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毛主席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著名的《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诗词写出了千百年来劳苦人们备受血吸虫肆掠的悲惨遭遇,极大的表现了伟人对过去的无奈和对战胜“小虫”的欣喜。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明朝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中有"夏秋炎凉失和,多成痢"的记载。清光绪九年《贵池县志 风土篇》亦有"江南卑湿,多女少男"的记载。《石台县志》有本县八九都"廋生嘉祥患鼓胀,绝欲食"的记载,所列症状均与血吸虫病患者症状和体征相似。其时至今近300年。清末明初许多外国专家都描叙和提示长江两岸有血吸虫病。解放后经调查证实,当时报告所涉及的地方,皆为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血吸虫病在池州有很长流行史,俗称"膨胀病"、"大肚子病",是区内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地方病。据历史记载,1927-1931年,贵池县因血吸虫病死亡者达9000多人,房屋倒塌千幢,田地荒芜万亩。1952年,该县棠溪乡有57个育龄妇女因患血吸虫病不能生育,251个青壮年发育不良而丧失劳动能力,1968年以前征兵体检无一人合格。该乡曹村的碾子下村,原有120户,到1949年只剩1户4人,其中三人是血吸虫患者,只有一个剃头匠因为不下田劳作幸免于难。梅村汪家村百年前有100多户,到1949年只有20人,其中16人是丈夫死于血吸虫病的寡妇。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区内东至、青阳、铜陵、石台各县也是血吸虫肆掠,老百姓痛苦不堪,不少地方出现"寡妇村"、"罗汉村"、"无人村“。如东至县建东乡江窑、甄窑两个村,石台县珂田乡珂田村,青阳县丁桥乡丁桥村,贵池解放乡白杨大队都是远近闻名的"寡妇村"。当地流行着一首民谣"瘟神折磨病缠身,家破人亡鬼吹灯。反动统治心肠狠,造就罗汉无人村,乡村四野无人居,万亩良田无人耕。走进村庄不见人,只听屋中啼哭声。"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解放后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经过近60年的灭螺、查治、群防群治,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绝大部分疫区乡镇达到传播血吸虫病控制标准,取得了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胜利,为保护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振奋精神、促进生产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巨大作用,疫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力减少,防止水平的提高,”一样悲欢逐逝波“,昔日的”寡妇村“如今已经变成山清水秀、生活富裕、欢乐祥和的风流村。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不应忘却的记忆——华佗无奈小虫何


为了拯救即将消失民风民俗风情,传承弘扬家族家规家训宗祠文化,欢迎联系。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