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子弟家族為什麼要抱養漢人的子女?

司馬長史


剛好在頭條發了一篇文章《旗人抱養漢民子嗣,竟是一種騙餉策略?》,講的就是這個問題。不過,清代八旗子弟收養漢民子嗣,並非等同於收養漢人子女,真正被看中的,是男丁,而不是女子。

說起這一問題,得從八旗子弟的身份地位講起。清代旗人中的男丁,生下來便會登記造冊,到一定的年齡便去當兵打仗,其餘則都不用他們考慮,會有國家為其提供“錢糧”,而且十分優厚,足以養家餬口。

也就是說,這些人是由國家出資奉養的,為國家承擔著當兵打仗的義務,沒有戰事時,即便沒有其他生計,也足以養家餬口。

八旗子弟的錢糧,是按照品秩和男丁來算的,如果陣亡或病故,那麼就失去了這份來源。所以,旗人一直都重視繁育子嗣,甚至紛紛通過納妾來增加人口。但有時卻不太見效,一來生下的嬰兒不見得就是男孩,二來納妾也需要一定成本。

試問,能像韋小寶那樣,能養得起七八房太太的,能有幾人呢?所以,並不是所以的旗人都能通過生養來添丁,故而還得通過其他方面想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開始抱養或過繼男孩到自己名下,以便來充實自己家的男丁,享受國家的錢糧。但八旗兵丁的錢糧,是國家給予旗人的待遇,漢人是無法享受的。由於旗人人口數量原本就少,因而被抱養者或過繼者,便不夠用了。

於是,一些旗人開始鑽政策的空子,從漢人手裡抱養或過繼男孩,這樣從血統上講,這些男孩還是漢人,但卻有了旗人身份。清政府對這一問題,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但卻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來暗箱操作。

可以說,清代旗人抱養、過繼漢人家的男孩,確實有不孕不育的原因,但更大的動力,還是在於國家給予旗人的那份“錢糧”。說白了,這是一種騙餉的行為。而題主所講,旗人抱養漢人的子女,則是說的有些含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