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毛主席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 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著名的《送瘟神》: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詩詞寫出了千百年來勞苦人們備受血吸蟲肆掠的悲慘遭遇,極大的表現了偉人對過去的無奈和對戰勝“小蟲”的欣喜。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明朝嘉靖《池州府志》風土篇中有"夏秋炎涼失和,多成痢"的記載。清光緒九年《貴池縣誌 風土篇》亦有"江南卑溼,多女少男"的記載。《石臺縣志》有本縣八九都"廋生嘉祥患鼓脹,絕欲食"的記載,所列症狀均與血吸蟲病患者症狀和體徵相似。其時至今近300年。清末明初許多外國專家都描敘和提示長江兩岸有血吸蟲病。解放後經調查證實,當時報告所涉及的地方,皆為較重的血吸蟲病流行區。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血吸蟲病在池州有很長流行史,俗稱"膨脹病"、"大肚子病",是區內流行最廣、危害最嚴重的地方病。據歷史記載,1927-1931年,貴池縣因血吸蟲病死亡者達9000多人,房屋倒塌千幢,田地荒蕪萬畝。1952年,該縣棠溪鄉有57個育齡婦女因患血吸蟲病不能生育,251個青壯年發育不良而喪失勞動能力,1968年以前徵兵體檢無一人合格。該鄉曹村的碾子下村,原有120戶,到1949年只剩1戶4人,其中三人是血吸蟲患者,只有一個剃頭匠因為不下田勞作倖免於難。梅村汪家村百年前有100多戶,到1949年只有20人,其中16人是丈夫死於血吸蟲病的寡婦。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區內東至、青陽、銅陵、石臺各縣也是血吸蟲肆掠,老百姓痛苦不堪,不少地方出現"寡婦村"、"羅漢村"、"無人村“。如東至縣建東鄉江窯、甄窯兩個村,石臺縣珂田鄉珂田村,青陽縣丁橋鄉丁橋村,貴池解放鄉白楊大隊都是遠近聞名的"寡婦村"。當地流行著一首民謠"瘟神折磨病纏身,家破人亡鬼吹燈。反動統治心腸狠,造就羅漢無人村,鄉村四野無人居,萬畝良田無人耕。走進村莊不見人,只聽屋中啼哭聲。"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解放後黨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經過近60年的滅螺、查治、群防群治,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績,絕大部分疫區鄉鎮達到傳播血吸蟲病控制標準,取得了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勝利,為保護人民健康、增強人民體質、振奮精神、促進生產發展、加快社會主義建設起了巨大作用,疫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農村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畜力減少,防止水平的提高,”一樣悲歡逐逝波“,昔日的”寡婦村“如今已經變成山清水秀、生活富裕、歡樂祥和的風流村。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不應忘卻的記憶——華佗無奈小蟲何


為了拯救即將消失民風民俗風情,傳承弘揚家族家規家訓宗祠文化,歡迎聯繫。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