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大連和煙臺有必要通海底隧道嗎?

貓哥愛下廚


個人以為,這個通道太重要了,必須要修。

從影響輻射角度上講,南方有香港、深圳、廣州等經濟圈,華東有上海經濟圈,華北面對黃海的港口,只有一個青島算是一個大港可以作為經濟圈。作為一路一帶的起點之一的青島作用肯定無可厚非,但是看看地圖,從青島到省會濟南之間,再沒有一個大型港口可用,鐵路雖然可以帶動沿線發展,但畢竟作用還是有限。再加上要管顧廣袤的山東甚至部分江蘇地區內陸,青島已經的經濟圈影響已經到了極限。想要擴大,就要加大投入,而這樣就更不可能顧及非青島地區。而威海、煙臺地區即便有優良港口,但投資力度小,勢必會被青島越甩越遠,因為與最近的青島繁華做對比明顯,極有可能導致招商引資困難,沒有資金就更顯落後,形成惡性循環,幾乎成了山東省的“闌尾”。能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為它們再找一個新港口帶動經濟發展。

離威海煙臺最近的另外一個大港,就是隸屬遼寧管轄的大連了。通道建立後,有以下幾個好處:

1、大連港是北方的大型優良港口,相對煙臺威海,各種設施齊全,本身就擁有成熟的港口優勢,比重新投資建一個新的大港、引進設備、培養管理人員、建立通往內陸的經濟紐帶要經濟划算得多。

2、大連是東北第一個擺脫計劃經濟的城市,市場發展也需要吸納資金、人才,更容易受到國家政策、資金照顧,有足夠的動力帶動威海和煙臺一起發展。

3、在大連成立的自貿區,與威海距韓國距離最近的優勢可以優勢互補,在擁有韓國領事館的瀋陽獲得更多便利。另外由於朝韓關係全面緩解,而朝鮮又急需發展經濟,再加上與朝鮮一江之隔的丹東,完全可以構成一個遼——魯——韓——朝的小“東北亞經濟圈”。再加上歷史原因,日本一直對大連地區有著某種情懷,都有可能加入進來,其經濟總量完全可以壓倒性勝過“環渤海經濟圈”的規模。

4、大連地區的文化習俗,與山東更接近。所謂“投資不過山海關”,關內投資人從西面“出關”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東北人的習慣。但可以以大連地區為緩衝跳板,適應東北的投資環境,逐步北進,進而盤活東北經濟。這也是國家最願意看到的。

所以說,個人以為,這個跨海通道的建立是意義重大的。


林則漸


有必要在山東和遼寧之間的渤海修建海底隧道嗎?有!而且很迫切!但是目前來看卻根本不能上馬建設。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著面積達7萬平方公里的渤海,這兩大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的寬度實際上只有一百多公里,如果在這兩大半島之間修一條跨海通道的話,那無疑好處很多,因為這樣在交通上可以直接連接我國東北和華中華南地區,將環渤海經濟區形成一個真正的“圓環”,東北和山東半島以及華中華南地區的人員和物資運輸不再需要繞道京津唐地區,而且這條通道還可以形成東北-東部沿海大通道,從黑龍江哈爾濱以近乎一條直線的方式直達廣東,交通運輸方面的便利不言而喻,同時這條隧道也可以加強我國東北和山東半島、華中和華南地區的文化、旅遊聯繫和交流,一言以蔽之, 這條大通道可以將我國東北與山東半島和華中華南地區在各個方面都聯繫得更加緊密,好處那是大大地。


社會上關於在渤海海峽修建跨海通道的提法也是由來已久,不少機構和國家相關部門也做過評估,大通道修建方案也很多,早期有人提出要在煙臺和大連之間修建跨海大橋,後來有人建議使用橋隧並用的手段,或者稱之為南橋北隧,再後來,有人根據成本計算認為最好建成全隧道通道,而且這樣不受天氣影響,也不用考慮渤海海峽冬天結冰破壞橋墩。




於2013年8月份定稿的一份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方案設計全長123公里,若按這個方案建成的話,那麼這條大通道將超過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隧道,成為世界第一跨海隧道。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其整體投資大約在2600億元左右,屆時從大連到煙臺最多隻需要40分鐘。他認為該項目可由鐵路總公司以及山東和遼寧兩省共同出資,用他的話說“若按照每年返利8%來計算,12年就差不多會收回成本,12年之後就是純收益了。”





那麼既然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好處非常多,方案也有了,也能很快回收資金,卻為什麼遲遲不見行動呢?其實這裡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自然因素,我國東部最大的地震帶——遼東-郯廬地震帶就從附近經過。


遼東-郯廬地震帶北起遼寧北端和吉林交界的地方,之後向西南一路經過遼東半島西部,渤海海峽西側,再從煙臺地區西側走向臨沂、徐州,直達安徽廬江,而且這還是一條非常活躍的地震帶,經常發生震級很高的地震,比如1969年的渤海7.4級地震,1974年1975年的兩次7.4級左右的海城地震,今年5月18日發生的吉林松原5.7級地震,也位於這條地震帶上。

但這條地震帶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地震比上面的人都大得多,那就是公元1668年(清朝康熙年間)發生的郯城大地震了,其震級為8.5級,烈度為12度,相當於唐山大地震能量釋放的20多倍,公元1888年的時候,渤海灣中還發生過里氏7.5級的地震。




如此頻繁的大級別地震的發生,任何橋樑專家和隧道設計者都不能忽視,這絕對是對任何形式的跨海通道的巨大考驗,目前還沒有保證安全的能抵抗7到8級地震的長距離大通道技術,所以這個項目並不能貿然上馬,如果花費了兩三千億的資金、耗費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建設起來,卻無法抵抗地震的襲擊,那損失就大了,所以我們不能著急於趕緊把這條跨海大通道建設起來,而是應該在成本和收益支持的情況下,在安全技術上能有足夠的保證時才能立項建設呀。


科普大世界


初步看了一下,同意修的大多是大連人,不同意的多為山東人。可以理解,大連被窩在這尷尬的半島,出行陸路只能北上,自駕遊只能吉林瀋陽山海關三個方向,每年過節出行後鹽高速口就像被掐著嗓子的公雞,有錢都沒地花!所以我們迫切的想要一條南下的通道來緩解!而山東就不同了,中原大地四通八達,去哪都方便,去大連玩玩可以坐船,去吉林可以直接飛機,根本不需要這條路!這樣想也很有道理,花這麼多錢修這麼條路不知多少年能回本。

但有一點大家都知道,只是不願意去想,那就是這條路每年會為國家節省多少資源?以前環渤海灣走一圈需要1600多多公里,而修了隧道後節省了1500多公里,按沈大高速的流量來看,每年為國家節約的能源和減少的排放是非常可觀的!

這些大家都知道,只是一些人不願意去想,認為這和他們沒關係,更有一些人說什麼不修是怕東北人進山東,佔領山東!這我就不能忍了,孔孟之地禮儀之鄉這麼快就忘本嗎?往遠的說,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大連地區是不毛之地,中原(主要是山東)大量人口遷徙大連地區墾荒安家,山東沓氏縣舉縣搬遷,至今大連地區仍有該城遺址,可以說現在的大連人都是中原人的後裔!兩地人一衣帶水血脈相連!

往近的說,你去大連瀋陽等地市內隨便拽個路人打聽打聽,十個有八個祖籍都是山東的,自己祖宗回家都不讓,這就是山東人民的氣度?忘了幾十年前你們的祖宗是怎麼拄著柺棍抱著孩子一路要著飯闖關東的嗎?就算拋開這些祖宗不說,東北人想佔領山東還用走海底隧道嗎?走山海關都比過旅順近!至於那些說一些技術上的原因,一些安全上的問題,以及潛艇軍艦的問題,就不是我們需要操心的了,國家既然有這個意向,那技術方面肯定是成熟的,至於安全方面,這就像飛機和火車的事故率一樣,輪船出事的概率要遠大於海底隧道!總得來說,這東西就跟修高速一樣,修和不修都能走,但交通方便後帶來的好處是持續的、廣泛的,長遠效益遠大於眼前投資!




我信你奶個嘴


沒啥必要。主要是因為目前雖然東北經濟發展緩慢,但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考慮,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的跨海通道其重要性遠遠沒有被列入日程……

先別總分析技術或者客觀條件,只要想幹,沒有幹不成的事兒,關鍵看政府想不想做。比如某些徐州人成天吹捧的淮海經濟區(淮海省),在某些徐州人看來這簡直是要爭分奪秒的大事兒,但從全國的角度考慮,這就是個屁大的事兒,等等再說吧……

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始終是在東南沿海,所以那些戰天鬥地的奇蹟,也多數是在這些地區,比如上海的東海大橋、再比如港珠澳大橋……但從份量上來說,煙大通道顯然還沒有這麼強的戰略意義……指望中央給政策給錢來造,那不知道猴年馬月呢……中央現在的重心,一個是圍繞幾個超級都市圈的發展比如京津唐、比如長三角,比如珠三角;再一個就是一帶一路帶動中心部地區的發展。很遺憾,渤海跨海不在其列。

雖然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停滯,但這個問題的原因很複雜,尤其是渤海跨海通道即便是造了,對於緩解東北目前局面很難有什麼脫胎換骨的促進,最多就是煙臺到大連更便利一點,後續要做的事兒太多了,煙臺至今都尚未大規模接入高鐵網絡,修這麼個跨海通道沒啥意義……

更何況,還有個潛在的戰略風險,渤海跨海通道離朝鮮太近了。

最後還得考慮,海南到湛江的跨海通道還沒造呢……從任何一個角度,這個都比渤海的跨海更有戰略意義。


搬不動的小強


從戰略意義來說,也是應該建的~日本對中國還是虎視眈眈~東北亞地區還不是那麼安全穩定~一旦這條通道打通~就等於把東北地區緊緊的拉住了~一旦有變,可以迅速調動各個方向的力量~對於東北亞的安全會有很大影響~



我認為,近期不會立案,更不會動工,原因如下:

第一,如修這座跨海大橋,直接受益的地區,主要是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地區,受益面不大。第二,成本太大。修建這座跨海大橋,需開支幾千億人民幣,需耗時近十年。可替代的方案存在,如修建環渤海高鐵,既成本低,又耗時少,受惠地區多,目前已在進行中。第三,遼東半島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經濟低迷,現有的海港較多,貨運量不多,運能過剩,修跨海大橋的緊迫性不突出。第四,環渤海灣地區,現有的鐵路和交通設施,密度較大,不是國家重點發展和配置基本設施資源的地區。綜上所述,近期不會修建聯接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的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太湖船伕


大連和煙臺當然有必要建海底隧道!這樣東三省和山東省貿易直接不用經過河北省和北京,路途近了不止一點點!關鍵是打通了環渤海經濟圈最後一環。對於山東和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都很有推動作用!這個工程已經提出來好多年了,只聞雷聲不見下雨。為什麼呢?其實這些年一直在研究技術問題。一直都在論證可行性。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吧。沒錯,這個隧道也位於渤海海底的地震帶。現在的技術建個海底隧道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因為要經過地震帶,不得不考慮建成之後萬一哪天地震發生了怎麼辦?隧道能扛得住地震嗎?這個隧道可不是個小項目,動輒千億。一旦地震出現斷裂進水後果不堪設想。可能整個工程毀於一旦。所以只能等待進一步的考證以及技術的攻關。這不是危言聳聽,就是最近幾年,蓬萊長島海域還發生過地震,震級不大3-4級,時間也很短有時只是十幾秒。但是不代表以後沒有強震。




天外天171552989


關於修建渤海跨海隧道,將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貫通的想法,已經提了很多年了。早在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就對外表示,將來的二三十年內,我國將考慮修建包括渤海跨海隧道在內的5條跨海隧道。2012年的全國兩會上,時任遼寧省長陳政高曾表示,希望儘早推動渤海跨海隧道動工。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是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組長。2014年時,王夢恕院士的團隊曾拿出一個煙大海底隧道的總體方案。

根據王夢恕院士的方案,整條隧道全長123公里,隧道內只跑火車,不設公路,因為跑汽車需要通氣,且容易造成廢氣汙染。火車設計時速為250公里,從煙臺到大連全隧道通行,兩地通達只需要40分鐘左右。

當時,很多媒體都對王夢恕院士的這個方案進行過報道。王院士當時還透露,將以中國工程院的名義,向國務院提交這個方案。如果國務院審批通過的話,最快3年後就能動工建設。

不過,截至目前,渤海跨海隧道也沒有動工的消息。日前公佈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功能實施規劃》中提到一句:開展渤海跨海通道前期研究論證。

建設渤海跨海隧道,肯定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從山東到東北,需要繞道河北、天津,還渤海灣一圈,耗時費力;如果建成渤海跨海隧道,煙臺到大連直線距離僅有150公里,高鐵通達半小時足矣。交通通達之後,將打通山東與東北的各方面聯繫,大力推動山東半島經濟與國家東北振興戰略的協作。


齊魯壹點


我來回答一下地震帶的問題,大連瓦房店紅沿河核電站就坐落在這個地震帶上,還有大連周邊的化工企業,以及建在這個地震帶上的其他城市。如果發生大的地震,這些城市都毀掉了,還在乎一個隧道嗎?所以,地震帶不是理由。


老鼠愛貓16496927


縱觀渤海是我國最大的內海,而渤海沿岸的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是國內兩個最大的半島,兩個半島直線距離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是因為渤海海灣橫跨在兩個半島之間,使得兩地陸路距離超過了一千五百多公里,通過大連和煙臺之間修建海底通道鏈接遼東和山東是十分的有必要的。


煙大海底隧道的修建按照作用層次可以連接三個層面的區域。 第一個層面鏈接煙臺和大連,煙臺和大連都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港口城市,煙大跨海通道的修建也將使得兩個城市成為通道最大的受益者,會使得大連和煙臺在相對日韓等城市中更具備國際競爭力,更具備城市吸引力,加之兩個城市經濟實力雄厚,且從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講有很多相同之處,通道建立後可以更加促進兩座城市的交流發展,促進兩座城市共同提升。



第二個層面鏈接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跨海通道一旦建立將實現全國最大的兩個半島城市群的串聯,環渤海經濟圈也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半島城市群融合在一個經濟圈內,有助於國家打造強有力的經濟發達區域。

第三個層面鏈接華東區域和東北區域,東北老工業基地目前三個省份的人口流失十分嚴重,東北三個省份進入關內陸地長期只有山海關一條線,一旦煙大海底隧道的修建,勢必將使得東北區域和華東經濟發達區域高效連接,對於復甦整個東北的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看下英法兩國的英吉利海峽通道,通過通道對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國際合作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通過煙臺海底通道有利於東北和華東區域的資源互補利用,東北產糧大區源源不斷的向華東經濟發達省份進行糧食的輸送,加快了東北和華東的一體化進程,保證東北在東北亞經濟政治關係中的競爭力。


最新消息隨著今年5月4在煙臺舉辦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新成果發佈會,新一輪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與環渤海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所以近期,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將會和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將在煙臺聯合舉辦“新時代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與環渤海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研討會”,再次推進跨海通道研究論證,進一步服務國家決策。

如有不同見解,請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