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繼微信後,騰訊雲或成立新事業羣 騰訊的考量何在?

一段時間以來,業界紛紛傳言騰訊將進行新的戰略升級,成立騰訊雲事業群,ToB業務將成為騰訊新的發力重點。雖然騰訊官方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但消息一出引發各方熱議,我也接到《時代週報》記者採訪電話:“這樣調整對它的業務重心將產生什麼影響?這次組織架構調整對它來說有著什麼變革意義?”

在我看來,這次騰訊架構調整傳出新增騰訊雲事業群,意味著騰訊雲繼微信之後,正式成為了騰訊集團的核心戰略業務。

解讀:繼微信後,騰訊雲或成立新事業群 騰訊的考量何在?

騰訊的低調風格其實在業界早已聞名,很多事情“做十說九”,往往很多“剛剛推出的業務”,其實都是準備已久。那騰訊做雲的優勢和積累何在?未來雲服務走向何方?騰訊有何作為?這是我們要探討的重要維度。

騰訊雲成騰訊增長新火車頭

騰訊每次組織架構調整,雖然只是內部組織運營體系的優化升級,但每每卻成為了行業大新聞。從2012年的宣佈調整為六大事業群,到2017年微信升級為獨立事業群,再到這次業界盛傳的雲服務事業群的獨立,都被看做是業界風向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騰訊結構調整的方向,就是互聯網發展方向。

那騰訊為什麼要做雲,並且上升到更高的地位,最簡單一個邏輯是:騰訊雲正在成為拉動騰訊增長的新火車頭。

解讀:繼微信後,騰訊雲或成立新事業群 騰訊的考量何在?

騰訊發展歷史上,社交廣告、遊戲娛樂、微信等先後成為帶動增長的火車頭,而現通過財報和未來預期看,騰訊爆發性快速增長的勢頭已經過去,遊戲、門戶廣告等業務增長放緩,騰訊雲成為新的增長火車頭,這是騰訊重視雲的原因所在:騰訊2018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的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逾100%,而網絡遊戲收入同比增長26%,大幅度放緩。可見,騰訊雲的增幅遠快於騰訊其它業務,並且帶動騰訊整體實現增長和升級。

騰訊雲在騰訊內部地位一路上升,其實早有先兆。馬化騰過去兩年,所出席的活動和演講,多次提及騰訊通過雲服務的業務開展和升級,成為行業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幫助行業一道轉型升級。在今年的雲+未來峰會上,馬化騰又表示“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做連接,我們希望能夠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在雲時代它分別對應著我剛才提到的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很顯然,騰訊雲的不斷升級,其實就是騰訊為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的升級寫註解。

騰訊雲基礎何在?

騰訊雲雖然相比騰訊系其它業務,是一項後發的創新業務,但經過20年的發展,騰訊積累了豐富的雲經驗,打下堅實的基礎和能力,所以騰訊雲能夠後發先至,甚至成為今天的核心戰略板塊。那麼騰訊雲的基礎和依仗何在?為什麼到了今天騰訊會下決心投入重力去做?

第一:C端的積累會為B端做好品牌、渠道、資金、數據、人才的準備。先有C端的積累,再做B端的謀劃,在這可見行業是規律。當年的IBM以及後來的微軟、亞馬遜和戴爾以及國內的聯想等公司都是如此,從C到B的經營一方面增強了企業競爭,另外一方面TOC和TOB業務的協作,能夠形成更完善的生態閉環。

眾所周知,騰訊在C端有明顯的行業優勢。社交層面,QQ和微信均為行業領導產品,累計用戶早已經超過10億;遊戲方面,不管是《王者榮耀》還是系列吃雞遊戲,乃至其它產品矩陣,連續多年助推騰訊成為全球榜首;移動支付後發先至,線下支付超過支付寶成為行業第一;乃至網絡文學(閱文集團)、電商投資(京東、拼多多)、音樂(酷狗、酷我、QQ音樂、全民K歌)、視頻(騰訊視頻)、移動直播.....等近年風口業務,騰訊均取得了長足的佈局優勢。

而這些C端的積累,從多個層面為B端的發力打下了基礎。首先在人才和技術上,C端的業務積累了2萬+的研發人才,為雲服務這種B短業務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而人才就是雲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有了人力的支持,所以騰訊雲的很多產品可以迅速的研發出來;其次在品牌和渠道層面,騰訊歷經多年發展,品牌早已經深入人心,渠道覆蓋到各個領域,打通了雲服務產品進行落地的通道;再次騰訊的C端構建起來的生態體系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又可以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計算,為TOB業務的發展提供反饋和支持。

第二:企業選擇你很難,放棄你也很難,騰訊的社交擁有天然粘性。TO C的產品,主要給消費者用,用戶選擇很容易,放棄也很容易,所以很多遊戲曇花一現。而TO B的產品主要給企業用,要讓企業選擇很難,但一旦選擇後會非常穩定,很少會更換。

騰訊通過社交服務的積累,已經把中國各行各業的人、企業進行了有機的連接,並且這幾年秉承“開放,連接一切”的理念,投資了大量企業,直接和間接團結了大量的合作伙伴,並且有極強的粘性。

舉個典型的例子,比如滴滴出行,在發展初期,經常出現用戶發出訂單得不到及時響應的情況。在經過慎重考量後,選擇了騰訊雲作為基礎雲服務提供商,騰訊雲CDN服務基於400+骨幹網節點,以及就近接入的服務,幫助把用戶訂單發佈到最接近用戶的邊緣節點,提高了滴滴用戶叫單的響應速度和成功率,解決了滴滴因網絡分佈、帶寬、服務器能力帶來的延遲等問題。隨著滴滴的不斷升級,騰訊雲也持續保駕護航,對於滴滴來說,騰訊雲早已成為平臺支撐的一部分,雙方的協作關係愈發的緊密。

解讀:繼微信後,騰訊雲或成立新事業群 騰訊的考量何在?

還有就是58同城的案例,此前58同城有大量的圖片上傳、下載需求,造成了不小的存儲、管理負擔,因此後來選擇接入騰訊雲的基礎圖片平臺服務:萬象優圖。在整個遷移過程中,突破數據做到了不錯、不漏、並對業務透明。圖片下載延時由原來500毫秒降至260毫秒,成本也降低,有效減輕了企業運維負擔,提升了用戶體驗。在後來,58還接入騰訊雲的安全服務體系,又對其安全防護能力進行了優化。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這些客戶選擇騰訊雲後,會持續的合作。也就是說騰訊的雲服務獲取到的客戶,能夠源源不斷的給騰訊帶來收益。

隨著騰訊雲的不斷升級,未來騰訊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前面說過騰訊有個很有名的論述“開放,連接一切”,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意味著騰訊將要做行業的基礎設施提供商 所以,未來的騰訊雲,不僅僅是騰訊的雲服務業務板塊,更是行業的雲服務基礎提供商。

未來雲服務產業走向何方?

在2018年9月27日的採訪中,時代週報的記者問了我一個問題“騰訊在C端的優勢早就建立,相比阿里巴巴,這個時候才來重視做B端雲業務的架構調整,是不是會晚很多了?”。

在我看來,雲服務已經發展了多年,但直到今天其實才剛剛開始,市場格局遠遠沒有固定下來。不管是海外的亞馬遜、IBM、微軟還是國內的華為、聯想、BAT等等,都有無限的可能。騰訊雲業務推出雖然晚了很多,但晚不等於慢,騰訊雲有了多年的積累,鹿死誰手未可知。

且騰訊從社交網絡、移動音樂、網絡文學、移動支付等領域發力來看,都是後發先至,尤其是這幾年微信逆襲支付寶的案例,堪稱典範。

這其實也說明騰訊早已經總結出來一套彎道超車的方法論,前期隱忍不發,發則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推進,很多業務往往短短數年甚至數月取得行業領先。同樣對於雲服務來說,C端所積累的用戶、數據、渠道、品牌優勢,也將如我們上文所述,儘快的轉換成B端的優勢,助力B端實現彎道超車。

解讀:繼微信後,騰訊雲或成立新事業群 騰訊的考量何在?

未來雲服務發展走向何方,誰都無法詳細預測。但最起碼一個級別的趨勢是:雲服務將不再是單一的服務,而是一整套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也就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服務)綜合服務體系,成為個人生活、企業經營、工業生產的基礎設施,而很顯然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業務最為多元的騰訊公司,歷經20年的發展佈局,將最大可能的享受到雲服務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