下,流到下游。在長達千米的河道上,有七塊巨大的石頭零星的屹立在彎道、溢口,守護著河埂,阻擋洪水肆意亂竄。原來這七塊石頭就是七星石。千百年來,七星石就像七顆定海神針守護著源溪老百姓。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七星石

天坑 在魯軍山的中央有個大坑,所以該山又叫天坑,底部還有淤泥。雨水是從底部的一個洞口流出去的,究竟流向何方,沒有人能說清楚,只是傳說有人在天坑裡放了東西,一場大雨後,在徐村柯西南的仙姑洞發現了。因此就有了天坑裡的水流入仙姑洞,然後流向白洋河的說法。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天坑

黃崖絕壁 三根尖下,有塊近千平方米的石壁,當地人稱之為黃崖絕壁。其有四絕:一是陡峭,整個石壁與地面水平線垂直;二是平整,這麼大的石塊煤油凹凸不平的石塊,沒有樹木,沒有雜草,像堵牆;三是色豔,整條石塊呈金黃色,夕陽照射,栩栩生輝。只是近些年來,由於礦物質外溢,顏色有些混雜;四是無人敢攀爬。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黃崖絕壁

三根尖 據老人說,三根尖上也有廟宇,庵堂很多,聽說新羅王子金喬覺到此,都前來相迎,並在山峰上談佛論經。其中有三人站立,二人坐著。看上去的確是三個石頭矗立,二個石頭臥倒,故又稱"五僧談經"。

大美池州源溪——藏在深山裡的瑰寶

三根尖


為了拯救即將消失民風民俗風情,傳承弘揚家族家規家訓宗祠文化,歡迎聯繫。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