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在層巒疊嶂的大北山麓,有一個人口不多、村居面積不大的小山村---粗坑村,它因為擁有聞名遐邇的天然景觀黃滿寨瀑布群而為大家所熟知,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當地還有不少的革命遺蹟,解放戰爭時期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團結報》就是在粗坑村誕生的。

粗坑村地處大北山腹地,處在群山環抱之中,大革命時期這裡是潮汕地下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的地方。在村裡的革命展覽館中,我們發現建國後擔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古大存同志就曾經在粗坑村開展過革命活動。

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據介紹,古大存是五華縣人,大革命時期擔任五華縣委書記,後來在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開闢八鄉山革命根據地,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和東江蘇維埃政府。毛澤東同志曾稱讚他是“帶刺玫瑰”。在粗坑村期間,古大存不僅發動當地群眾組織敢死隊,還組織領導了一次成功的殲敵戰。

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另外,在粗坑村還有中共潮汕地委召開的粗坑會議的舊址。粗坑會議是潮汕革命史上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主要是希望實現從山區打到平原,從隱蔽到公開的戰略轉變。

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與此同時,會議還提出選擇大北山為潮汕軍事鬥爭的中心戰略據點,以大南山、鳳凰山為戰略支點,以南陽山、五房山為轉動點,建立梅花形革命根據地。據瞭解,在會議召開前,潮汕人民抗徵隊已經宣告成立,可以說,粗坑會議的召開和潮汕人民抗徵隊的成立,標誌著潮汕人民武裝鬥爭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除此之外,粗坑村還有一處重要的革命遺蹟,就是《汕頭日報》的前身《團結報》的舊址。《團結報》展覽館館長鄧演瑜介紹說,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為了及時報導全國和潮汕人民每一次戰爭的行動口號,中共潮汕地委決定出版一份自己的報紙。由此,《團結報》誕生了,創刊號就是在粗坑村出版發行的。

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據瞭解,《團結報》在1949年前,一般4開4版一張,10天一期,逢十出版。初期沒有電臺,消息來源主要靠地下黨組織及連隊、政治部、司令部供給政治、軍事消息,和通過地下交通線從香港運來的《華商報》、《正報》、《群眾》等黨報黨刊或黨領導下的革命報刊,特別是《華商報》上登載的新華社的消息。此外,還在敵人的報刊中選取可用的材料。

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團結報》宣傳的中心任務,在政治上,是緊緊圍繞著黨組織根據潮汕革命發展形勢提出的每一階段的行動戰鬥口號。在軍事報道上,及時地大力地宣傳解放大軍的節節勝利,宣傳抗徵隊的英勇鬥爭和勝利。由於這些宣傳是根據黨的政治方針,又緊緊結合潮汕地區的實際,符合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報紙的影響越來越大。每期從最初發行三五百份發展到二三千份,最高時達到六七千份。

揭陽這個小農村有人知道麼?這裡誕生了潮汕地區第一份紅色黨報


近幾年,紅色旅遊與綠色旅遊的有機結合成了粗坑村的最大亮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玩觀賞。粗坑村也由此獲得了國家旅遊局授予的“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榮譽稱號,成為揭陽市唯一獲此榮譽的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