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作者丨台应新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今年的十一假期里,中秋节和国庆节我们一起过了!

(小编忍不住多句嘴:您只说了一遍!嘎嘎!)

往年的景象是,还没有进入农历的八月,各个生产月饼的厂家就按捺不住滴水报恩的心,把早已准备好的各色月饼推进商场、送入超市、摆上店铺,想尽快地催热迎接中秋的市场,尽早地赚资金、去库存。

今年照常热闹,包装各异的月饼又是早早的上市啦。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我也与往年一样,也是早早地跑进超市,买了两个(每个五元)济南知名厂家的独立包装的五仁月饼,说白了,我并不是非常喜爱吃月饼,但是每当中秋时节,我就是想品尝一下五仁月饼中那股青红丝的味道。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据销售人员说,在众多的元宵品种中,要数黑芝麻馅的卖的最好;在繁杂的月饼品种里,要数五仁月饼销的最多。为什么?想来想去,原因之一,应该与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始终不变的口味有关。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在我小时候,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乏味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最盼望的就是两个节日——春节和中秋节。每年临近农历八月,父母都要提前买好月饼,但是不许提前吃,要等到八月十五的晚上,母亲才会把早已油透了包装纸里的月饼拿出来。那时家里穷,母亲只是挑选几种月饼各买上两个,然后把每一种馅的月饼切成四块或六块,摆在盘子里,这时候还是不让吃,要等爸爸下班回来炒好菜、倒上酒才开始过节。就在月饼上桌和爸爸没下班这段时间里,我和妹妹的眼睛始终离不开那扰心的诱惑,妈妈总是不忍心说,你们先出去玩玩,看看你爸爸回来了吗。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看着夜色在逐渐变浓,看着圆月在渐渐升起,看着星星在挑逗我的食欲,看着远处属于爸爸的那辆自行车。

等到酒菜上桌,爸爸喝酒,妈妈煮饺子,我们就贪吃月饼。说是“贪吃”,也不过是分尝几小块不同味道的月饼,每次还要留下两块明天上学的时候吃。记得那时我最爱吃“五仁”月饼,里面除了核桃、仁、瓜子仁、黑白芝麻外,就是那红红的绿绿的“青红丝”既好看又好吃。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青红丝”,不但“五仁”月饼里有,“什锦”月饼里有,连济南“一大”和“泰康”食物公司自产自销的油茶里也有。它给我的口感是,清爽的桔皮味道溢满口腔,果仁的香味遮盖不了它、果酱的甜味掩盖不住它,吃起来爽口,嚼起来有韧性,看上去有食欲。有一年中秋节,妈妈给了我一个整个的“五仁”月饼。过了好几天,我才把它掰开,先把里面的核桃仁、瓜子仁挑着吃了,最后把“青红丝”包在纸里,留在上学的路上慢慢地、一根儿一根儿地品尝。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听老人说过,“青红丝”最正宗的原料应该是用陈皮切丝、上色、拌糖、晾晒等工艺腌制而成,后来改用新鲜的桔皮取而代之。再后来,可能是因为“色素添加剂”的缘故,大部分的生产厂家为了“避嫌”,往食品里添加“青红丝”的越来越少,甚至改用其它原料代替。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近几年,每当清爽的中秋之夜,我品尝完那品种繁多、价格昂贵的月饼之后,站在大街上或临窗眺望,看着满月高高地游走,心里就想念“青红丝”那回味无穷的味道。我想,为了保留和传承老的中华民族的食品风味,生产厂家应该抛弃“色素”或适量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继续用陈皮或鲜桔皮、鲜桔丁来作原料,只要改进工艺、保证质量,“青红丝”的味道还是能够回到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中。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前几天,我真的品尝到了浓浓的“青红丝”味道,那是在五仁月饼里。青红丝的清醇,又一次激活了我童年里想念的那种味蕾。

(小编又忍不住多句嘴:您搁哪尝滴?)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原创:中秋吃月饼,怎么能少了“青红丝”的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视觉中国等提供精美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