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從「2.5」到「613」 華麗蛻變三十年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

從“2.5”到“613”三十年

城市空間格局是經濟社會建設在空間上形成的態勢。

縱觀成都高新區城市空間格局的歷史演進,我們會驚喜地發現,每一次區域面積的“長大”,城市空間的拓展,都與迅猛發展的產業息息相關。

今天,從天府立交一路向南,沿著中國最長中軸線天府大道放眼望去,撲面而來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標識盡收眼底,現代、國際、時尚的城市形象盡在眼前。初來成都的人很難想象,十餘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農田。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川流不息的天府大道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成都高新30年的成長史,是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宏大敘事背景下激盪鋪陳開來的。成都高新的30年,就是改革的30年,就是開放的30年,就是創新的30年。從空間上看,從神仙樹片區的2.5平方公里起步,經過5次區域拓展,形成現在613平方公里的發展版圖。一座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一座日新月異的生活城市,已然崛起。

回溯30年來時路,成都高新區篳路藍縷、奮勇開拓。今天,站在三十而立的歷史節點,重溫過去,憧憬明天,“高新故事”儼然是一首恢弘悠遠的交響樂章。

拓荒

活力南區 從農田一片到現代化城市新區

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40年前,深圳特區的萌芽是從蛇口工業區2.5平方公里的島嶼上開啟;30年前,成都高新區是從城南神仙樹片區2.5平方公里的農田上開始精耕細作。40年前的大膽一試,創造了“深圳奇蹟”;30年來一代代成都高新人前赴後繼的“激情燃燒”,在成都造就了一個蜚聲海內外的“西部硅谷”。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成都高新區建設之初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於高新區的總體定位。

198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巨輪駛向第一個10年的重要關口。這一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春江水暖鴨先知。每一次歷史大變革,走在前面的先行者,都對時代變遷有著極其敏感的察覺。

偏居西南一隅的成都,在歷史長河中,一直有著創新創造的基因。從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到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的誕生,無一不彰顯著這座城市的創新與活力。

1988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呈交《關於推進成都科技密集開發區建設工作的報告》,由此拉開了高新區建設的大幕。成都高新區的誕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的結果,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生動範例。

當時,省、市給成都高新區定下了“點、線、片、面”結合的建設框架。“點”是以成都高新技術創業服務為中心,“線”是選擇在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附近地區建立科技一條街,“片”是建設好東郊以電子技術為主的科技密集開發區輔區,“面”是在南郊神仙樹區域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時過一年,成都高新區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劃定成都高新區位於成都南郊神仙樹片區,總規劃面積24.6平方公里,先期啟動2.5平方公里建設。

1990年,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應運而生,時任成都市體改委主任張學果出任第一任管委會主任,和當時的管委會班子開始了2.5平方公里起步區的拓荒之旅。“這片區域離城市很近,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稍加延伸就能滿足、容易開發,而且它離城區還有一定距離,還有發展空間。這兩點讓這個地方成為我們選擇的最佳區域。”

“‘獎狀掛在牆上、成果鎖在抽屜裡’,這是上世紀80年代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普遍的現象。後來我們想能否建立這樣一個區域,在區域內實行特殊的政策,扶持這些科研成果成為商品,最終成為產業。”2018年春天,已經75歲的張學果向記者回憶起成都高新區創建的初衷,依然清晰如昨。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當時連二環路都沒有建,二環路外都是田壩。”從無到有,阡陌變通途。1995年,成都高新區基本完成2.5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共投入基建資金15億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面積16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8萬平方米,水、電、氣、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自動化變電站、標準廠房、實業大廈、國際站貿中心街、中小學、寫字樓等一系列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

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40年前,深圳特區的萌芽是從蛇口工業區2.5平方公里的島嶼上開啟;30年前,成都高新區從城南神仙樹片區2.5平方公里農田上開始精耕細作。袁庚沒有想到,40年前的大膽一試,會創造世界高新區發展史上的“深圳奇蹟”;張學果也不會想到,30年來一代代成都高新人前赴後繼的“激情燃燒”,會在成都造就一個蜚聲海內外的“西部硅谷”。

“我從出生就沒離開過神仙樹,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的田就在現在挨著二環路的地方,種著萵筍、四季豆之類的蔬菜。”芳草社區紫荊社區城管志願者陳世群,原來是元通村的農民,一家人以種地為生。直到1990年,她都沒想過自己的生活,會因為成都高新區的建設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基礎設施的興建,加之體制機制的創新、產業佈局的完善,成都高新區的發展高歌猛進,以嶄新的姿態吸引著世界的目光。2.5平方公里的起步區,通過不到4年的時間開發,已經沒有更多的載體空間了。更為棘手的是,成都高新區的道路管網、中小學、醫院等基礎設施和生活居家配套已經跟不上高速發展的步伐。

成都市委市政府意識到高新區必須擴容了。市委市政府組織三個考察組,由主要領導帶隊,奔赴華東、華南考察,所見所聞,讓人深受震動。彼時,地處華東地區的上海浦東新區正在如火如荼地開發建設中,張江高科技園區也獲批建設國家上海生物醫學科技產業基地。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成都高新區開始組團式開發建設

思路決定出路,視野決定眼界。

外面精彩的世界給予決策者極大的信心。考察組回來後不久,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進一步加快成都高新區建設和發展。今天翻閱發黃的成委發〔1996〕17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快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發展的決定》,依然能感受到它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給高新區的發展指明瞭方向,給拓荒的高新人極大的鼓舞。文件下發後,成都高新區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劃入芳草街、肖家河兩個街道和桂溪、石羊場兩個鄉,面積從2.5平方公里擴展到了47平方公里。

由此,拓荒之路邁上新的起點。

從1996年起,成都高新區開始組團式開發建設,園區生產、科研設施、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持續完善,續建和新建了多個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相對獨立且集科研生產生活為一體的組團。火車南站加工貿易區、起步區工業園、石羊工業園、天府軟件園等10餘個技工貿園區相繼開建,全區科技成果轉化和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明顯提升,成都高新區的面貌日新月異.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天府軟件園

規劃先行,規劃決定發展預期。成都高新區甫建之初,就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隨著全球產業格局的不斷變化,以及自身承載功能的增強,不斷對規劃進行修編,始終用科學規劃來引領產業佈局。

2003年,成都高新區委託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將呈現“一區、三軸、四片區”的結構,擔負南部金融商務、科技諮詢、行政管理等重要城市功能,是成都市重點發展的現代化綜合城市新區。在定下高遠發展藍圖的同時,眾多特色精品建築一一驚豔亮相,僅天府大道一線就囊括天府立交橋、成都高新國際廣場、天府國際金融中心、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等,讓城市品質與藍圖願景相互呼應。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鐵像寺水街

2010年,成都高新區南區區劃再次調整,中和鎮從雙流縣整體劃入,成都高新區面積達到130平方公里,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此後,成都高新區進一步優化城市規劃,全力打造產城一體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

鐵像寺水街、菁蓉國際廣場、環球中心、中國-歐洲中心等地標建築相繼建成,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園區呈加速建設之勢。而學校、衛生機構、社區綜合體、公園綠道等生活配套也在進一步完善,成都高新區從單純的產業開發區變成了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

如今的高新南區,已成為最能體現成都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活力、最能代表成都國際化現代化水平的核心區域,具備優越的區位條件、堅實的產業基礎、濃厚的創新氛圍、活躍的開放環境。

一路向南,成都高新區的活力還在不斷增強。2016年3月,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回首700余天,44平方公里之上,成都高新區的空間蝶變又再次上演,塔吊林立、機車轟鳴,一座產業新城正拔地而起。與園區基礎設施同步加速的,還有全球知名的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和諾獎團隊等優秀人才的不斷匯聚。隨著建設不斷加速,這座功能複合、職住平衡、服務完善、宜業宜居的全球知名生命健康小鎮,將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版圖中定位成都座標,成為打造成都萬億級生物產業發展的發動機、主引擎。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英特爾成都工廠

聚集

產業西區 “按”下聚集發展“快進鍵”

羅賓·馬丁被英特爾指派負責成都工廠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在網絡上搜索“成都”到底是個什麼地方。那時,英特爾成都工廠選址附近幾乎還是一片荒地,許多業內人士並不看好,但英特爾卻看中了這裡的發展潛力。如今英特爾所在的高新西區,已成為成都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實力擔當”。

產業發展及其佈局調整是城市空間格局演進的強勁動力。

在信息技術時代,一方面新技術革命促進了規劃工作的創新;另一方面新技術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並對城市規劃佈局產生重大影響。

2003年,對成都高新區乃至成都市、四川省未來的產業佈局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當時,成都高新區已明確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而此時,英特爾的落戶,為這一產業佈局放上了一個重量級的“砝碼”。

15年後,電子信息產業已發展成為四川省的第一支柱產業,成都成為全國IT產業第四極。

現任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英特爾封裝與測試部總經理羅賓·馬丁,是英特爾成都工廠的第一任負責人。“公司指派我來負責成都工廠,我的第一反應是在網絡上搜索‘成都’到底是個什麼地方。”羅賓·馬丁曾回憶說,當時,英特爾成都工廠選址附近幾乎還是一片荒地,許多業內人士並不看好。但英特爾看中了成都高新區的發展潛力,確定將項目落地於此。而這距離成都高新西部園區的設立,僅僅過了不到兩年時間。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曾經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西區升格為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成都高新區設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2001年12月,位於郫縣的成都現代工業港劃入成都高新區,設立成都高新區西區科技園,面積7平方公里,確定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由此,成都高新區形成“一區兩園”格局。

新的發展目標,新的拓荒之旅。2003年12月,成都高新區區劃再次調整,西部園區面積由7平方公里擴大到35.5平方公里。根據成都高新區的區域空間佈局演變,2003年的《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已經將全區佈局為“兩園、六片區”結構。其中西部園區分為外環路以東的“起步區”和外環路以西、成灌高速以南、清水河以北的“西南片區”。IT大道、西區大道等作為重要城市幹道,構成道路交通的支撐骨架。

根據當時的總規,高新西區將規劃建設以產業集群為目標,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精密機械製造產業為主體的一流綜合產業園區。

荒地變高樓的故事在成都高新區再次上演,也再次生動詮釋了“高新速度”。2003年1月,海關總署發文,在成都高新區西區設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西區。同年8月,由成都高新西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承擔的出口加工區海關綜合樓、卡口及監管倉庫、圍網以及摸底河、市政道路等配套工程全面竣工。11月就通過了海關總署等八部委驗收。如今,出口加工區已經升格為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額始終穩居全國各綜保區前列。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成都高新西區

到了2005年,緊鄰英特爾成都工廠,模具工業園開工並同年竣工,總投資1.6億元,佔地15公頃。園區由模具廠房區、機械加工廠房區、IT產業廠房區及綜合樓等組成,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濱河春天、順江小區等安置小區建起,濱河學校等優質教育配套不斷完善,龍湖時代天街、成都合院、中海國際等商業住宅、綜合體項目的建設,也為高新西區增添了許多特色建築。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電子科技大學將清水河校區落子高新西區,“產學研”加速融合,使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如虎添翼。

2010年,高新西區空間再次拓展,清水河以南部分區域被劃入,至此,高新西區面積拓展為43平方公里。

區域空間的拓展,為築巢引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格羅方德、邁克生物、華氣厚普、日立電梯等大批重大產業化項目落戶,讓高新西區進一步形成在全國具有知名度的一流綜合產業園區。

如今的高新西區,是成都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實力擔當”,貢獻了全區七成以上的產業增加值,也是成都市未來打造產業功能區的樣板示範區,更是全市、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功能區。

根據最新規劃,高新西區定位為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產學研協同發展的產業社區。產業發展目標定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國際化產學研聯動示範區、國家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產城融合的高品質生活城。以一校(電子科技大學)、一帶(清水河創智活力帶)、一廊(錦城綠道健康運動走廊)為空間規劃結構,整個區域的未來發展脈絡已清晰可見。

未來,高新西區不僅將進一步提高產業生態圈建設水平,生活品質也將進一步提升。地鐵6號線、31號線延伸通達,交通路網持續加密,“科大雙創綠道環”、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建設緊鑼密鼓地實施,高品質的產業社區正在漸次呈現。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效果圖)

跨越

空港新城 澎湃未來發展新動能

空港新城的建設,在成都高新區的產業結構中注入了“臨空經濟”的新元素。作為省“四項重點工程”之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和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建設,被放到四川省奠基未來發展大格局、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抓手位置。成都高新區跨越發展的新篇章再次開啟。

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有一部獨特的傳奇,而這部傳奇的腳本就是城市規劃。

作為2300多年來“城名未改、城址未變、中心未移”的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帶領成都展開大視野,走向新格局:由錦江時代的“兩江環抱”到龍泉山時代的“一山連兩翼”,成都城市格局正迎來千年之變。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東部城市新區,全力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開闢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打造成渝新興增長極,這是成都“東進”戰略的站高謀遠。

高新東區,位於成都“東進”戰略的制高點。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美麗的三岔湖

夏日裡的三岔湖,每天在黎明的微曦、夕陽的斜照里美不勝收。這片擁有40年曆史的湖泊,灌溉和滋養著這方土地和人民。

這片被湖水孕育著的豐饒土地,如今已水果飄香,果農們推出以採摘遊為主的特色旅遊,吸引了大量遊客;以蔬菜種植為主的合作社裡,菜農們忙著灌溉和收割,“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初具規模……曾經侷限於自產自銷的草莓等優質水果,因為新機場的出現,將會賣往全球。

臨空經濟的出現,是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由產業形態演變和運輸方式變革共同作用的產物。空港新城的建設,在成都高新區的產業結構中注入了“臨空經濟”的新元素。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天府奧體城(規劃效果圖)

5月25日,選址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成都天府奧體城面向全球公開諮詢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該項目落戶空港新城,是因為這裡是目前國內規劃面積最大的空港城市,是成都“東進”戰略的重要載體,具備發展新經濟產業集群的天然優勢。

為加快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建設,推動成都高新區和簡陽市協同發展,經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自2017年4月1日起,成都高新區託管簡陽市丹景鄉、三岔鎮等12個鄉(鎮),規劃面積達483平方公里。由此,成都高新區的區域面積也擴大到了613平方公里,為未來永續發展留足了空間。

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上,天府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建設作為“四項重點工程”之一被明確提出,並放到四川省奠基未來發展大格局、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抓手位置。高新東區肩負空港新城建設使命,“引領航空樞紐經濟的新極核、支撐國家內陸開放的新樞紐、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的新家園”的定位,擘畫“三新”高地的美好未來。空港新城的建設號角由此在高新區吹響,跨越發展的新篇章再次開啟。

5月3日上午,隨著三岔湖區域給水廠出水閘按鈕開啟,一股股乾淨、安全的自來水流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周邊平橋、建安、先鋒3個安置點及機場指揮部生活區。這一解決居民飲水的重大民生工程,預計今年6月底將在高新東區12個鄉鎮實現全覆蓋。

更多的城市風貌變化,悄然出現在老百姓的生活場景中。道路整潔、環境美觀、路邊店招統一有序……風貌改造提升工程讓石板凳鎮面貌煥然一新。在三岔鎮,三岔鎮社區工程(二期)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社區綜合體,項目建設秉承開放式的設計理念,力求打造綠色社區、智慧社區、低碳社區、和諧社區,其中小學項目正在進行室內砌體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東區的教育質量。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設計圖)

而空港新城的最大標誌性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這一年來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建設進展。該機場航站樓總面積126萬平方米,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需求,一期工程計劃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近日,隨著上百臺施工機械車輛在施工現場忙碌穿梭,標誌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配套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項目施工駛入快車道。

定位為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佔地21平方公里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後不僅將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機場、引領成都邁入雙機場時代,而且還將轉變四川經濟結構、擴大四川經濟外向度,激活四川48萬平方公里的發展動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帶動成都乃至全省發展的強勁引擎。

“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將進一步提升產業基礎承載能力。”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空港新城將以“基礎設施建設年”為統攬進一步加強建設。今年,空港新城將重點鎖定約65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加快推進首批政府性投資項目,全面啟動起步區基礎路網、服務設施、綠色景觀建設,加快推進天府奧體城和“雲錦天府”數字文化產業城配套設施、成都體育學院和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配套設施等重大功能項目建設。

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和臨空經濟“3+1”的產業形態,構成成都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

新空間,新未來。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是成都高新區未來發展的主戰場,是成都高新區發展新的增長點。眼下,成都高新區正按照高質量發展理念,突出城市吸引力這個關鍵,加快人口、項目、資源導入,朝著“一年打基礎、三年見雛形、五年聚產業、十年立新城”的發展目標不斷奮進。

歷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連接而成。過去30年的砥礪奮進,成就了成都高新區的一次次華麗蛻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而立之年的成都高新區再出發,劈波斬浪,奮楫爭先……

成都高新区:从“2.5”到“613” 华丽蜕变三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